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3秒钟”的小公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3秒钟”的小公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果给你 3秒钟,你会用来做什么?倒杯水、伸个懒腰、打开一个网页,抑或只是静静地坐着……你也许会想,3秒钟实在太短暂了,似乎什么也做不了。但是,有一位大学生,他和他的团队走进甘肃贫困农村,用短短3秒钟按下相机快门,将瞬间化为永恒,为那里的老人和孩子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2011年 10月 2日,家住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薛家村的李芬连老人十分高兴。

这是她平生第一次照相。镜头前的李芬连穿上了自己最体面的衣服,神情庄重,端坐在家门前,好像在举行某种神圣的仪式。

每给一位老人拍完照片,袁柯都会告知他们很快就会寄来照片。这位爱拍照的年轻人是西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22岁,因为发起“快门 3秒钟”的公益项目,如今他已小有名气。“其实,是外婆的去世让我有了做这个活动的想法。”那是 2009年 9月,家住甘肃庆阳农村的袁柯刚刚考上大学,父亲省吃俭用给他买了一部像素不高的手机,他兴高采烈地拿着手机去看望一直瘫痪在床的外婆,并提议给 83岁的外婆拍张照片。

听说要拍照,躺在炕上的外婆用胳膊支撑着半个身子,在手机镜头前露出慈祥的微笑。“孩子,这照片能洗出来吗?”“这个,好像不能吧!”当时的袁柯还不知道手机照片可以传输到电脑上,然后冲洗出来。那一刻,外婆的眼神突然黯淡下去。

2010年国庆节过后,在校上学的袁柯收到了外婆去世的噩耗,手机中的那张照片成了老人仅存的遗照,而外婆的那个眼神也时刻触碰着袁柯的内心。

从小在农村生活的袁柯发现,农村人平时生活当中没有照相的习惯或意识,特别是老人和孩子。有些老人突然去世之后,连张遗像也没来得及留下;有的孩子在长大后回忆童年时,却发现相册里缺少儿时的照片。

怎样才能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农村人送去一些温暖的记忆,给他们一些精神上的支持?

2011年 4月,袁柯在上网时无意间看到了由康师傅和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组织的“创响新生代”青年公益挑战赛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公益创意。 “‘快门 3秒钟’的主题在我脑海中猛然蹦出来。”袁柯意识到,他酝酿已久的公益计划可能就要破土发芽了。他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企划书,寄给了组委会。

袁柯没想到,“快门 3秒钟 "项目从全国 800多个公益项目中脱颖而出,最终在大赛决赛中取得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袁柯也获得了 1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

2011年 8月 1日,袁柯作为西北师大环境保护学社的成员,和同学们一起前往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苏家沟小学支教。临出发前,他将相机放在包中,准备开始实施自己的公益梦想。

在 6天的支教时间中,苏家沟小学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拍照,“快门3秒钟”给他们带来了新鲜和喜悦。他们帮 300多名孩子拍了照片,有单照,有小伙伴们的合照,也有全家福。拿到照片后,孩子们高兴得直跳……看到这一幕,袁柯心里酸酸的。

此后,袁柯和团队的伙伴们去了甘肃很多村庄,继续着他们的公益事业。在薛家村,袁柯遇见了拉着架子车的薛成基老人。听说这些大学生要给自己拍照,他很高兴地同意了。

薛成基老人希望和妻子苏美英照一张合影。53年前,他们有过一张黑白结婚照,后来就再也没有合过影。回家后,薛成基老人特意梳洗打扮了一番,然后站在妻子的右边,拘谨又兴奋地盯着镜头,仿佛回到了青春时代。美好的瞬间就此定格。

还有位老人拿到照片后,次日一早就提着自家种的桃子,来到袁柯借宿的农户家。老人感动地说:“我活了 70多岁,终于有老人照(遗照)了。”

“快门 3秒钟”团队如今已经拍摄了近 2000张照片。为了冲洗和递送照片,袁柯获得的项目资金已经所剩无几。每次出去拍照,他就用自己当家教挣来的钱垫付交通费和食宿费。“我想我们会坚持下去,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被他们(拍照对象)的眼神和故事所感动。”袁柯说。(据《中国青年》《甘肃日报》相关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