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猎鹿博弈”来看利己与利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猎鹿博弈”来看利己与利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要受到多种因素的支配。本文着重从“猎鹿博弈”这个模型出发,来探讨我们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从而做到利己基础上的利他。

【关键词】猎鹿博弈 利己 利他

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会寻求符合自己自己的利益。那我们在寻求这些利益的时候,是一味的追逐自己的利益亦或是兼顾他人的利益,达到一种双赢呢?下面本文就从“猎鹿博弈”这个模型出发,来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利己与利他。

一、基于道德层面利己与利他的分析

我们通常在生活中分析利己与利他,无外乎从四个方面,即:损己损人、损己利人、利己利人、利己不利人。在这四种情况中,损己损人与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大家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除非出于狭隘的个人报复。损己利人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则会较少的出现,但是也不排除这种情况,如:在特定环境中,出于个人道义、职责方面,有些人还是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利己不利人的状况,有时候出于个人的私心,人们也还是会去做,但是人都具有社会性,在社会中的人一旦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要实现更为高层面的需求(情感与归宿、尊重、自我实现等),就不能做到只为自己而不顾他人的利益选择。利己利人似乎可以达到一种利益上的双赢,本文也会着重谈论到这一方面。

通过上述的简单比较,第三种是最为完满的状态,即一种双赢。下面本文将从猎鹿博弈的模型出发来分析我们如何达到这种双赢状态。

二、从“猎鹿博弈”来看利己利他

“猎鹿博弈”源于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里面一个狩猎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经济学里的一个博弈事件,如果将这个博弈扩及到一群人,就需要让大家明白,在团体猎鹿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意识到坚守岗位的重要性。如果事先大家没有形成一种共识,即达成契约或者说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规范每个人的行为。那么对于一只意外出现在脚边的猎物,人们就可能会产生怀疑,即大家可能跑开去追逐它,从而没有坚守自己的岗位,出现利益争执。

在经济学中,解决的办法是多次博弈,但多次博弈是要付出成本的,在现实中很多时候就只有一次博弈机会,一次博弈怎么作出最佳的决定呢?

这里我们就看到了道德的力量,既然每个人作出的决定都是在不知道对方选择的条件下做出的,那我们在发生这样的情形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道德的力量来约束。道德的力量有两方面,一是自律,即不管外界环境如何,自己都能约束自己;二是他律,也就是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一旦违背就将受到社会的谴责。当社会形成了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的情况下,利己和利他是同一的,当社会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的情况下,利己与利他是割裂的。那在这里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如何在社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从而使利己与利他趋向与同一。

(一)通过外在的强制力即他律的方式

人类社会通过几千年的演变,从开始的个人行动到后来的群居再到后来的国家的形成。人们一步步地认识到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只有结成同盟组成一个群体。这个共同体经过几千年的演变,逐渐有他们自己内在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人们彼此的行为,除了道德伦理之外,法律也是其中一种。

在“猎鹿博弈”中,大家对彼此的行为都是不能预知的。此时如果想借助外力,法律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法律在一种程度上可将其视为一种契约,大家通过约定的方式达成一种协议将其固定下来,我们共同去遵守它。如果我们违反了这个约定,将会接受什么样的一种惩罚从而达到保障人们利益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是较为初级的方式,人们会有强制的感觉。用在对合作双方彼此都不了解时是比较可行的,在经济学中即是在“一次博弈”的时候可以用到这样的方法。那除此之外其实还可以通过个人内在休养达到这样的目的。

(二)通过自己的内在修养即自律的方式

“慎独”在更多的时候谈到的是人们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注意到我的行为,我也可以按照相应的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在猎鹿的的时候即使我所处的位置是大家看不见的,那我们通过什么来要求自己呢?

首先,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人一旦出生到这个社会,无论你所处的环境如何,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教育更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典故,到今天这个典故对我们仍有启示意义。教育虽说是一种外在行为,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使其内化到我们自身,从而提升我们自身的伦理道德修养。

其次,可以通过理性的方式。在义务论中,康德认为公民只有具有高度的理智感、义务感与责任感,才能达到伦理上所谓的“善”。人,只有在理性战胜了人欲,压抑并去掉了生物性的存在,克服了由私利、爱好而来的冲动并且历经艰难困苦,完成了棘手的义务的时候,才可能心身愉快、充满宁静,到达道德生活中至善的境界。从他的学说中我们发现,理性在人的生活中处于重要位置。将其进一步延伸到社会生活中,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就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从而使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

最后,通过的方式。在中国,对于宗教这一方面其实是谈不上信仰的,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宗教都是属于功利主义,即我们通常说的“无事不登三宝殿”。中国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一直面临着道德革命、道德重建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人们的信仰被摧毁。信仰的缺乏使人们面临着道德危机的险境,因此信仰的建立对个人的内心修养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只有自律和他律的完美结合,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之后我们才可能进一步的做到利己基础上的利他。基于此种意义上的利己与利他,才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追求的,在保证每个人利益的前提下顾及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在另一个层面来讲,也会使社会的道德状况有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戎晓云.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中的“囚徒困境”及队伍建设之策略[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2]钟经国.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囚徒困境解决方案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1,(7).

[3]卢周来.穷人经济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