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迈向现代农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迈向现代农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和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科技创新和转化运用,加速现代农业主体建设。我省围绕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联为一体,形成了区域化种养、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网络化营销的现代农业格局。

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用现代经营形式促进现代农业

坚持把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来抓,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全省各类龙头企业达5273个,其中规模龙头企业213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240家、10亿元以上的13家、100亿元以上的1家。通过强强联合、企业重组、引资扶持等方式,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培育企业集群。新希望集团年销售收入达176.54亿元,通威、高金、四海等一批基础好、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强势发展,美宁、哈哥、铁骑力士等一批成长型龙头企业快速扩张,竹叶青、天友、长林等一批外向型龙头企业出口创汇能力继续增强,光友、豪吉、升达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川珍实业、阿坝牦牛、宇妥藏药等一批龙头企业依托特色资源快速发展。通过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不断增强企业间的产业关联度,引导龙头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了龙头企业向集群化发展。

专合组织快速发展。全省农村专合组织合作形式更加多样、合作组织更加开放、合作领域更加广泛、运行更趋规范、联系农户更加紧密。2006年,农民专合组织达到1.4万多个,比2005年增长9.8%;会员达282.3万户,带动农户数889万户,分别比2005年增长1.5%、10%。带动农户的面进一步扩大,助农增收作用更为突出。全省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增加到15万个,从业人数达到360万人,带动农户达102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2%,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收入达126亿元。

利益机制不断完善。引导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通过订单合同、按利返还、股份合作、股份制等方式,建立了“公司+协会+农户+基地”、“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方式。在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中,订单合同占77.5%,按利返还占10%,股份合作占3.3%,股份制等其他方式占9.2%。订单合同、按利返还、股份合作三种较为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所占比例达到90%以上,订单履约率达85%。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现代农业

四川下大力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构建资源有效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竞争力明显增强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这既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重要举措,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拓展了农业功能。2006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种植基地面积达4624万亩,牲畜饲养量达17494.9万头,禽类饲养量达6.75亿只,水产养殖面积达95.8万亩,分别占全省总量的32.7%、43.8%、40.1%和31.8%。标准化生产继续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523.4万亩、绿色食品基地达309.8万亩。全省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面积达1810万亩,占水稻面积的60.3%;优质专用玉米面积达794万亩,占玉米总面积的44.5%;优质水果、名优茶叶、精细蔬菜的产量分别占43%、40%、37%。安岳柠檬、龙泉驿水蜜桃、会理石榴等名优产品,规模和品质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和绿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省种植面积的11.3%和6.7%,无公害畜禽饲养量占全省畜禽总量的60%以上。

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加快,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现代农业

先进的物质装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治水、改土、修路、兴林、办电、建园协同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切实搞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大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和田间灌排设施建设力度,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生产保障水平;大力实施“沃土工程”、“金土地工程”,改造中低产田土,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推进“农村交通建设行动”,大幅度提高通乡、通村公路里程和等级,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加快实施“户户通电”和新农村电气化“百千万工程”建设,解决农村电力发展不均衡问题;继续加快沼气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我省农村信息化步伐。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构建统一信息平台,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健全信息收集和制度,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中的重要作用。

科技进步显著,用现代科技武装现代农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推动力。我省农业科研实力较强,通过深化体制改革,理顺运行机制,增加科研投入,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攻克一批事关农业发展全局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重点突破动植物新品种选育、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四大领域的技术,增强我省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应用和推广力度,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充分发挥现有服务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能人在科技成果应用和推广中的作用,建立一支万人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推行“专家大院”、“专家+协会+农户”等科技服务模式,构建覆盖全省的“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命线。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农业投入品标准、产品质量以及加工、运输、贮藏、包装标准,扩大认证和标识。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对农业标准实施动态管理和全程监督,进一步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

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重点抓好农村经营人才、乡土人才、村组基层干部三支队伍建设,在全省广大农村培育了一批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和农民企业家,造就了一批“田秀才”、“土专家”,培养了一批对群众有感情、抓发展有办法的村支书、村主任。通过他们的示范行动、带动作用和指导服务,帮助农民掌握发展现代农业的技能,提高增收致富的本领,全面提高我省农民的综合素质。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形成全方位、多途径、广覆盖培育新型农民的工作格局。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后备劳动力队伍建设,这是关系现代农业建设的长远大计。继续实施好“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民族地区教育发展10年行动计划,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试行减免大中专院校农林专业学生学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