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克拉玛依地区全血黏度参考值的建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克拉玛依地区全血黏度参考值的建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167

全血黏度的检测值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不同人群和地区的生活状况对结果的影响较大[1]。我们一直沿用北京地区的参考值,发现检测结果大都偏高,必须重新建立本实验室的参考值。采用SA-6000自动血流变测试仪调查本地区1174例健康人全血黏度,建立克拉玛依地区正常参考值,为临床血液流变学提供准确的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174例健康体检者为克拉玛依市各个石油井队职工,男565例,女609例,年龄21~85岁,平均46岁。50岁以下年龄组男304例,女338例;50岁以上年龄组男261例,女271例。所有体检者均无心脑缺血性疾病、高血压、慢性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

标本来源: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静脉抽血,采血时取坐位,取肘前静脉血。采用肝素纳抗凝,抽血量为4ml,上下混匀5次,静置20分钟上机检测,4小时内完成。

仪器试剂:北京赛科希德SA-6000自动血流变测试仪,严格按仪器说明书操作。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分析统计软件,实验数据以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健康男性和女性血液黏度比较:对565例男性和609例女性全血黏度比较,在低切和高切组,男女之间有显著的差别(P0.05)。说明我市健康人全血黏度男性高于女性。见表1。

不同年龄组男性和女性血液黏度比较:对不同年龄组健康男性和女性血液黏度进行比较,两个年龄组男性之间、女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不同年龄段同一性别间全血黏度测定值无统计学差别。见表2。

1174例健康人全血黏度主要指标与北京地区参考值间的比较:我们将565例男性和609例女性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分别与北京地区参考值比较,结果发现,仅女性的全血黏度高切组与正常参考值间无显著性(P>0.05),其他全血黏度组,男女性组与正常参考值间有明显的显著性(P

讨论

全血黏度增高常见于:血浆蛋白异常,如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先天性高纤维蛋白血症等,由于血浆中蛋白的含量异常增高,使血浆黏度增高,进而使全血黏度增高,红细胞数量增多,如原发性或继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白血病、高原环境、长期缺氧等造成红细胞增多的疾病,均可伴有血液黏度的增高,红细胞质异常,如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下降等可使得血液在流动时阻力增加,属此类型血液黏度增高最典型的疾病为心肌梗死、冠心病。此外,还可见于脑梗死、糖尿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肺梗塞、视网膜动静脉栓塞、镰状红细胞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球形细胞增多症等。

全血黏度降低见于出血性疾病,如出血性脑中风、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这些疾病的特点是血液黏度降低与红细胞比积的减少成平行关系,是机体失血后组织内水分向血管内转移而使血液稀释的结果。因此,这类疾病又叫出血性低血黏症。另外,尚有一些疾病,如各种贫血症、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症、急性肝炎等,也表现有低血黏度,但这类血液黏度降低与出血无关,而与慢性消耗性病理过程有关。因此,这类疾病叫做非出血性低血黏症。

目前,在众多血液流变实验室没有建立自己的参考值,长期沿用仪器厂家提供的临时参考值,分析原因主要是实验室人员没有重视该项工作,或者工作量小,累积资料建立参考值有困难[2]。我们研究发现在健康人男女间全血黏度均有显著性差别,而在不同年龄组间,同一性别间全血黏度没有显著性差别。因此我们在建立参考值时,考虑到性别和年龄这些因素后,将565例男性和609例女性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分别与北京地区参考值比较,结果发现,仅女性的全血黏度高切组与正常参考值间无显著性(P>0.05),其他全血黏度组,男女性组与正常参考值间有明显的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边红放,蒋春海.血流变检测应注意几个问题.中国医学物理杂志,2005:22.

2栾兆鸿,陈桂芝,李松.要重视全血黏度参考值的制定.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3,1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