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成语“古不为今用”现象例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成语“古不为今用”现象例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语汇珍品,承载着千百年来浓缩了的历史和文化。我们要正确地使用成语,就必须了解其意义及演变。可以说,成语的固定性是相对的,它和其他词语一样,具有传承性,但是我们不可忽视其变动性,如果一味地古为今用,就会出现许多错误。

古今成语词义差别主要因其演变情形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 词义的改变

成语的词义随着历史的演变有时会发生改变,我们在理解运用时不能一味拘泥古义。

1. 词义的扩大

“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其中的齿原指门牙,后指牙齿,语义扩大了。意思为: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切相关。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其中“江”本指长江,“河”本指黄河,后来泛指江河,意思为: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2. 词义的缩小

“臭味相投”语见《醒世恒言》卷二六:“这二位官人,为官也清正,因此臭味相投,每遇公事之暇,或谈诗,或弈棋,或在花前竹下,开樽小饮,彼此来往,十分款洽。”

臭,xiù,是气味的总名,臭味相投本指双方的思想、志趣、脾气性格一致,十分合得来。现在指不太好的气味,多指思想、作风、兴趣合得来的坏人。

3. 词义的转换

有些成语因为读音的变化导致词义的转换,我们需留心。

“丧家之狗”语出《史记·孔子世家》:“累累若丧家之狗。”原句中“丧”读sāng,“丧家之狗”即办丧事人家的狗,因为主人无暇顾及而得不到食物,因而常用以比喻沦落不遇的人。《史记》中称孔子为“丧家之狗”,杜甫也多次在诗作中自称“丧家狗”。后来,“丧”音转读为“sàng”,“丧家狗”义为丧失了家的狗,因而比喻为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难兄难弟”语出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原文中“难”音nán。“难兄难弟”义为兄弟才德双全,难分高下,后或用于讥讽两个人同样坏。今“难”读nàn,“难兄难弟”指彼此同处困境或共过患难。现在多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我们在使用这个词时必须留意它们读音的变化,清楚它们词义的转换,否则容易出错。

二、 感彩的转变

时代在变迁,成语的感彩也经常处在变化之中,我们不能一味古为今用,那样就会闹笑话、闹误会。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该词原是称赞人镇定自若、态度稳重、涵养高深。但是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呆若木鸡”的感彩发生了变化,由褒义变成了贬义,多形容一个人呆笨或因恐惧、惊讶而发呆的样子。

“道貌岸然”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原指神态庄重严肃,是褒义的成语,现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含讥讽之意。这样的成语还有走马观花、落花流水、明目张胆等。只有了解了成语感彩的演变,我们才能正确地使用成语。

历史的演变、社会的发展使得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成语脱胎换骨,其意义、读音都发生了变化,有些与原来的本义相去甚远,甚至面目全非,我们必须了解其演变过程,不能一味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