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赴欧留学的狂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赴欧留学的狂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人才外流、人才滞留不一定会带来人才流失。但是,现阶段中国人才外流趋势不容乐观,中国正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人才问题事关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我国人才流失状况已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中国应采取积极的行动,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遏制人才流失,吸引与争夺全球顶尖人才,实现人才强国,走向伟大复兴。

关键词:人才外流 欧洲留学现状 人才流失现状 对策建议

统计显示,自改革开放至2010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90.54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只有63.22万人,127.32万留学生滞留海外,中国成为世界最大人才外流与人才流失国,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人才外流的背景

1978年,中国开始恢复派遣留学生,从此,中国留学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自身教育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落后时,把学生送到世界最好的大学去“借鸡生蛋”,去世界上最发达先进的国家学习技术、经验和理念,这一奇特的人才培养模式,或许有些无奈,但却是客观所迫。中国的留学生群体近些年迅速壮大,足迹遍布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学专业覆盖当代所有学科。

二、人才外流状况分析

【人才外流是双刃剑】

人才外流带来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人才出国的学习、深造、交流、工作,都是人才外流的一部分,是否带来人才流失存在不确定性。外流的人才可能是暂时“滞留”在海外学习或者工作;也可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国外为祖国的政府、企业工作;即使“人才滞留”在海外,也可能是拿着留学或工作的签证,不一定意味着人才流失。人才外流不仅会携带技术、资金、经验“回流”,还会带来汇款、投资以及对跨国贸易的帮助,但是,外流的人才做出贡献是建立在“回流”以及“环流”的基础之上。因此,政府应该开放地看待人才外流,不为可能的人才流失而因噎废食,支持出国留学和来去自由,鼓励人才环流以及在海外贡献祖国,以便培养能在全世界有竞争力的顶尖人才。同时也要重视加大力度推动高层次人才的“回流”。

【数据分析】

2008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17.98万人,其中自费16.16万人,占89.88%,留学回国人员总数6.93万人;1978年―2008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139.1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38.91万人,回国比例28%。2009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22.93万人,其中自费21.01万人,占91.63%,留学回国人员总数10.83万人;1978年―2009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162.0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49.74万人,回国比例31%。2010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28.47万人,其中自费26.47万人,占92.98%,留学回国人员总数13.47万人;1978年―2010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190.54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63.22万人,回国比例33%。

从以上近三年的统计数字对比分析:a,中国留学生人数是全球最多的,而且还每年以两成的速度稳步增长;b,自费是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的主体,约占九成;c,学成回国留学人员的绝对数量在增加,但是相对数量在减少;d,留学回国人员总比例仅为三成,这一回归率在新兴发展中国家中也是最低的。e,人才外流、人才滞留不一定会带来人才流失。但是,现阶段中国人才外流趋势不容乐观。

欧洲以其多元的文化、悠久的教学历史、良好的学术氛围,受到越来越多莘莘学子的爱戴;以其工科、商科、工程、艺术类等专业的优势,以及大部分国家公立大学免学费的政策,受到越来越多兴趣明确的学生或经济条件一般的工薪家庭的青睐。

三、欧洲的留学现状

【入学易毕业难】

一般进入欧洲的正规大学需要先读几个月到一年的语言,然后通过专门的语言考试,取得较好的成绩就能申请学校。欧洲的大学大部分是申请制入学(个别大学有预科班考试),通过语言考试的外国留学生将准备好的申请材料,向大学提出书面申请,而大学依据申请材料决定是否录取,少数需要面试,不存在“高考”。正是这样宽松的入学条件,很多中国的留学生高中毕业后选择了出国读大学,以避免国内高考的巨大竞争力和压力。同样,欧洲的大学也没有统一招录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对研究生的选拔也是遵循申请制度。但是,欧洲大学的热门专业竞争人数也很多,为了能被录取,一些同学选择了偏冷门的专业,这样虽然能够入学,但也埋下了隐患。

欧洲的大学教育更加自由自主,这让一些缺乏自我管理的学生难以适应。在没有教师及家长监督的情况下,他们不能主动学习,再加上还没有完全消除的语言障碍,导致很多学生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甚至不能按时完成学业。

【就业难】

留学生毕业后是就业还是立刻回国,也是很难选择。公认的理性的结论是:毕业后先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将自己在西方所学的知识付之实践,获得足够的海外经验,再从海外返回祖国。因为有了足够的积蓄与海外实践经验,回国后才能更容易融入社会并发挥作用。相反,那些一毕业就去国外、毕业后又立刻回国的留学生,往往可能因为在国内、国外都缺乏实践经验,既没有国际化优势,又比本土人才更容易水土不服,反而容易沦为“海待”。

然而,对于大部分留学生而言,在国外就业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首先是专业局限。比如工商管理类,欧洲对于此专业的毕业生需求不大,而且是以交流为主的专业,对于语言不太好的留学生来说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再比如设计类,欧洲人总是更偏向欧洲本土的学生,而留学生因为对于文化和艺术的理解跟欧洲人存在差异,所以作品也不容易被看好。其次是欧洲的政策限制。各国都有首先保护本国公民工作的条款,所以设立了很多不利于留学生就业的门槛。比如法国和英国工作签证的申请和批准程序很严格,时间也很长;再如企业如果想雇佣留学生,要另外缴纳一些税费,而雇佣本国公民则不需要缴纳。再其次是欧洲经济的不景气。近几年欧洲经济低迷,加上欧债危机,政府采取了紧缩的移民政策。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留学生在国外就业也很困难。

【回国发展亦难】

留学生毕业后回国发展同样也面临诸多困难:首先是定位困难。欧洲的大学所设立的学科跟国内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专业的留学生在国内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他们所选择的专业导致他们只有留在欧洲才能找到较理想的工作。这也是留学生选择国外就业的首要原因。

其次是高端设备及资金问题。国内一些大学和科研单位无法提供高端科研设备和高额科研资金,这会限制那些高学历的科研型人才的科研工作,所以他们在学成后选择了留在欧洲,以保证能够使用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科研资金。先进设备及资金的缺乏是留学生不能回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其次是人际关系问题。由于大学的时光几乎都是在国外度过的,留学生的同学和朋友也大部分是在国外认识的,在欧洲通过同行介绍入职是非常普遍的,所以留学生选择在国外就业要容易些。而回国就业困难会更多,不仅靠能力更是靠复杂的社会关系,让留学生放弃经营多年的海外人脉而回到国内从零开始,这让他们顾虑重重。最后是工资和福利问题。留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及消费很多的财力,都希望能快速回报,而不可否认的是,国外的企业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好、社会福利更加完善,这的确是非常有吸引力,再加上欧洲的工作压力和竞争比国内小很多,这更让一些留学生踌躇不已。

这些原因导致留学生选择背井离乡在欧洲发展,也导致了超百万留学生滞留海外的社会现象。

四、人才流失海外的状况日益严峻

【人才流失】

中国留学生留在外国的人数比例,如今达全球各国最高,中国正面临严重的人才流失。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研究员算过一笔账:“目前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营养保健、教育、培训、流动成本等四项总费用达13万元,走一个,就损失了13万”。 “清华大学培养了大量芯片专业的研究生,百分之八九十跑到国外去了。于是就有一个这样的逻辑:中国花高价培养的人才流失到国外,给外国企业搞科技创新,然后这些跨国公司再来到中国,利用其创造的知识产权大发其财”。一位中国学者如此愤怒地形容本土的人才流失。

人才问题事关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我国人才流失状况已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遏制人才流失的方式不是闭关锁国,也不是过分强调引进人才,而是完善有关的评估、选拔、通过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与环境,来吸引住那些杰出的人才。

【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留学生归国发展的政策,建立了一些机构指导留学生归国就业,一些地区创建了留学生创业基地,还有留学生归国买车优惠政策等。仅仅做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一是加快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和政策。国家必须通过完善有关评估、选拔、使用、激励人才的机制以及整体的环境、配套政策,来挽留我们优秀的人才与吸引海外杰出的人才。建议创建中国移民局,开放双重国籍,欢迎世界各地的外籍人才来中国;优化吸引外国留学生来中国留学及就业的政策;成立国家猎头,全球招聘高端人才。二是加快改革创新教育体制。应加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提高教育保障水平。三是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十二五”时期,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2.2%。该目标的提出,是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体现,是加快我国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重要手段。投入不是目的,关键要在提高投入的效率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和竞争力,切实让投入发挥出应有的效力。四是加强爱国教育、完善留学体制。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全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程。建议在留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教育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力量、培育民族精神。进一步规范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研究生派出和管理工作,提高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效益,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大对自费出国留学中介结构管理。扩大国际高校间的交流,展开形式多样的交换学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种高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高出口、高投资基建、低附加价值、低价劳动力付出、低端产业增长为主的“中国制造奇迹模式”无法长期持续。中国在全球化中正面临创新型国家建设、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发展高科技、创新、创意产业需要大批高端人才。同时,中国的飞速发展对海外学子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我国的外汇储备、经济总量都已经非常庞大,已经不缺乏资金和硬件。另外,全球金融危机也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的机遇。因此,中国应采取积极的行动,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遏制人才流失,取回海外人才储蓄,主动吸引与争夺全球顶尖人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向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王辉耀《人才战争》,中信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中国留学人才发展报告(2009)》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2]王通讯:《人才资源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5月月出版;《人才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年0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