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职语文教学人文性现状及培养浅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职语文教学人文性现状及培养浅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失去语文课应有的魅力,缺乏人文性是一个主要原因,从现实出发,多方面挖掘中职语文教学人文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职语文教和学的矛盾。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人文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23-02

当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实在是一个一言难尽却又不得不提的话题,其现状与前景也是令人堪忧。中职校的学生成绩不理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控能力较差、文化基础差,确实是近年中职学生的一个不能不论的趋势。在最具人文性的文化基础语文课上,这种趋势表现得尤其明显。在语文老师们面前出现的不堪场面确实也使老师们尴尬:学生上课打瞌睡、玩手机、搞小动作、讲话、传纸条、吃东西等现象屡禁不止。然而,从因材施教的原则上说,这种教和学的矛盾的尖锐化却不能完全归咎于学生素质的下滑,而从教师施教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也许才是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缺失,恐怕就是其中最值得反思的一个环节。

近些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从教材编写到教学评估,都相当重视中职语文的实用性和工具性,这种趋势表面上看是顺应了职业教育的潮流,却使语文教学失去了语文本身的魅力。据调查,有29%的学生把“老师讲的不合胃口”作为上课讲话的理由;有42%的学生把“上课没有吸引力”作为不喜欢老师的理由;更有67%的学生认为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之后,自己的语文水平没有提高。中职校语文教学的恶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学生厌学致使语文用处不大,用处不大致使学校不重视,学校不重视致使教师无激情,教师无激情致使课堂无吸引力,课堂无吸引力又更使学生厌学。一个恶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要从这个恶性循环中走出来,还得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着手。

其实,加强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比加强普通中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该更容易办到。在中等职业学校里,语文教学并不受到应试的束缚,教师施教和组织考试考查具有广阔的自由空间,对于把知识嚼碎然后“喂”给学生的传统输灌方式更容易改造甚至摒弃。况且,中职校中的其他课程是以实用为主的,为平衡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学生对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会自然地产生一定的心理需求。可见,中职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加强,并不是“不可为”的事。当然,培养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对于每一个教师,肯定是复杂且永远不会最终竣工的系统工程。以笔者从教十几年的有限经历和浅薄的悟性,对这个系统工程的表皮的拙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 了解学生的生活及喜怒哀乐,并揉入课堂内容中

与同龄同学历的学生相比,中职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是比较差的,但是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却不见得比同龄人差,相反,他们比同龄学生经历更多的生活的艰辛与磨难,如长年见不到父母、生活贫困、遭受歧视、常挨惩罚、体力过分劳作、难脱自卑阴影等。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生活有自己的感想,甚至可以说他们对人生某些方面的比常人要敏感。如果教师多了解这样的生活和感想,把其中的喜怒哀乐揉入中职校的语文课堂中去,就会得到更广泛的感情共鸣,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背影》一课时,文中的绵长的回忆和深沉的感激之情固然彰显出人文的光辉,但是一个旧时没落贵族父亲形象跟今天职校学生的距离太远。如果教师能把他们的长年为谋生而背井离乡、为子女耗尽心血的父亲形象联系起来,描述他们的皲裂的双手、挂满风尘的面容、过早变得佝偻的背影,则课堂中的情感跟学生自身的情感的距离就大大拉近了。可以说,对学生自身已有的情感的把握是上好语文课的基础,忽视学生的喜怒哀乐,是无法营造生动的。同时,也要看准时机自然地揉入相应的情感,才能达到和谐的情感升华,避免造成生硬牵强和无病。

2 注重阅读品味,牵引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

语文课堂是讲求“美”的,中职校的语文课堂,有了前面九年的义务教育作为铺垫,对“美”的讲求应该进入更高的层次;而中职校应试色彩的淡化,使得我们中职语文教师对“美”的进一步强调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重视选入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多看这些作品,可以得到一种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然而,中职生对美的发现和挖掘能力是很有限的,这就开成了他们对美的需求的增加与他们自身发现能力的矛盾。 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把零碎的知识点、繁琐的段落大意,甚至常规的重点难点淡化,使它们成为追求美感的基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虽然面对的是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但可以让课堂本身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阅读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笔者在讲授《荷塘月色》一课时,选择的是多媒体的形式。先欣赏电视散文《荷塘月色》,让学生潜心揣摩有关情景,与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产生一定的共鸣,然后顺势表现人生的无奈、生活的压力。至于文中的叠词、通感、排比、方位转移、时代背景等,可以在充满情感的描述中简单介绍。中职的语文课堂,毕竟不同于以应试为最终目的却拥有理解能力较高的学生的普通高中的语文课堂,我们应着力于营造人文教育的浓郁气氛,而力求避免“以辞害意”的通病。

3 耐心点拨和指导,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对课堂的注意程度与他们在课堂能参与的程度有关,参与的机会越多,他们就越把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上。多数中职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课堂上是难有正面表现的机会的,因为他们并没被老师“看好”,往往被冠以习惯差、成绩差、素质差等头衔,有的学生甚至破罐破摔,与老师逆反敌对,在课堂上“唱反调”。因此,引导学生参与语文教学课堂,是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氛围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施教成功的关键。中职教师开始走上讲台,会面对很多冷淡、麻木、走神的学生。但是,耐心细致而又富于智慧的点拨和指导,这样的学生是能够改变的,因为缺乏成就感和缺少情感诉求对象的中职生比同龄人更渴望表现自我能力和诉求情感的机会。笔者在上《向中国人脱致敬》一课时,请三个学生分别演教授、留学生和台湾同胞,进行表演,三人上来时很勉强。在指定三人表演后,我作了一番友好的点评。当我宣布再让另外三人再演一次时,很多同学开始主动举手,表演的结果也比上一次好了许多。

4 将人文精神化作表现激情,营造课堂气势

语文文本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一篇篇优美的诗文,都是丰盛的文化大餐,都值得用心灵去解读,去体悟。语文教师倘若不以激情去挖掘,去表现,那么再好的文本也黯然失色。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课堂的组织和讲授更象一个创作的过程。中职学生的理论水平相比较低,学生对人文精神的领会主要不是从教师的理论说明中得到,而是从教师在上课时所表现的情感获得的。同情心、羞耻感、责任感、自制力、主动精神、珍惜生命等人文精神,决不是说明概念就能让学生吸收的,而是通过教师的态度和情感表现出来,造成一定的气势,再向学生进行心理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影响,才有可能达到升华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匆匆》的感叹与惆怅,《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中的感动和自豪,《我愿意是急流》中的深情与倾诉,《黄山印象》中的赞叹与倾倒等,教师都需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才让学生受到感染而吸收。从这一方面讲,中职语文教师比普通高中语文教师更需要表现激情和表现能力,教师的模仿能力、写作能力、演讲水平,甚至音乐水平,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将有更广泛的施展空间。

5 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保持课堂的新鲜感

中职生以上中职前的语文学习多数是比较落后的,他们对常规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不喜欢的,也缺乏足够的耐心来配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以保持课堂的新鲜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采取的方式是没有限制的,只要不违反教学制度,都可以设计和采用,除了前人已用过的美文诗歌朗诵会、背诵比赛、看谁译得好、感悟古诗文、交错时光的对话、我想对你说等等,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出另类观点写作、小说人物对号入座游戏、古成语故事新说、名著故事新编等。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积极性,将枯燥的阅读理解变得生动活泼,更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提高了对自身的期望值,进一步明确做人的真谛。

中职语文教学虽然面临许多实际问题,但我们教师只要拿得出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充分挖掘其人文性,使之陶冶情操、积淀涵养,我们的前面依然有新风景。中职语文课堂的利用是相当有限的,但语文课堂所延伸出的知识的、情感的面是无限的,我们只有尽最大可能挖掘其人文性,才能利用有限的课堂资源,不断深化课堂中所培养的星星之火,让其呈现燎原之势。

参考文献

[1] 陈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J].科海故事博览 科教创新.2009,1

[3] 夏红星.试论阅读教学如何贯彻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咸宁学院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