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周代太子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周代太子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周代有人文教化的传统,注重对太子教育,周代的保傅之官就专门负责对君主及太子的辅导及教谕,教授其道德、礼仪规范和治国能力。太子教育有严格的步骤和程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胎儿教育阶段、儿童教育阶段、学校教育阶段、成人教育阶段。保傅之官的设置选任极其重要和严格,太子要学习“六艺”,这种先秦时期的最高等的教育也许会给当代教育一些启示。

关键词:太子教育;保傅制度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161-01

在孔子以前,私学还没有兴起时,教育是由政府垄断的,只有贵族子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就是“学在官府”。因此在人们的印象里,贵族子弟与富家子弟一样都是吃喝玩乐、行为不羁的。其实并非都是如此,至少在周代不是这样。我们在文献中看到,地位越高的贵族子弟,会受到越严格的教育。《大戴礼记・保傅》说:“天下之命悬于天子,天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心未疑而先教谕,则化易成也。” 因此周代有保傅之官,通过辅导和教谕君王及太子,教授道德和礼仪规范,以使太子成为合格的君王,从而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周代在太子身边有“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三公既有分工,又紧密合作;太保,保其身体;太傅,傅之德义;太师,导之教顺。三少是三公的助手,同太子居处出入在一起,协助三公共同辅佐天子,教谕太子。保傅之官的职责并不仅限于太子幼年阶段,更主要的任务在于青少年、成人阶段,甚至于即位之后仍有扶持、教诲的重要任务。保傅制度的传统对整个古代的君主教育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的。为太子选师保傅,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太子通过师保傅的教育、影响而潜移默化,成为言行端正、道德高尚、有统治法术的人。

《大戴礼记・保傅》中详细记载了周代的太子教育,太子教育是有严格的步骤和程序的,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太子从未出生一直到成人,都会受到全面的教育与培养,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第一个阶段是胎儿教育阶段。古时候王后怀孕七个月便居住于宴室,左右有太师和太宰,所要听到的都要是雅乐。周武王皇后怀成王在身的时候,站立时不举足而望,坐着时不偏斜,独处时不疏慢,虽然愤怒也不骂人,这与现代医学上所提倡的胎教是不谋而合的。第二个阶段是儿童教育阶段。刚出生的幼儿“心未滥”,心地比较单纯,此时对幼儿施以教化,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必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教他们懂得孝、仁、礼、义,这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第三个阶段是学校教育阶段。这是教育的关键时期,到了入学的年龄,太子就应该进入国学学习,在学校接受尊亲重仁、长幼有差、尊贤重德、贵贱有序等等级伦理道德和治国理论。太子是天下人的榜样,只要他能够成就自己的德性,天下的百姓黎民就都会跟着学习,天下大化的目标就可以实现。第四个阶段是成人教育阶段,等到太子已经加冠成人,此时其身体发育成熟,判断能力增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结束,太子仍然要接受教育,只是这种教育的方法以提示、劝勉、启发为主。太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断的反省自己,从而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

太子是国之储君,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太子的学识和道德与将来的治国方针和国家兴衰有重大关系,因此太子老师的设置和选任是非常严格的。周王室选拔周公、召公、太公三位名臣分别担任周成王的太傅、太保、太师,其中周公“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使鬼神”;召公能把“自陕以西”的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太公辅佐周文王,多谋善战,他们无论是从品德修养还是治国能力方面都是天下的楷模。《国语》中记载,晋悼公即位后,因为士贞子学识渊博,而且致力于教化,就任命他为太傅。同时因为“羊舌习于春秋”,精通历史,就让他辅导太子彪。这里晋悼公选拔师、傅的标准是“帅志博闻”、“宣惠于教”“习于春秋”且能对君王起到劝诫的作用。《说苑》中魏文侯之所以选择秦西巴为太子傅,是因为秦西巴有一颗仁爱之心,“巧诈不如拙诚”,魏文侯希望有这样的贤德仁爱之人陪在太子身边,进而能够施以教化并端正太子的品质。由此看到,皇室为了教育子女也为了国家的生存大计,总是选择那些德行兼备的人来对太子进行教育,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

周太子及贵族子弟的教育从家庭开始,不论男孩女孩,都有由女子担任的保母负责保育和监护之责,比如“伯姬待姆”和“鲁孝义保”的故事。太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进入国学学习,他们不但要接受礼乐文化熏陶,学习射箭、驾车等技术,还要学习书写文字和计算。这种“六艺”教育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培养,也重视实用技能的提高。

周代的保傅教育负责辅导和教谕君主和太子,是先秦时期最高等的教育,无论在选拔任用师保傅或是教授太子的方法上都有严格的步骤和程序,因此可以给现代的青少年教育一些启示。当今未成年人最早接触的是父母和老师,因此父母和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为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父母要起到积极主导作用,注意平日的言谈举止,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老师不但要提高自身修养,传授学生足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为人处事,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相信在这样的人文关怀下,能够培养出合格的优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