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传统吉祥图案中的数理观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传统吉祥图案中的数理观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考察传统吉祥图案,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吉祥图案都与特定的数字相关联,例如:六合同春、五福捧寿、事事如意、双喜临门等。很显然,数字大量存在于吉祥图案中并非偶然现象,那么,其中的逻辑规律以及文化观念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象数观念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影响

数的意识产生于对“物”的把握,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数”的抽象却并没有完全剥离“物”的属性,这一点与西方有明显的区别,所以,象数是中国传统数理的独特范畴,它是理性与感性结合的产物。

《周易》中凡言天日山泽之类为象,言初上九六之类为数。象数并称,即指龟筮,可用于占卜。“数”源于对宇宙万物符号化、数量化的把握,但“象”这一概念的存在,则体现了传统文化倾向于以一种“类属”的方式来把握事物,而对“数”的理解则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以“五行”为例,“金、木、水、火、土”并非五种固定的元素,而是代表了事物的五种基本属性,因而,在五行观念的基础上才能够比附五色、五味、五声、五脏等观念。古代中国先民根据这种原则,形象地发明了太极图、八卦图、五行图等基本的图式。

这几种基本的图式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把握世界、理解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同时也成为了传统文化中最为经典的图案。很显然,这些经典图案的形成也为其他传统吉祥图案的产生提供了思维模型乃至于图式的模板。

以阴阳太极图为例,自身作为经典的吉祥图案之一,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不仅如此,其形式模板乃至于文化观念对于很多传统吉祥图案的形成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太极起源于太极之说,《易经》言:“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是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关于“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七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但通常是指阴阳。阴阳意指浩瀚宇宙问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阳以及表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滋生依存。在传统文化中,这被认为是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源所在。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凡数千年,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可以看出,虽然阴阳之说从抽象的数字上来讲是“二”,但是从属性上来讲却是“阴阳”,是某种辩证与正反关系的概括,它与“物”属性的关联始终存在。

在传统吉祥图案中,有很多实例都直接地体现了这种阴阳和谐的观念。以龙凤呈祥图案为例,图案内包含有两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但很明显,这两个部分并非简单数量上的叠加,而是包含了事物相对的两种属性。龙是阳性的象征,而凤却代表了阴柔之美,阴阳调和,指向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基本观念。又如,蛇盘兔的吉祥图案,不仅吻合“蛇盘兔,必定富”的口头语,同时也体现了这种阴阳调和的观念。十二属相中,蛇又称小龙,为阳,指男性,兔为阴,通指女性,意味男女婚配。民俗观念中男属蛇,女属兔,这样的婚配家庭才会和睦幸福。与此相似的图案还有鸾凤和鸣、鸳鸯戏水等。大致上讲,传统图案在一个纹样中出现两个相对独立的组成单元时,从大多数都具有相反或相对的属性。

从形式模板来看,古人以一条S形分割线――这一看似简单的平面分割方法,将“圆”平面划分为阴阳“两极”的契合形式,从而完成了将无极化作有极、无限变为有限、抽象转为具象的图形转变,实现了哲学和美学的双重统一。图案中阴鱼用黑色,阳鱼用白色,这是白天与黑夜的表示法。阳鱼的头部有阴眼,阴鱼的头部有阳眼,表示万物都在相互转化、互相渗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合、相生相克,即现代哲学中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表示法。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这种形式成为中国传统图案所特有“美”的结构。以末代龙泉窑瓷器上的双鱼图案为例,双鱼沿中间S形的分割线排列,首尾相衔,图案的两个单元可以在方向上相互转化,完整地体现了太极图形式的独特美感。另外如:“龙凤呈祥”“鸾凤和鸣”等,都是这种―上一下、一正一反的优美形式,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五行图反映了中国人的五行观念,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洪范》中指出“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樯。润下作威,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樯作甘。”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中国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基本属性的物质所构成,随着这些属性的盛衰,而使得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它强调整体概念,阐释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五灵图是五行观念影响下产生的吉祥图案之一。《礼纬稽命征》:“古者以五灵配五方。龙,木也;凤,火也;麟,土也;白虎,金也;神龟,水也。”此处可知,五灵的配置不但代表木、火、土、金、水这五行之本源,而且还分别代表五方,体现了太平盛世时的“五德嘉符”之瑞兆。一些铜镜图案周围尚有铭文日:“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五行德令镜之精”“应随四时合五行”,可以看出,古人以铜镜中的五灵纹蕴“五行之意”“五德嘉符”之象。这种类型图案被广泛用于铜镜、瓷器等器物的装饰中。汉代铜镜中的五灵,按地支的方位来安排,青龙居寅位,玄武居亥位,白虎居申位,朱雀居巳位,麒麟居于西南的末位。这样的排列方式竟然与当时祭祀太一坛时五帝的排列方位相一致,足见五灵图案完全按照阴阳五行规律排列纹饰。

另外,以五行方位来安排图案元素,也是传统吉祥图案中常见的做法,这种方式使图案形成了独特的图式效果。例如,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五福捧寿”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这一图案被广泛地运用到各种器物的装饰上。图案中,五只蝙蝠以“寿”字为中心,按照五行的方位依次排列,构图均衡饱满,“蝠”字与“福”谐音,传达出圆满的寓意。

还有,五行观念对于传统吉祥图案的色彩表现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书・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孙星衍疏:“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于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作为五行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五色被认为是最为基本的色彩元素,这种认识对于吉祥图案的用色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色彩的运用有相当的规律性,古人把青、赤、白、黑、黄五色称为正色,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正色调和成的颜色称为间色。一般来说,正色是比较尊贵的颜色。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就产生了用服色来区分尊卑的观念,但具体这五种正色中以哪一种为尊,则各朝代有所不同。受五行学说的影响,秦始皇认为:夏是木德,殷是金德,周是火德,殷取代夏是金克木,周取代殷是火克金,现在秦取代周,自然是水克火了。根据五行学说,北方水,色黑,因而秦代以黑为尊,于是乎“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汉代仍然以黑色为主,汉文帝终生都以黑色缯(纺织品)作为其常服,但是,由于刘邦起兵时制造“赤帝子斩白帝子”的神话,因而汉文帝祭天时,又服赤色冠服。隋唐以后,黄色又成为帝王服装上的主要颜色,并逐渐发展成为帝王专用色,民间禁用。绘制吉祥图案时,对图案的色彩非常讲究,传统吉祥图案中龙凤图案一般多用黄色,象征着皇权的尊崇。另外,民间吉祥图案别喜欢用红色,红色在五行中属火,火日炎上,具有热烈、欢乐以及蒸蒸日上的寓意。

八卦之说衍生自中华古代的《河图》与《洛书》,其中《河图》演化为先天八卦,《洛书》演化为后天八卦,传为伏羲所作。《汉书・律历志》云:“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八卦作为“数”的起源,其功能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被广泛运用,政治、军事、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反映出其基本的文化观念,可以说,这种认识奠定了数理在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八卦各有三爻,“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立八方,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性质与自然现象,象征世界的变化与循环。八卦分类方法如同五行,世间万物皆可分类归至八卦之中,符合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它既是用于占卜的工具,同时也是装饰图案的结构模板。

不仅如此,八卦所构成的独特骨骼,也经常被运用到其他图案中。以明代青花八卦纹玉壶春瓶为例,八卦作为图案的基本骨骼,发展出了的装饰性图案。在有的情况下,八卦的图案还与其他图案结合在一起使用,最为典型的是八卦云鹤纹图案,作为一种相对定型的纹样被大量使用在传统瓷器中。该图案以八卦来分割空间,负空间里被加上了云鹤的适合纹样。

可见,八卦作为图案的空间模式是传统吉祥图案构图的基本模板之一。传统瓷器中经常使用的云鹤纹,相较八卦云鹤纹而言,该图案省略了八卦图案本身,但在构图的基本模式上,却保留了八卦云鹤纹模板的空间形态。很显然,这种均衡对称的形式美与传统象数观念中统一整体的系统思想模式有着密切关联。

除了阴阳、五行、八卦等基本的象数观念之外,三才、四象等也属于传统象数的范畴,这些本文不再展开论述。事实上,无论是阴阳、五行、八卦,还是三才、四象,它们都反映出一种原始的系统思维模式,将宇宙万物抽象成某种概括性的原理加以理解与认识,这种共性使各种象数观念很容易相互融合与转化。

以上阐释可知,阴阳、五行、八卦,乃至于天干、地支等因素被完全地集合到一个完整的体系里,形成了一个更为宏大的模型。这个模型,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的集中呈现,也可以变成富于装饰美感的吉祥图案,因为,在传统文化中,统一与整体的诉求在审美活动中总是行之有效。

二、礼数观念对于传统吉祥图案的影响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礼从无到有,经过很长一段时期才最终确立。人类初始,是漫长的蒙昧时期,“纷混沌而未分兮,与禽兽乎无别”,此时礼并没有形成。接着,血缘公社取代原始群体,群体婚姻制取代杂交,这一阶段的前期是“以同胞兄弟和姊妹之间的结婚为基础的”血缘婚,其特点可概括为“分而不清”。氏族公社时期,夫从妇居的氏族外婚得以确定,夫妇之分明确,父系家庭出现,“为宫室,辨内外”“大人世及以为”随之形成。随着氏族制度解体,形成了“君臣”之分,尊敬之分的全新概念也随之确立,有了上下之分,用来调节社会上人伦关系的“礼”才最终得以完成。

《礼记・曲礼上》曰:“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是以圣人作,为礼仪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可见,只有随着人格的觉醒,有了与天相分的自我意识,人才真正地与自然分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主客体”意识。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并不强调主客体的对立关系,相反,它更加看重社会与自然的同一性,中国独具特色的天人合―及“循天道,尚人文”观念才会形成。

因之,在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基本观念中,社会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自然的原理被认为同样支配着社会的建构与运行。从这一角度来讲,如果说象数是人们对物、自然的某种抽象把握的话,那么,礼数就是将这种原理运用于社会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不妨把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关系理解为对某种自然模式的“翻版”,当然,这种“翻版”并非简单的模仿,其中当然包括社会意识形态的选择。

古代著作《礼记》对于本来只讲到礼法的“仪礼”做了全新的哲学诠释,使礼学成为了具有社会价值的理论,而《周礼》则发展了礼的观点,构建起了以阴阳五行为间架的治国模式。《周礼》从礼与阴阳、礼与天道、四时、礼与五行这几个方面论述了礼、数的结合。在《周礼》中,“数”与“礼”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赋有哲理化的“礼”与蕴含意义的“数”联成了中国独特的礼数文化,这种礼数观念对于传统吉祥图案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数字上的尊贵与卑微之分来看,传统文化中“数”并非简单的抽象概念,相反,它包含有伦理的内涵。例如,数字“九五”常被用于形容皇权的无上尊贵,《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五爻的意思。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因此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成为了帝王之相。这里的“九”本来也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后来人们把“九”和“五”作为具体的数字来运用,而且封建社会发展到“九”“五”,这两个数字有着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通常为帝王专享。

反映“九五之尊”的吉祥图案很多,以传统图案中的龙纹为例,大凡皇家装饰纹样中以龙为题材的图案基本上都应九五之数。故宫九龙壁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九龙一字排开,黄色正龙居中为五,前爪作环抱状,后爪分撅海水,龙身环曲,将火焰宝珠托于头下,瞠目张颔,威风凛然。左右两侧各有蓝白两龙,白为升龙,蓝为降龙。左侧两龙龙首相向,右侧两龙背道而驰,四龙各逐火焰宝珠,神动形移,似欲破壁而出。外侧双龙,一黄一紫,左端黄龙挺胸缩颈,上爪分张左右,下肢前突后伸,紫龙左爪下按,右爪上抬,龙尾前甩,二龙动感十足,争夺之势活灵活现。右端黄龙弓身弩背,张弛有度,腾挪跳跃之体态刻画生动,紫龙昂首收腹,前爪击浪,风姿雄健。阳数之中,九是极数,五则居中。“九五”之制为天子之尊的重要体现。整座影壁的设计,将“九龙”分置于五个空间,壁顶正脊亦饰九龙,中央坐龙,两侧各四条行龙。两端戗脊异于其它庑殿顶,不饰走兽,以行龙直达檐角。檐下斗拱之间用45块龙纹垫拱板,使整座建筑以不同方式蕴含多重九五之数。此外,九龙壁的壁面共用270个塑块,也是九五的倍数。

另外,在古代服饰中,从龙的形象上来看,虽然大致上相仿,但在使用上仍有礼数的规定,五爪为龙、四爪为蟒,需要根据穿着者的身份来确定。一般来说,只有皇帝的衣服上才能装饰五爪金龙的纹样,四爪的蟒袍为皇亲贵族、王爷、皇子所用,大臣官服(一般是武将)只能装饰三爪的纹样。古代着装有严格的等级规定,逾越礼制是非常严重的罪行。

与龙相关的数字也多有九五之数,例如:龙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的事物极多,象征至高无上地位,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生九子也是传统吉祥图案中的重要图像,根据每个龙子不同的爱好和习性,被广泛的运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传统社会中最常见的吉祥图案之_。

伦理尊卑的礼制观念,对于图案设计本身也有相当的影响。以传统吉祥图案“龙凤呈祥”为例,通常龙在左,凤在右。中国观念通常以左为上,这一礼制规定其实源于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观念。太极图就以左为阳,而右为阴,龙属阳居左为上位,凤属阴居右为从位。从这种相互应证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传统礼数观念与象数观念其实是传统“天人合一”文化观念的两个方面。

另外,图案颜色的使用也必须符合礼数的规定。龙纹作为帝王的象征,最主要使用的色彩是金黄色。黄色是五色之一,《易经》说“天玄而地黄”,在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中,将五色与五方和五行相配,土居中,黄色在五方当中属于“中”,故黄色为中央正色。《易经》又说:“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因此,黄色自古以来就当作为居中位的正统颜色,为中和之色,居于诸色之上,被认为是最美的颜色。黄色袍服就变成了皇帝的专用服装,皇帝行经的道路在诸条并行道路的中央,称为黄道,这样黄色便与皇帝联系在一起了。

另外,吉祥图案的使用也有礼制的规定,十二章纹为皇权神圣象征的专有纹饰,表明天子的地位和权力。十二章纹它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发展千年,每一章纹饰都有含义,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征着帝王皇恩浩荡,普照四方。山,代表着帝王的稳重性格,象征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龙,是一种神兽,变化多端,象征帝王们善于审时度势地处理国家大事并对人民教诲。华虫,通常是一只雉鸡,象征王者要“文采昭著”。宗彝,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通常是一对,绣虎纹和虫隹,象征帝王忠孝的美德。藻,象征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洁。火,象征帝王处理政务光明磊落,火炎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粉米,就是白米,象征着皇帝供养着人民,安邦治国。黼,为斧头形状,象征皇帝做事干练果敢。黻,为两个己字相背,代表着帝王有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美德。十二章用这些含义丰富的图形取象说明了皇帝的权力如天地之大,如日月之明。

中国传统社会重视以伦理来建构社会关系,对于维系社会结构来讲,礼制是极其重要的约束力量。在这种情况下,礼数是量化手段,它对于社会等级秩序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而传统吉祥图案,无疑是有效载体。

三、结语

吉祥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性的视觉图像,它既代表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同时,也负载着文化信息传播与传承的功能,我们必须研究吉祥图案的形成机制与文化内涵。《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成玄英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徵。”可见,在传统文化中,所谓“吉祥”并非简单的喜庆观念,其本身就是一个包含有传统数理观念的文化命题。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离开了对数理观念的研究,吉祥图案就失去了与其文化土壤之间的基本关联。这一点,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中是我们尤其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