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香菇生产中后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香菇生产中后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香菇生产中后期管理好与坏,直接关系到香菇的产量和质量。针对几年来镇沅县按板镇香菇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香菇生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4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120-02

镇沅县按板镇香菇种植于2000年引进,经过几年的推广种植,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增加了菇农的收入。同时在生产管理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在2005―2006年度,直接造成菌棒损失10万棒以上,造成经济损失14.7万元;间接造成菌棒损坏24万棒,造成经济损失17.6万元。2项合计最少造成香菇产量损失66 t,最少经济损失32.3万元,极大打击了菇农的生产积极性。因此,香菇生产中后期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香菇产量与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香菇的产量和质量,统一菇农的思想认识,防止产业全面滑坡,引发更为严重的损失。本文就按板镇香菇生产中后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1 存在的问题

1.1 生产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菌棒生产制作偏迟,造成菌棒不能尽早出菇,菌棒易被杂菌感染。二是生产菌棒时菇农为了追求头潮菇产量,特意加大菌棒含水量,造成菌丝活力下降。三是在高温干燥天气情况下,有部分菇农对菌棒进行刺孔通气,翻堆搬运菌棒,致使菌丝受到伤害,有的变红、变黄,严重的致死,而菌袋松软的则发臭报废。四是菌棒处理不认真,在翻堆的过程中,工作马虎。有的菇农虽已发现有斑点或怀疑被虫鼠危害,明知有害,都抱有侥幸心理,不及时处理,以致蔓延。

1.2 菌棒堆放不合理,对菌棒安全越夏意识不强

部分菇农菌棒的堆放地选择在楼上的顶层或者是通风不良、潮湿、密闭的砖混房及土基房中。在堆放过程中不注意堆放密度,忽视通风降温的重要性。堆放在顶层的菌棒,在高温干燥天气的情况下,易造成菌丝的损坏;堆放在潮湿的房中,易形成高温高湿环境,在此种环境条件下,红色链孢霉的孢子就能快速萌发,在整个空间传播,造成环境污染,菌棒受其浸染,快速蔓延,出现“满堂红”。如果菌棒没有良好的越夏环境,不及时实行灵活的管理,造成菌棒的损失将无法挽回。

1.3 菌棒上架前大棚消毒不彻底

部分菇农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菌棒好,不会被杂菌感染。殊不知经过几年的种植,大棚已成为各种杂菌的越冬场所。尤其是绿霉菌,可以在干枯的树木、草以及土壤中越冬,大棚也就成了菌源地。菌棒在催菇前要放下大棚膜,并喷少量水,这就为绿霉菌创造了一定的环境条件。当温度、湿度适宜时,绿霉菌快速产生病原孢子,孢子可随风传播,造成菌棒大量感染。被绿霉菌感染的菌棒几乎是无药可救,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

1.4 菇农随意管理

在出菇管理环节上,部分菇农随意发明创造,不按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而导致香菇产量和质量得不到提高。

2 对策

2.1 香菇菌棒生产技术方面

2.1.1 严格掌握好香菇菌棒的生产环节。根据几年来总结的经验以及品种特性,生产香菇菌棒以12月至翌年的3月前为好。此时期温度较低,杂菌活动能力弱,能较大提高菌棒的成活率(高达98%),有效地控制了杂菌感染,减少了菌棒的损坏,同时还能保证品种的生理成熟时间。如135品种的出菇温度范围为6~18 ℃,最适温度7~15 ℃,从接种到生理成熟(出菇)一般需要200 d。如果推迟生产菌棒时间(5―6月),催菇时(10月中下旬左右)不管是采取任何手段,都不能使其出菇。如果推迟上架,满足不了出菇的时间,也就是进入了3月,随着温度升高,已满足不了出菇的适宜温度,出菇少甚至不能出菇。因此,只有掌握了香菇原生产季节,才能保证香菇原成品率和产量[1-2]。

2.1.2 生产菌棒要严格控制含水量。一般每棒控制在1.7~1.8 kg。水分是维持香菇生命的关键,只有适宜的水分条件,新陈代谢才能正常进行。如果含水量较高,那么菌筒里的相对湿度也较高,导致厌氧呼吸,菌丝疯长,不利于子实体生长,易被杂菌感染。如果菌棒低于1.2 kg,菌丝处于休眠状态,不利于菌丝生长。因此,菌棒含水量应严格把握。

2.1.3 在高温天气情况下,禁止对菌棒采取刺孔通气、翻堆等措施,防止高温烧菌。刺孔应选择在天气凉爽的时候进行,要分批进行,刺孔后几天内应加强通风换气,防止高温造成菌丝死亡。

2.1.4 翻堆时要认真检查杂菌,发现时要及时处理。常见在菌袋料面和接种口,分别有花斑、丝条、点粒、块状等形状物,其颜色有红、绿、黄、黑不同,这些都属于被杂菌污染。如果是属于菌袋扎头部感染的(轻微),可用75%酒精50 mL+36%甲醛30 mL混合液注射于受害处;如果是接种口感染,可用5%~10%石灰水或50%多菌灵液涂于患处;如果是严重感染的,也就是杂菌占据整个接种口或遍布整个菌棒、被虫鼠咬伤严重的,应及时烧毁,避免孢子传播,造成进一步感染。

2.2 合理堆放,保证菌棒安全越夏

室内越夏选择通风良好、夏季凉爽的底层房间发菌。房间的窗、门要使用遮阳物。如黑布、遮阳网等,不能把菌棒堆放在密闭、潮湿、顶层砖混、土基房中。每15 m2房间堆放菌棒不得超过1 200棒。在高温天气情况下,要散堆,也就是由原来的四横四直堆放,改为三角形或“井”字形堆放,堆放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振动菌棒。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可结合调节温度,气温高时选择早晨或夜间通风;气温低时中午前后通风;袋堆大而密时多通风;菌温高时要勤通风。应打开所有门窗,使空气对流,降低温度,菌棒就能安全越夏。

2.3 上架前大棚要求进行彻底消毒

菌棒进棚前要求向地面撒施生石灰,降低棚内的杂菌基数,一般用量375 kg/hm2。同时也要铲除大棚周围杂草,然后进行烧毁,并对周边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杂菌滋生[3]。

2.4 把握好出菇管理关,严格按照操作技术规程进行操作

菌棒经过转色和湿差、干湿差、光暗差的刺激,诱发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并发育长成香菇。在管理上重点是人为创造适宜的生态条件满足长菇的需要。

2.4.1 催蕾。一般含水量适中,转色良好,采用白天棚内塑料薄膜紧盖,使棚内温度升高到18~20 ℃,夜间掀起薄膜,让温度降低,人为拉大昼夜温差进行催蕾,如果是白天大棚内温度高于20 ℃,大棚不能紧盖,以免温度超过25 ℃以上而不能出菇。因此,应选择在风小的方向开棚膜。但以下的菌棒催蕾应采取:一是含水量较少的菌棒(1.2 kg/棒),应及时补水刺激。首次补水时,补水至原来菌棒的重量为宜。补水一般要求水温低于菌棒温度的5~10 ℃。在创造湿差刺激的同时也起到了温差刺激的作用;二是菌皮较厚的菌棒,应采用振动或局部破碎刺激;三是含水量过多的菌棒(1.9 kg/棒以上),应刺孔通风降湿,重量适宜时再振动刺激。

2.4.2 温、湿差刺激。子实体发育温度范围5~25 ℃,但以15~17 ℃为最佳,气温低于5 ℃时,子实体无法形成;25 ℃左右时,发育快,质量差;若超过25 ℃时,原基就不能形成菇蕾,甚至干枯死亡;5~15 ℃长速慢,品质最好;菇蕾要保温保湿,通过揭膜、放膜、地面洒水,加盖或拉稀遮荫物,将温度控制在15~20 ℃,湿度在85%~95%,保持5~7 d;当幼菇长出时,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75%~90%,才能确保小菇蕾和幼菇成活,以后棚内湿度控制在70%左右[4]。

3 结语

总而言之,只有掌握以上几点措施,才能更好地做好香菇生产的中后期管理,避免大量菌棒的损坏,才能提高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同时,应加强科技培训与实地指导,采取产前技术培训,产中技术辅导相结合的办法,使广大菇农种植香菇技术得到全面提高。

4 参考文献

[1] 丁湖广,丁荣辉.香菇速生高产栽培新技术[M].2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2] 鲁寿.地栽香菇管理技术要点[J].北京农业,2012(16):23.

[3] 杨玉石.秋冬香菇管理五要点[J].河北农业,2010(12):14-15.

[4] 戴和珍,吴春玲,顾新伟.秋冬香菇管理要点[J].浙江食用菌,2008(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