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施恺,男,江苏连云港人,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
杨叶婷,女,江苏南京人,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加强师德建设是构建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面临的首要任务,高校师德建设关乎着国家的命运与未来。目前,高校师德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高校师德建设应从价值观指导、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构建纯净的学术环境、制定目标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不断地提高高校师德水平。
关键词:师德建设;高校;对策分析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导师。国内高校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加速更新了高校的教学理念、加快了高校改革的进程。
一、大力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紧迫性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重视和提高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强调:师德建设关系着高校学生的成长、关系着党的事业的继承性。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建设,要充分认识在新时期重视和提高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要把高校师德建设放在教师工作的首位位置,并贯穿于教师工作的整个过程。
1、高校教师的职业性质和价值自身就决定了必须加强师德建设。高校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自身所具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做人做事各方面都对大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高校教师必须要为大学生负责因为“教书”、“育人”是同步的。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这个职业自身的要求。
2、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必须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思想道德素质在大学生的各项素质中是第一位的。高校教师的言行会对大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想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首先提高高校教师的道德素质。高校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高校师德水平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3、高校的生存和发展要求加强师德建设。高校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就无法培养出一流的大学生。师德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师的工作态度,进而影响教学行为,从而进一步影响到高校地生存和发展。
4、高校建设良好学风、校风要求加强师德建设。高校教师的“教风”与高校的“学风”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没有优良的“教风”,就不会有优良的“学风”。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重视大学教师的道德素质,发扬优良的学风,高校的每个工作人员都应积极参与其中。
二、新时期师德建设的主要问题
在新形势下,绝大多数高校教师能够恪守职业道德,体现出良好的风范,赢得了社会的尊重。然而,在高校师德建设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育人”观念理解不够深刻
有些高校教师片面的理解教书育人的意思,认为育人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教完,完成教学任务;也有个别高校教师因为私人的问题没有解决得当在课堂或课后随意宣泄出对现实的不满。
2、敬业精神不强,治学态度不够严谨
有的高校教师对教学和科研投入精力少,应付差事,对教材理解的深度不够,新知识学习不够,教学方法思路不新,不能因材施教,上课内容空洞,一切按照本为主,没有把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与学术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难以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应付了事。甚至有的教师忙于第二职业,以自己的兼职为主,以本职工作为辅。
3、青年教师职业道德观不稳定,流失现象严重
在相关的调查中,有24%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很稳定;有69%的学生认为一般性稳定的,有21%的学生则认为不稳定。在对大学生调查的时候,很多大学生认为在大学里的年轻老师有大量流失的隐患,一些年轻的老师在有了机会的时候会选择到更好的岗位上去,个别的老师对自己的档案都不顾,直接跳槽。
4、德行不够规范,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在一些高校中,少部分教师学术道德水平低下,弄虚作假;甚至极个别教师以教谋私;有的教师在言行和穿戴方面不够得体,不能正确使用教师应有的基本道德原则规范去引导教育大学生,甚至将不健康的行为带给大学生,没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也有教师独断专行、唯我独尊,与同事之间缺乏互相尊重和团结合作精神。
三、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对策
在新形势下,要不断创新方法举措来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快实施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高校教师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学科体系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大学教材、进大学课堂、进高校教师头脑,发挥引导作用。要通过师德建设,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内化为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外化为高校教师的行为准则、自觉行为,贯穿于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2、高校教师本身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是自己在进行学习与改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是不断地发展着的、是与时俱进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本身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提高、升华,把高尚的道德素质内在的与自己的言行举止相融合。用科学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武装自己,不断地科学地更新自己的道德观念,把自己塑造成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3、努力构建纯净的学术环境
高校在建设学术环境时,要具有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在一方面,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创造一个学术平台,并推进高校教师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学术交流,共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自己的学术水平,培育正能量,力争创造出更多的学术成果。在另一方面,在对学术腐败现象处理的时候,一旦发现学术造假现象立刻严格处理,决不留情。支持典型发扬表率的作用,对高校教师进行学术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学习,引导高校教师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人表率,远离学术腐败。
4、科学地制定师德建设考核目标
本人认为,科学的考核目标应有三个级别的要求。第一个级别的要求是基本的道德要求。高校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守法的公民,应有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辛勤劳动,崇尚科学科技,参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心和良好的家庭美德心。第二个级别的要求是职业发展的理想。高校教师这个职业是崇高的,也是平凡的,本身具有独特的职业特点,这就必然要求高校教师的职业理想要比普通公民的职业理想高尚,要甘于职业的平淡,要看轻名和利的重要性,要注重学术水平的提高,要注重长远的目标。第三个级别是创新方面的要求。高校教师应特别重视学术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并不断创新,不仅体现在创新学术成果上,更要体现在教学的备课、教学方式上,及时地更新与教育发展相适应。要根据这三个级别的要求,科学地、客观地制定考核目标,拒绝假大空,从实际出发,要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总之,高校的师德建设是一个繁琐的、长期的、需要高校教师共同参与的工程,国家应在法律法规上制定师德的相关内容,高校应在学校政策上大力加强师德建设,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参与其中把师德建设推上一个科学的高度。
基金项目:南京财经大学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我校教师队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立项编号:DJ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