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视唱练耳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教学中的阶段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视唱练耳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教学中的阶段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引 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而变得越来越高,“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口号越叫越响,艺术素质的培养也相应地成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相应地被推到了素质教育最前沿也变得顺理成章。大多数中小学都开设了音乐兴趣班,参与音乐类考级的队伍不断壮大,重点高中、综合类大学对音乐特长生的加分制度更是对社会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表面上看,音乐特长生人数的日益增长、社会音乐培训机构的无限扩长以及红红火火的音乐考级活动似乎体现出了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的大繁荣。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并深入观察发现,这种大繁荣的景象早已与音乐艺术本身背道而驰,社会音乐教育业余化、利益化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我们开始怀疑他们学习艺术的目的是否纯正?盲目拔高、为证书而考级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而造成了这些人内在的音乐素质不够完善,演奏(演唱)时缺乏音乐性,很难体现出“音乐特长生”在音乐上的“特长”。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一、视唱练耳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重要

视唱练耳课是音乐院校为各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为那些徜徉在音乐海洋里的学生导航的一盏航标灯。同时,视唱练耳也是专业音乐院校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因此,我们也提倡将视唱练耳(乐理)视为音乐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近年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缺乏一定的深度,使得尖端音乐人才的培养失去了原有的根基。一些从事音乐培训的机构或个人只注重既得利益,从根本上并没有认识到音乐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对于习乐者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而音乐特长生往往就成了这种现象的牺牲品,最严重的已经到了当一些学生意识到业余学习音乐并不能(或没把握)使他们考上“一本”大学而再转念,欲利用他们的音乐特长报考文化课分数要求较低的专业音乐院校的时候,居然仍有人不知“视唱练耳”为何物。而当这样的一批学生,在经过短期的临时抱佛脚式的“视唱练耳”和“乐理”的应试突击培训后,迈过了这两道门槛而艰难地进入专业音乐学府继续深造的时候才发现,他们与经过了音乐学院附小、附中6—9年严格的专业化(或业余经受过专业化)训练的学生相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在这里提到音乐学院附小、附中(或业余经受专业化训练)的目的,是要强调视唱练耳和音乐理论的学习是需要过程的,打好基础才是最重要的。短期的应试培训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对真正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实质上,有一大批人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二、视唱练耳在教学中的阶段性

各类知识的学习都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音乐亦是如此。不管我们从事的是专业教学或业余培训,都应该本着对艺术负责的态度,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十分明确。就视唱练耳教学而言,有着其明显的阶段性——技术性训练阶段和音乐性训练阶段。这两个阶段均作用于“视唱”和“练耳”。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的阶段既有着各自的学习重点,又是密切结合、互相融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质量的教学,就是要把握好、处理好教学的阶段性。曾有业外人士问我:什么是视唱练耳?我说:“视唱”就是把认识的音符和节奏唱出来,使之转化成音乐;“练耳”就是把听到的音乐(音响)记下来,使之转化成音符和节奏。我想这也许是对“视唱练耳”最通俗易懂的解释了。当然,与业外人解释是一回事,而当我们更深入地去理解和挖掘“视唱练耳”时,就远远没那么简单了。

1.视唱的阶段性训练。视唱应尽可能准确地把握音高和节奏,在这方面必须进行大量严格的技术性训练。同时还要注意乐谱上所标注的速度、力度、表情等记号以及旋律线条走向中所蕴涵的音乐情感和语言,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将这一切表达出来,要从一首视唱曲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才会在不断的视唱练习中丰富自身的音乐修养,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当然,想要唱好视唱,我们为之付出的努力还有很多。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打好基础,扎实的技术性阶段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知道,一首视唱曲是由无数个旋律音程及节奏组成的,那么,加强旋律音程训练和节奏训练就是唱好视唱的关键所在。反之,如果没有良好的音程感和节奏感基础做后盾,就根本谈不上对一首视唱曲本身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和语言做出准确的诠释,也就无法顺利进入视唱训练的另一个阶段——音乐性训练阶段。

从事视唱练耳教学的人们几乎都有一个共性,在教学中最大的难点在于教授管乐、打击乐专业的学生,这类学生的特点是音高概念不强,因此,唱起视唱来就显得不那么悦耳。而往往正是这类学生,学习音乐的资历也比较浅,学习乐理及视唱练耳的时间都相对比较短,加之他们在演奏时,是用手指控制音高(打击乐器则多数无音高),只要按照谱子上的音高、节奏去演奏就是了,只要手指不按错,音就是对的,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去思考音高的不良习惯。由于不习惯去思考音高,所以唱视唱时,当遇到稍有难度的音程关系时就无从把握了。对于这类学生,在教学时如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使他们逐步失去了学好视唱练耳的信心,因此也就谈不上提高对视唱练耳的兴趣了。针对这类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需要的是耐心,其次是方法。一味地进行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计划而教学的教学方式是事倍功半的。

为了使这类学生不断地提高视唱练耳学习的兴趣从而逐步树立信心,在进行视唱教学时不妨采取无乐谱视唱的方式。所谓无乐谱视唱,就是让学生演唱一些他们自己最熟悉的、简单的歌曲,演唱之后再让学生把刚才演唱过的歌曲记录下来,并检验自己记录得是否正确。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首《我和你》可谓家喻户晓,奥运会结束后,正值9月1日开学,我在课堂上就采用了集体演唱并默写《我和你》乐谱的方法,但在默写时增加了难度,要求学生第一个音必须从降si开始写,完成后让每个学生到钢琴上弹奏自己所默写的谱子。最后统计出来的结果一共有8个版本,之后再对每个错误版本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归纳出四类错误:1.节奏(节拍)正确,个别音程关系的错误;2.音程关系正确,节奏(节拍)错误;3.节奏(节拍)正确,多个音程关系错误而最终导致的调性错误;4. 节奏(节拍)错误以及多个音程关系错误而最终导致的调性错误。那么,为什么能够唱对的音乐却偏偏写不对呢?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第一类错误多数属于理性错误,知道自己唱的音程是什么关系,只是在写谱子的时候把某些音之间的关系算错了(或马虎)。这类错误比较容易解决,只要平时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就可以了。第二类错误属于节奏(节拍)感的意识不强所导致的感性错误,他们只是会唱这首歌,但大都从未考虑过歌曲的节拍是什么类型的,音与音之间的节奏时值是什么样子的。此类错误也较易解决,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加强默谱练习,提高节奏型与节拍类型的认知能力。此外,教师也应在教学中,将视唱作品中的常用的速度术语、表情术语、力度标记及变化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增强学生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能力。第三类错误相对前两类错误而言属于比较严重的错误。此类学生几乎不知道自己唱的音程是什么关系,基本属于对调式音级及音程关系没有概念的一类。通常这类学生的新谱视唱能力都较弱,因此,需要从“起跑线”上的知识点开始弥补。第四类错误较第三类错误而言则更严重些。为此,除学生自身要建立起“奋起直追”的信心之外,教师应督促此类学生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补习的同时,多花些时间练习基础视唱,提高调式感、音级感以及音程的距离感和色彩感,从而弥补自身的不足。教师更应不断地启发、开导,对此类学生不排斥、不放弃,使学生树立学好视唱练耳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