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究问题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理现象、物理知识源于自然,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能高效地学习知识与技能,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在学生初步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因素以后,教师适当引导他们去探究身边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对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本知识、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等方面均大有益处。
一、贴近生活有力说明物理有趣和有用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衣、吃、住、行等方面均包含有丰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而教材由于其局限性是不可能把这些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一一列举出来的。为此,作为教者,应深思熟虑,针对学生现有知识,引导学生去探究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结果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如在学习了摩擦力后,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人走路时,摩擦力的方向如何?我让学生按小组分工去探究这个问题,并把过程和结果书写出来。后来,学生的答案让我惊喜:人走路时运动方向向前,而人走路时脚是向后蹬的,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故摩擦力的方向应向前,与人的运动方向相同。“人走路”是很平常的事,却隐含着物理知识。有的学生还告诉我他的“秘密”:“老师,我从分析人走路时摩擦力的方向,理解了自行车前、后轮摩擦力的方向为何不同。”又如在学习了物态变化后,我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南方的春天有一种现象,若吹南风,阴冷的室内的地面和墙壁常常会冒出水珠,我们俗称为“回南天”,那么,这些冒出来的水珠是原来室内水蒸气形成的,还是刚从室外吹进的水蒸气形成的?有何办法去证实你的判断?再如人们吃饭时要使用筷子,用筷子夹菜时实际上是使用杠杆,请找出支点和力臂等等。
的确,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往往就发生在人们身边,生活中人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了某些物理知识。教者应启发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去弄清原因,明白道理。这样,物理课就不但会有趣,而且相当实用。
二、贴近生活便于培养观察能力
物理学家的成长史告诉人们,细心观察往往有“重大”发现。牛顿就是发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然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是在洗澡时仍思考“皇冠真假”问题,观察到“溢水”才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奥斯特是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小磁针的细微偏转,从而首先找到电和磁之间的联系——“电流的磁场”……这些物理学家的“发现”故事,无不告诉人们细心观察的重要性。如探究水的沸腾,在水烧开前和烧开后,均有气泡从水里冒出,但两种气泡上升过程的大小变化是不同的,如果不注意观察就容易忽视。又如夏天吃冰棍时,会看到冰棍冒出“白烟”;修筑水泥路时,每隔一段距离,路面均要留有空隙等等,都要细心观察,才能“发现”。有了“发现”,才有对学问的思考。
当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要只限于“看”,有时候“听”和“闻”也有用处。如判断西瓜是否成熟,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即拍打西瓜,由于不同声源,通过听觉就能区分它们的音调不同;“响水不开,开水不响”也是通过听觉来判断的;“闻”到自己喜欢的食物气味,就会食欲大振,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等等。教者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醒他们留意身边发生的事例,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逐步提高,探究问题的意识也会不断增强。
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学习知识,掌握理论,要通过社会实践去检验,并为社会服务,才能做到活学活用。探究问题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开始,让学生不断认识和理解物理规律,把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不能脱离生活。从而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还能让学生学会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如“茶壶”是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具,壶嘴和壶身构成连通器,壶盖上留有小孔是为了使壶内外大气压相等而便于出水。学生在懂得上述原理后,可引导他们去讨论“壶嘴和壶身为何一样高”,再引申到“去商店买茶壶时如何辨别茶壶是否合格”,还可以让学生探索“表演‘茶艺’的专用茶壶为何壶嘴特别长”。又如“热机”,它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作用,但热机的快速发展,却使人类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可引导学生去“探索燃料的合成或利用太阳能转化为驱动力”等等。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教者应加强科学、技术、社会学的教育,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让学生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从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社会服务,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