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孩子走出孤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孩子走出孤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个奇怪的孩子

下午,小林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诊室。母子俩坐定,妈妈便告诉我:小林今年4岁了,仍然不会说话,言语能力极差,别人对他说话,好像与他无关,偶尔又自言自语,但发音不清,声调怪异,旁人根本无法理解。她还说,孩子从小十分孤僻,对亲人不亲近,当父母向他走来时,从不会以表情或姿态表示要父母抱他;父母离开时,也不会哭叫、跟随,好像都无所谓。假如家中来了陌生人,他不理睬也不躲避,漠然处之。2个月前,他被送进幼儿园,可他并不接受老师与其他小朋友。老师有意安排他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可他却一个人坐在那儿,玩自己的手指头或手中的小纸片,从不参加集体游戏。如有不如意的事,他就大发脾气,“啊啊”地叫喊,甚至扯自己的头发,或用手砸自己的头。

我问小林的妈妈:他喜欢什么游戏呢?她说,小林最喜欢的玩具莫过于小汽车,他会把它翻转过来,拨动小车轮,痴迷地观看,反反复复,几个小时都不厌烦。他还喜欢扑克牌,一张一张拿起来,再一张一张放下去,也可以玩上很长时间。

我还了解到,小林是足月顺产,第一胎,出生时轻度窒息,4个多月能抬头,会微笑,1岁半能独立行走,目前能自己控制大小便,自己吃饭,但不会穿衣服。他无特殊疾病史,也无外伤史和抽搐史。小林母亲孕期情况无异常,其父母也非近亲结婚,无类似家族史。

我又转向小林,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结果,他根本不搭理,低头玩自己的,对外界毫无反应,甚至不用眼睛看看我或周围其他的人。我让他的母亲暂时离开诊室,他也无动于衷。

症结原来是“孤独”

根据上述情况,我诊断小林患的是“婴儿孤独症”,该病有以下主要特征。

1.自幼就有行为障碍:与他人缺乏交往,常常独处,没有朋友,对亲人缺乏依恋。

2.语言发育迟滞:不能用语言或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与需求,对别人的语言也缺乏情绪反应。

3.行为方式刻板:如反复用简单刻板的方式玩弄玩具,莫名其妙地喊叫、大发脾气等。

4.起病于1岁以内。

我告诉小林的母亲,婴儿孤独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严重的发育,多见于男孩。治疗主要靠教育、训练。教给他有用的社会技能,如日常生活的自助能力、与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的能力及相关的行为规范、利用公共设施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训练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将要达到的目标分解成非常小的步骤,一小步一小步朝既定目标靠近。在此过程中,父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担任着教师和训练人员的双重角色。我还告诉她:首先要有心理准备,对小林的病态要有客观的认识,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用普通孩子的标准去要求他,只能一切从实际出发。其次,教育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有耐心,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早点发现“蛛丝马迹”

送走小林的妈妈后,我很感慨:如果小林不是4岁,而只有1岁或2岁,问题可能就没有现在这么复杂了。大多数婴儿孤独症预后较差,但教育训练开始的年龄越小效果越好,获得的技能更容易固定下来。故而,婴儿孤独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那么,如何在婴幼儿早期识别婴儿孤独症呢?

语言发展是儿童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五个月左右,婴儿进入牙牙学语阶段。八九个月开始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话(如“拍拍手”、“再见”等),并能作出相应的反应。1岁至1岁半能说出有意义的单词,2岁左右能说二词或三词组成的语句,3岁时词汇量达1000个左右,口头语言较完善。如果一个孩子的语言发展不能达到每一个年龄阶段应有的水平,那么,家长应该警惕是否出现了问题。

此外,正常的儿童应该有情绪反应:高兴时发笑,不高兴时就哭泣或发怒等。一般情况下,六七个月的婴儿开始对母亲产生依恋,对陌生人有“怯生”现象。如果一个1周岁的孩子仍缺乏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没有对父母的依恋,也缺乏对陌生人的恐惧,孤僻独处,不与外界交往,行为怪异,情绪冲动,那么也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以上这些现象均表明婴儿有患孤独症的可能,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此类问题,应尽早找儿童心理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