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综述:我们今天需要什么样的慈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综述:我们今天需要什么样的慈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随着国家将清明节定为法定节日,今年又逢小长假,城乡大小家庭纷纷出门,祭奠祖上,慰藉先人,遥寄哀思,祝福后代。神州处处烟火缭绕,鞭炮声声,花瓣散落,鼓乐鸣奏,怀慈尽孝之情构成了浓郁独特的节日气氛。

孝行孝道,是中华文化和中国伦理的根基。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在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中没有一个像中华民族那样重视孝,也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那样关注孝。孝,既是我国文化的鲜明特色,也是我国文化的伦理特色。作为炎黄子孙,最难承受的指责就是不孝;身为中华儿女,我们总以被人称赞为孝子贤孙而骄傲自豪。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中华文化经历几千年的大浪淘沙,风雨洗礼,许多风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化,随着民族的融合而丰富,可唯有孝道文化树大根深,牢不可摧。许多早年飘扬过海、定居他乡好几代的华人华侨,他们已经不能流利地说母语,早已淡忘了家乡的青山小河,但唯有一件大事不可或缺,那就是拜祖祭先。这一神圣而固定的习俗,使他们永远打上炎黄子孙的鲜明烙印。

诚然,任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都不可能只有精华,而没有糟粕。发展演变到极致的中国孝文化,在鲁迅眼里,曾只剩下“吃人”的面貌。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统治阶级为了政治利益的需要,把以孝治天下作为调整和规范社会关系的最高境界,让活人殉死、殉葬当做尽孝尽忠的榜样,演绎了多少人间悲剧。而“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观念,更是对人性与自由的残酷扼杀,将偌大一个文明古国桎梏得思想无存、万马齐喑、死气沉沉。那流行至今的《二十四孝》故事,充满了违背科学,践踏人性,愚昧迂腐的气味。像卖身葬父、埋儿奉母、恣蚊饱血、尝粪忧心、戏彩娱亲、弃官奉亲等等,体现了极端孝道的残忍,反科学、反人类,并不值得颂扬流传,更不能让当今的青少年所学习效仿。

或许正是传统孝道文化的糟粕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或许那种极端行孝的负面作用已经沦为民族的一种劣根,因此,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反封建的大旗下,墨儒孝道曾被列入被荡涤的范围,与争取自由,个性解放的现代青年越来越不相容。进入改革开放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融合与文化多元文化的发展,那种“百德孝为本”的观念大多停留在书本与父辈的教诲上。青年人的思想与追求已经随着当今世界的五彩斑斓飞翔而去,不再受传统的禁锢约束,以至于如今许多长辈和家长不断抱怨人心不古、儿女不孝、世风日下。

当代许多年轻人真的是不孝子孙了吗?任何这样的估价与结论都是不值得一驳的。在拥有13亿人口的国度里,要寻找一批敬祖尽孝的典型事例并不难,当代版的《二十四孝》故事也能挖掘到。可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当今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孝道,弘扬什么样的文化?

现代社会最核心的价值观是什么?是公平。具体到孝德,体现为一种代际公平。只有公平,才能树立完美的人格,体现做人的尊严。不管何等璀璨的传统习俗与文化,能否在现代社会得到弘扬发展,关键是在展现公开中找到自身的历史方位和坐标。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有一点难以与现代社会相融合的,那就是不公平。中国孝道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臣对君孝、子对父孝、妻对夫孝(忠),反之则为大逆不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行,子不能不行;夫要妻离,妻不能不离。这种权利的不对等,义务的不对称,人格的不平等,就是严重的不公平。将严重不公的事情作为道德规范,必将导致社会的畸形发展。

正因为如此,当今社会提出了“慈孝”的概念。慈是对长辈而言;孝是对晚辈的要求;推演开来,可以延伸到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体现着基本的对等公平。做父母长辈的,当我们认为儿女不孝时,我们何尝想过,在儿女成长时我们是否给与足够的慈爱与关怀,对他们的意愿是否给与足够的尊重和支持,对他们的个性是否给与足够的理解与爱护,对他们的过错是否给与足够的引导与宽容。将这样的对等公平延伸至国家与公民关系,领导与下属关系,丈夫与妻子关系等等,何尝不是这个道理?西方国家没有孝文化,却在宗教与常规教育中无不以“爱”和“感恩”为中心。这种爱中就贯穿着慈孝的成分,但强调的是大爱,人类之爱、人性之爱、人格之爱。这样的爱,是中国孝道文化需要与世界融合与发展的方向。

为此,本期借清明节到来之机,推出专题“慈孝之美”。我们从不同侧面选择了一组人物,他们的慈孝故事不仅体现在对自己的父母,同时体现在对战友、同事、同学的双亲,体现在对自己属下的职工,体现在对从未谋面的灾民、弱者身上。他们以自己对慈孝的身体力行,演绎了新时代的感天动地,大爱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