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般若苹果有颗敬畏之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般若苹果有颗敬畏之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呢,也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种植理念——按照百年传统工艺,加上现代新科技,种出符合般若思想的精品苹果。”罗成海认真地说。

音乐养牛也许您听说过,可您听说过给苹果树放音乐的吗?

以虫除虫、养鸟治虫是时下最为倡导的生物防治手段。可是用豆浆、蜂蜜除虫,您又听说过吗?

眼下,这些神奇的事情正发生在京郊农民罗成海家的“般若苹果”身上。相比这些闻所未闻的种植技艺,更令人赞叹的,是“般若苹果”小小果子里蕴藏的大智慧。这背后又有怎样精彩的故事?

“小罗”和他的般若苹果

明代《群芳谱》中有言: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罗成海的苹果园就位于苹果“福地”昌平的南邵镇营坊村。站在果园中,目之所及,尽是朦胧的远山。伴着回荡在果园里的“大悲咒”,罗成海兴奋地向我们叙说他和般若苹果的故事。

今年62岁的罗成海,浑身充满农民的朴实与干劲,喜欢人们喊他“小罗”。“听上去亲切,舒坦!”罗成海爽朗地笑着。儿时成长于京城的他,在知天命的年纪,决心远离尘嚣,踏踏实实地经营自己的果园。在罗成海看来,“现代人总是先花钱‘买病’,再花钱治病。”于是,他决心从自己的果园做起,为扭转这一局面尽一份力量。

“苹果种植方面的书我有很多,有和苹果相关的讲座我就去,学习了这么多,我呢,也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种植理念——按照百年传统工艺,加上现代新科技,种出符合般若思想的精品苹果。”罗成海认真地说。

在介绍自己的般若苹果之前,罗成海与我们分享了一个真实的例子。他曾见有外地人到营坊村卖苹果,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有苹果树,你的苹果在我们这怎么能卖得出去?谁知那个卖苹果的很是不屑:你瞧着吧,反正肯定有人来买。原来,营坊当地的苹果品质本就很高,市场上的价格也贵,达七八元一斤。而这些外来的苹果只有两元一斤。“的确,人家的苹果便宜,不少人都来抢购,”这时,罗成海话锋一转,“可是第二天,村口的垃圾堆就出现了成筐成筐被扔掉的苹果,全都是便宜的外来苹果。”老罗向我们解释,现在有些种植户,会在苹果成熟前使用膨大剂,种植的过程肆意使用农药、化肥。这样的苹果“中看不中吃”,骗得了消费者的眼睛,也骗不了消费者的嘴巴。价低质劣的苹果被成筐扔掉,也就不足为奇了。

听了“小罗”生动的描述,大家的好奇心也被调动起来:那你家的苹果,口味到底怎样,又有什么与众不同?

当大家品尝到般若苹果之后,疑问顿时烟消云散,纷纷对手中的果子大加称赞。“我的苹果,单晶糖含量达12.3%,一般苹果只有7%到8%。酸甜比19:1,口感绝佳,风味特点总结起来就是清香、甘甜、无渣。我还把苹果送到水屯农贸市场检测过,有害物质残留基本为零。”罗成海一脸自豪,“所以说,我的苹果不怕跟别人比,不仅吃起来好吃,而且绝对让人吃着放心。”能做到这些,正源于罗成海的种植理念,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既创新技艺,又遵循自然法则,能够从水土、施肥、除虫到管理各个方面,对果园、果树进行无微不至的培养与呵护。

豆浆、蜂蜜巧除虫

“果园浇灌的水,都是符合纯净水生产标准的,直接从井里抽出来通过管道输送到果园。”罗成海开始介绍他的种植、管理方法。“果园里的土壤,有两米厚的垫方。我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来改良原生态土壤。开挖环行沟,将作物秸秆深埋,增强土地肥力,改善土壤透气性。同时,还调用一所高尔夫球场的高品质嫩草用作压青覆盖,确保没有杂菌。”

有人曾对罗成海断言:如果你的果园不用农药的话,就意味着绝产绝收。但“小罗”愣是敢承诺:我的果园里不用任何农药、化肥。那么,这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

拿苹果树的常见虫害黄蚜虫来说,这种害虫会成片聚集在果树树叶上,刺吸汁液。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吡虫啉喷药除虫。“在经营果园几年之后,我就琢磨,怎么能够在治虫的时候,避免使用这种有机磷类的农药?”通过罗成海的观察,发现蚜虫虫身大,爪子细小,行动迟缓。于是经过思考,他探索出了一套“豆浆除虫”的办法:把按一定比例磨好的豆浆喷在蚜虫栖息的树叶上,沾在虫体上的豆浆一经风化,会凝固变僵,把虫子整个“捆”住,使其动弹不得,蚜虫就会自然从树叶上脱落下来。而豆浆对果树无毒无害,还能够被树叶吸收。

还有苹果种植过程中的难治虫害——卷叶虫。这种虫子会把树叶卷起来,隐藏其中咀食叶肉,难以治理,又对果树危害相当大。常规办法是使用强效有机磷类化合物农药治理。但“小罗”立志要研究出绿色方法来治理卷叶虫。于是,经过科学实验和实践探索,罗成海将蜂蜜、红糖、石膏按照比例混合在一起,配制出“治虫秘方”。该配方中的蜂蜜、红糖被当做诱饵,吸引卷叶虫进食。由于这种虫子经常蜷缩在树叶内,不喜活动,所以掺入配方的石膏会在虫体内沉积,从而达到治虫的目的。“小罗”还特别强调,他使用的是天然蜂蜜,不会轻易风干,通过合理配比,这个配方的成分能够被果树吸收成为营养,不会影响果树成长。

对中医也有了解的罗成海,还在果园利用中医知识驱鸟保果:将鸟类羽毛提取液、曼陀罗花、狼毒花以及苦参碱调配在一起,装在挂在树上的瓶子里,让其自然挥发。“鸟羽毛提取液和狼毒花、苦参碱混在一起后,能够产生令鸟类恐惧的味道,再配以挥发性特别强的曼陀罗,会让鸟类闻到后不敢靠近。所以果园里没有任何鸟类啄食果子的痕迹。”罗成海补充道,“我配的方子,都是经过测试,对人、对果树无毒无害的。”

此外,对果园里的螨虫、红蜘蛛等虫害,罗成海也在不断探索,运用各式各样的天然有机方式进行治理。

“他可聪明着呢!”

听到这里,我们对手中的般若苹果有了新的认识,吃在口中也有了别样滋味。亲眼在果园看到“小罗”所说的水、土,更让我们吃得放心、舒心。可以说,这片果园、这一颗颗般若苹果,都凝结了罗成海的心血与智慧。

“他可聪明着呢!”这是邻里用来评价罗成海最多的一句话。的确,罗成海不是空有理念,而是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将其实现。对苹果酸甜比、糖含量等数据信手拈来的引用,对农药成分清晰明确的分析,都印证了他不仅仅是一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且是一位懂技术、有思想的新型专业人才。

在经营果园之前,罗成海做过木工,学过制图,开办过纸箱厂,拿过国家产品包装展览的第一名……“凡是干一行,我就想干到最好。”本着这样的信念,罗成海运用科技的力量,确保传统工艺在现代果园结出丰硕果实。

在果园中堆放农具的仓库里,罗成海专门开辟出一间房屋,用作自己的实验室。显微镜、烧杯、量筒、试管……各式实验设备一应俱全。小罗俨然一副“农民科学家”的样子。“豆浆、蜂蜜除虫不是心血来潮,在研制配方的过程中,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比如在治理黄蚜虫时,豆浆稀了,虫体上挂不住,太稠了又影响果树生长,现在采用的比例,是我经过反复试验对比后得出来的。当然,探索也需要付出代价。当初果园里有170株果树,在探索阶段,死了80棵。现在,我已经摸索7年,技艺上还有需要提高的地方。”

念万物有生,种良心苹果

一边听小罗娓娓道来,一边品尝着美味的般若苹果,我们心中一个最大的疑问渐渐明晰:听说过富士、国光,罗成海的苹果为什么冠以“般若”的名号?

原来,这里的般若,取自佛教思想中的“般若波罗蜜”。作为佛学爱好者,罗成海解释道:般若,意指大智慧、大健康、大财富。颗颗般若苹果,就是他贯彻般若思想的结晶——万物有生,农产品更是自然天赐,农人要与作物和谐共生。

罗成海在种植般若苹果的过程中,保证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作为农民,无论种什么,他都力求做到自然天生。有一次,邻居路过小罗的菜地,想把自己地里没用完的农药敌敌畏分给小罗,结果被一口回绝。邻居戏谑地说:好心没好报,小罗你的白菜就等着被虫子全吃光吧!但小罗不为所动,始终坚持自己的般若思想,想尽办法实现绿色种植。在他看来,所谓“万物有生”,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有情感,要用真心对待农产。

“我知道,给果树放音乐,很多人会不理解。但我相信,植物也有自己的情感。‘对牛弹琴’都已经被证明有效了!听听音乐,肯定对果树的成长有好处。”在般若苹果园里,有两个音箱,常播放佛经和流行歌曲。也许,“小罗”自己还没有发现,这一举动不仅出于帮助果树生长的功利目的,更具有象征意义:这是农人对自然敬畏之感、敬爱之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令我们回味的,不只是美味的果子。

菩提路漫漫

如果把种植般若苹果比做佛学修行的话,那么在这条道路上,注定不会尽是坦途。罗成海和他的般若苹果,面临着控制成本、扩大规模的压力,外界大环境也会带来困扰。“我曾试过对果园害虫使用生物防治的办法,但因为周边有果园在使用农药,我投放的赤眼蜂都会被农药毒死。”

最大的问题出在推广方面。酒香也怕巷子深,虽然距京城咫尺之遥,但怎样给般若苹果找个“合适的归宿”,让罗成海费尽心思。因为在般若苹果种植过程中,他要付出比旁人多得多的精力,也要投入很高的成本。“就拿治理黄蚜虫来说,用吡虫啉的话,每亩的成本6毛钱,但用豆浆除虫,每亩成本18块钱。”另一方面,因为遵循自然原生的种植方式,般若苹果比打了膨大剂的苹果个头要小,在卖相上并没有优势。

除此之外,个体农户的力量是有限的。罗成海曾自费到北京昌平水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检测般若苹果的农药残留、含糖量等指标。但由于没有经营摊位,市场无法给他开具检验证明。因此,罗成海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难题:品质高出市面上普通苹果一大截的般若苹果,由于成本导致卖价较高,又无法用权威报告证明品质,正面临滞销的困境。

不过罗成海坚持般若思想的心矢志不渝。已钻研苹果种植近十年的他,正打算联合爱好佛学的同仁成立苹果合作社。“成立合作社不仅为了增强力量,更为了宣传般若思想。”罗成海希望他的果子能被市场认可,也希望他的思想能被更多人认可。

编者按 千千万万个罗成海这样的农民,正在神州大地上默默耕耘。面对纷纷扰扰的市场、日趋堪忧的食品安全环境,罗成海们出于农人的本能,用朴拙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敬畏:用最天然的方式种植作物。尽管方法不一定最有效,也许有人会表示不理解,但他们做到了。我们,又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