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新课标下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新课标下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传统阅读教学理论落伍了,探究式阅读教学理论应运而生。探究式阅读教学理论以其鲜明的特性体现了主体性教学思想的精神。本文试着阐述了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和几个鲜明的教学特点,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探究式阅读教学 主体探究性 合作对话性 创新发展性 关注过程性

探究式阅读教学要求阅读应该着眼于文章信息的处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筛选重点。主张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围绕问题去搜集信息,探索奥秘,找到问题的症结,并由此可能形成新的认识,得出新的观点,在原有知识结构上有所提高、创新。

内涵决定外延,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独特内涵使它具有与创新教育、个性教育等同步调的先进教育思想,体现出与传统阅读教学理论不同的特点,即主体探究性、合作对话性、创新发展性、关注过程性。

一、主体探究性

探究式阅读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是从教与学的关系及其教学职能、价值、机制上对阅读教学过程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的揭示和阐发,这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理论中视学生为客体和改造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心地位的反省,是对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创造的主体的重新审视,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精神。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说法,学习是学习者心理自我组织过程,只有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从事学习活动,才能使教学过程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外界的强加是没有作用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的观察、思索、运用、评价、反思和调整,才能促进自我认知结构的充实和完整。因此,探究式阅读教学认为学生的“阅读是他自己的事情”,学生是自己阅读活动的维持者。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探究式阅读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那么,如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落实,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探究式阅读教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教学过程的特点提出来的。这一理论不仅强调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提出了教学的主体参与机制和方式,即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在探究中创造,在探究中提高语文素养。因此,主体探究性是探究式阅读教学区别于其他阅读教学理论的本质特点。例如在教授《孔乙己》一课时,我就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归纳出初中阶段所学鲁迅作品,并简要分析不同文体作品的特点。又要求学生查阅《范进中举》有关资料,看看封建末期的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命运有什么特点。以上两个要求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二、合作对话性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教学是师生互动互学、合作平等交流。探究式阅读教学强调在探究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但这种诱导、讨论和一般的启发式、讨论式有所不同,它更强调学生的共同参与和更注重对学生的暗示激励。它好像把一个个问题放在山坡、把答案放在山顶一样,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顶峰,但每个人都能从攀登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表明阅读首先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然后是学生之间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参与对话过程,就是学生、教师就作品所进行的对话。文本是一种呼唤,它渴求被理解,需要去探究。

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注入、灌输式阅读教学模式,它提倡每位学生以自己的探究学习的方式去建构文本意义、人物形象的多元化理解,提倡通过师生的合作交流,学生个体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如在复习课上学习陆游《卜算子・咏梅》一词时,提出问题:为什么陆游笔下的梅是寂寞的,“独自愁”的?而《卜算子・咏梅》中的梅却是“俏也不争春”“她在丛中笑”的?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两位作者的身份、所处的社会环境、写作的时代背景去讨论。提出疑问,经过讨论和交流,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可见,探究式阅读教学强调主体之间的合作对话,是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的,它对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获得语文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语文素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创新发展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教改的主攻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方面着力强化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提出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成为大势所趋。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活动中,不论是学生主体对文本的探究品味,还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最终指向的都是学生在此活动中的获得。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这种获得就是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由创造。因为只有当学生主体在探究阅读的基础之上,才会进行更为复杂的创造性阅读,即以超文本、塑造自我为目标的阅读。它更能促进主体拥有渴望感知客体、进一步了解客体和改造客体的心情。它能够使阅读主体处在一种积极、开放的状态中,以随时准备用独特的心理图式去接纳信息。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作者的意图,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探究式阅读教学善于突破常态的阅读学习模式,善于对教材做拓展深化的工作,善于对语文知识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再现”,体现了鲜明的创新发展性。比如,对《我的叔叔于勒》结尾的多种处理可以说是创新发展的一个范例。“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从自己尝试学、探究学的过程中,有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实践的足够时间和空间,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当他们自觉地、自主地、无拘无束地进入学习活动中时,他们的创新发展意识就会萌生,创新发展思维就会冒出火花,创新发展精神会逐步树立,创新发展能力在悄然形成。

四、关注过程性

探究式阅读教学关注阅读的过程性,把其看作是阅读主体对阅读对象的干预过程,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强调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达到预期阅读教学目标,侧重于“立体文本阅读思路”,即以作品的某一局部为起点,超越文章气脉,拓宽思维,从作品外部找参照物,从而寻求到新的文本意义。探究式阅读教学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也许学生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没有多少价值,是稚嫩的、不成熟的,甚至不一定正确,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探究意识、问题意识,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在即将学习完《孟子二章》时,布置了两个探究问题,分组讨论:第一个问题是两篇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第二个问题是文中孟子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国家有什么借鉴意义?探究式阅读关注过程性的特点体现在教学中,不是以对所阅读的文本的理解为主要目的,而是培养学生把握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对信息重新组合以及发现信息的能力,对信息的重新认识和再评价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做到:变情感的疏离为怀古的亲近,变情感的喜欢为理性的参与,变浅显的理解为深入的研究,变雷同式的分析为独立的思考,变大众的统一为富有创造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仙门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