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锤炼地理课堂语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锤炼地理课堂语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从地理术语的运用、地名的阅读、语言的艺术感染等探讨了语言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以及为达到这个要求而如何锤炼自己

地理语言。

关健词 课堂语言 地理术语 语言艺术 地理教学 语言功底地理课堂语言是多种语言的融汇,是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是书面语的加工,口头语的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具有感染力。教师科学地运用语言技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科学的、典型的、生动的、美好的教学语言,会给学生清楚地接受知识,深刻地理解知识,牢固地掌握知识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地理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锤炼。

一、正确使用地理专业术语

地理术语是指地理学科的专业语言,每个词都有其特有的定义域,不能随便使用,否则会使学生形成模糊的认识,地理教师要科学地运用地理术语。

(一)准确运用,符合含义

首先,地理教师要弄清各个地理术语的涵义,在教学中准确运用,否则会导致学生概念模糊。如,在讲述“沙漠”与“荒漠”时,“沙漠”是一种地貌类型,“荒漠”则用以描述景观和自然带。“荒漠”包含了岩漠、砾漠、泥漠、沙漠、盐漠等。在叙述时,要防止“沙漠”涵盖“荒漠”,在热带沙漠气候区形成的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而不能叙述为热带沙漠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气温和温度、水稻和稻米、矿物与矿产、地壳与岩石圈、大陆与大洲、大海与大洋、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昼夜与昼夜交替、北风与偏北风等等。教学中,如果表述不清,学生就会混淆了它们之间的差别,就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最终会影响到学生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规范运用,体现学科特色

地理术语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理论体现,具有学科的鲜明特色,地理教师在授课中应尽量使用地理术语,体现地理学科特色,使学生受到规范的地理教育。如,在表述方位时,教师应运用标准的地理术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不能用不规范的生活习惯用语“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又如,指图说明地理事物的位置时,不能将“湖南省以北是湖北省”说成是“湖南省以上是湖北省”,用上下左右代替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再如,“蒙古国位于中国的北面”,不能说成“蒙古国位于中国的北部”。也不能随便简称,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有时可以简称“副高”,而“副极地低气压带”就不能用“副低”了。

此外,在使用地理术语时,应尽可能与国际通用说法接轨。如现在普遍使用“荒漠化”以代替“沙漠化”,用“喀斯特地貌”而不用“岩溶地貌”等等。

(三)善于运用习惯用语

对于一些习惯用语,教师要正确使用、善于运用,尽可能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如“南部”和“南面”都表示南,但“部”多指一定范围内,而“面”则用于一定范围之外的事物,因此只能说“黄岩岛”位于中国的南部,而不能说位于中国的南面,在课堂上运用地图时,都要求学生准确读出和区分这些地理概念。

(四)注意课堂语言质量

地理术语是由地理要领组成的名词体系,教材中有些概念,既相关又相异,似是而非,教师在组织语言教学时,不能混淆使用,使学生接受知识造成偏差。如:月球和月亮是两个含义相异的概念,而不应混淆使用,造成概念不确切。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而不能说为月亮,在地球上看月亮东升西落现象,而不应言之月球。再如:在讲述极昼极夜现象时,“夏至日,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与“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其涵义就不同,这个极昼范围是否包括北极圈?“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则肯定包括北极圈在内,这样表述才准确。

二、正确阅读地名

地理地名教师应能正确、流畅地阅读。区域地理教学中涉及的地名较多,有些地名别扭、拗口,不容易识记,因此,教好学好地名是教好学好地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应重视这一要素,把好语言关,正确地朗读地名。

(一)读音准确

地理语言要求标准、规范。普通话是国家法定的标准语言,使用普通话可以克服方言中的不规范语言,避免地名及地理术语误读、错读或使学生产生歧义,使地理教学更加科学、规范。教师一定要克服饶幸心理,遇到读不准确的字音时,要查字典,千万不要模棱两可或有边读边无边读中间,如 准噶尔盆地的“噶”(gá),秘鲁寒流的“秘”(bì),好望角的“好”(haǎ)等都是易读错的字,授课碰到时,都要求学生开口读准,要做到“字正腔圆”。

(二)语言流畅

教师在讲授地名时,语言要流畅连惯,给学生留下一个完整的听觉现象,尤其是一些较长、较拗口的地名,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符拉迪沃斯托克、阿巴拉契亚山地、圣弗朗西斯科、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等等,均要求教师能流利地朗读,进而也要求学生学着读熟、熟读。

有些地名,尤其是国外地名,若不经训练就请学生单独朗读,肯定会不连惯,或漏读或错读,但若经过课堂上和课后的练习,下一次再请学生朗读,效果就不一样了,这就要求平时要多练习。

三、注重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语言的艺术感染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情变化、语言的艺术修饰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课涉及到较多的自然现象、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由于学生生活空间的限制,对许多事物缺乏感性认识,一些教材内容也变得索然无味。教师不要只局限于教材书本,可对一些自然、人文的迷人风光,异域民族的独特风情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在讲课过程中适当引用一些诗歌、民谣、谚语等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印象。这方面教师要加强知识积累,提高文学修养,运用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一)创设情境,循循善诱

情境对于地理思维的开启有着很好的诱导效果,通过一些形象生动的地理语言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了解有关的地理景观,掌握地理知识。如:在学习山西的能源开发内容时,可放一首描写山西的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在优美的歌声中,学生的脑海里会呈现出山西的地形地势,然后教师再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对山西进行讲述,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掌握教学内容,且记忆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