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石井:山乡新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鸡鸣闻三市,一船渡两省,是石并乡的真实写照。近几年,在党的惠农政策指引下。该乡兴水利、办学校、修道路。特别是开发旅游业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金秋时节,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石井乡红柿子爬满山坡,漂亮的街道,成排的农舍,田野中农民那灿烂的笑脸,无不蕴藏着山乡的新韵。
昔日:身绑葫芦漂黄河
顺口溜:看看在眼前,喊喊听得见,若要进趟城,走走要数天
如今:金光大道穿乡过
1976年,峪里乡从石井公社分出(2005年峪里乡撤销并回石井),那时从石井到峪里要走50多里的山路,因此,峪里的一些乡干部或群众要到县开会、办事,就用三四个葫芦穿成一串,绑在身上,顺黄河漂流20多里,到西沃乡后上岸坐车到县城。而从县城返回时,则要乘车到石井,再步行回峪里。
现在,石井乡实现了村村通公交,每天30多个班次的公交车让石井群众随时都可以外出,从石井到县城,不到1个小时就能到达。
交通条件的改善带来的不仅是便利,更有经济上的实惠。该乡南腰村年产近10万公斤优质柿子每到收获季节,挂在树上的青柿子都变成了白花花的钞票。
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公路交通,老百姓又编出了一段段顺口溜:“而今公路如蛛网,车行路上好宽敞,道道连着新农村,小康路上真开心。”
昔日:广种薄收日难熬
顺口溜: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伴心酸;耕地耙田累弯腰,肚皮就是填不饱
如今:发展旅游致富忙
石井乡龙潭沟村的齐好国是能干的人,可是在以前,老齐烧木炭、编荆笆、挖山药、卖鸡蛋,吃苦受累就是赚不到几个钱,一家人居住在半山腰的两间旧瓦房里,齐好国整天唉声叹气,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孩子将来怎么办?
1999年,石井乡吹响了旅游开发的号角。2006年9月,黛眉山景区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为新安旅游翻开新的一页,石井乡正式成为一个旅游乡镇。
旅游开发带来的不仅仅是游客,而是第三产业的同步发展。目前,石井乡的食品加工企业多达10余家,山野菜、柿子醋、土蜂蜜、笨鸡蛋、黄河鱼等经过加工、包装,卖到了全国各地。
齐好国现在有了用武之地,景区开发以来,他从山上搬下来,先是开了一个小吃店,后来又组织人员在开发工地上千工程,“老齐三迁”的故事不仅在景区里家喻户晓,而且还上了《河南日报》呢!
昔日:闭塞落后山中藏
顺口溜:日出而作,收获菲薄;日落而息,心灵空虚
如今:信息畅通达四方
1996年前,石井乡里没有电话,遇到个紧急会议时,办公室工作人员就会把会议通知用复写纸复写上24份,让包村干部送到各村干部手里。
1996年,程控电话发展到石井,乡政府装了4部电话,仅初装费就花了1.2万元。南腰村当时的村支书于国仁一咬牙,也交了3000元初装费,成了石井乡第一批装电话的村。
通讯的发展日新月异,电话、手机这些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以南腰村为例,原来全村有70多部固定电话,而现在固定电话逐渐减少,手机却多达300多部,于国仁一家就有5部手机。
前几天,于国仁远在上海打工的小儿子就给老于打回来电话,说自己在上海挺好的,一个月收入近3000元。一番话让老于放下心来,他高兴地说:现在信息通达,交通便利了,我们村成环境优美的都市村庄了。”
说起变化,村民有人说变化在住房上,以前是窑洞,后来是瓦房、平房,现在都住楼房了。有人说变化在教育上,以前学校多寄居在旧庙、祠堂、仓库里,现在各村面积最大、楼层最高、质量最好、环境最美的是学校。有人说变化最大的是水利,以前吃水靠水窖,蓄水靠水塘,现在村村用上了自来水,告别了吃水贵如油的日子。但是,人们感受最多的是党的政策实在好,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