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循环教育日记的实践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循环教育日记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多数学校的教师平时缺少交流和互动,教育日记的撰写处于孤芳自赏的境地,缺乏群体合作效应。教师们不知道自己文章的优劣,长此以往,自然会对日记的写作产生倦怠感。

著名学者肖川博士在他的教育随笔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说:“思想在学习和相互交流中生成,在思考中得到提升,在写作中得到梳理。”为了解决教育日记的问题,充分利用教师这一群体资源,近年来,我校因地制宜地推出了“循环教育日记”的举措。

一、投石问路试深浅

组内循环指以学校为基本的循环区间,根据学科分类等实际情况组成若干循环小组,确定循环流程,组织组内人员轮流撰写。每组确定组长一名,负责撰写循环过程中的点评、协调、督促等事项,以保障写作的顺利进行。写作时,教师要先认真阅读前面老师写的日记,特别是要阅读前一位老师的文章,并写好“每日简评”。一个小循环结束后(基本上一星期),由组长对组内每位教师的日记进行点评,此为周循环。循环满月,由学校指定负责人对各组的教育日记进行总评,此为月循环。如此循环往复,评阅者不但能知己知彼,取长补短,而且能根据写作情况进行自我调控;被评阅者也能广纳群言,有利于自己的改进和提高。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

1.组际循环。一星期下来,将各组打“”的日记和评阅情况(含组长点评)编辑成《循环日记周报》,在组际中传阅交流,以扩大循环圈和交流面。

2.校内循环。满月后,在《循环日记周报》的基础上,将优秀日记和有启发性的文章(含每月总评)结集出版成《循环日记》,并定期讨论交流,对优点加以肯定和褒扬,对普遍存在的不足给予指点,以求在今后的循环写作中更上一层楼。

3.校外循环。我们还利用快捷方便的信息平台,在“教育在线”和吴江行知网等网站开设专题帖《运河桨声——中青年教师循环教育日记集》,并鼓励教师建立自己个人的主题帖,通过网络对话与交流,让校内资源对外扩散,让校外资源为我所用,以求在更高的层面和更广的平台上拓展视野和展示自己,达成物我一体的境界。

4.成果。在以上循环的基础上,我们对有一定价值的文章进行了遴选、讨论、修改,然后推荐到各级各类报纸杂志发表,以激发作者写作的热情。

三、思想的涟漪在荡漾

循环教育日记作为一种新的写作机制,它的外显实际上是一种新的行动反思,它的内显实质上是对人力资源的假借、互补和整合,是对教师潜能的激活和再度开发。它有机而又巧妙地通过同伴互助、行家引领、自我提升等方式在教师的思想深处悄然引起了变革。

1.同伴互助添动力。人都有惰性和思维惯性。循环日记的推行犹如在教师平静的心湖里投下了一枚石子,掀起了层层涟漪。有老师在体会中写道:“循环日记,把我们青年教师团结了起来,大家共同交流、讨论、切磋、点评。循环教育日记,对我这种自制力不强,缺乏毅力的人来讲,是最有用的……”也有老师发自肺腑地写道:“在撰写教育日记的过程中,教师进行着自我反思,体验着改变自己、改变课堂、改变学生的快乐。很多教师从自我审视开始,通过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日记的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听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开始站在不同的角度追问、挖掘自我。而教育也在这种理性和感性的反思中,从‘随意’走向了‘有意’。教育日记能够极大地激发教师的热情和潜力,让教师不再被动地发展,改变了教师教育的方式。”

2.行家引领破迷津。如果两个人都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流后,大家就有了两种思想。由此可见思想分享的魅力。与行家交流,能让人豁然开朗。有老师深有感触地写道:“记得那次我上《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的热闹,无法静下心来深入地思考。课后我进行反思,认识到我对教材钻研得不透,没有体现‘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能力没有得到扎实的训练。想到这里,我觉得对不起学生,就针对不足之处对这一课的教学重新进行了设计,学生的学习效果很不错,随后我还专门将反思所得写成了教育日记。”

3.自我提升。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同伴互助、行家引领、自我反思归根结底要在教师内心深处引起思想的变革和教育理念的提升。有老师在日记中真切地写道:“如果说一开始是为了交差,那么到后来则是心甘情愿的了,因为日记的写作,让我受益匪浅。母亲这样对我说:‘我的女儿到底教书的时间长了,经验多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整天喊苦喊累了。’在以前,每天一下班,我就向母亲倒苦水:学生是多么的不懂事,多么的难管理,每天的工作又多么的烦人……确实,在那一段日子,我不读书,不写作,也不反思。写了循环日记后,我发现一切都在悄悄地变化着:学生变得可爱了,懂事了,自己教学的方法也变得多样了,灵活了。每次遇到突发事件,我都能三思而后行,这一切是那样的神奇和不可思议。”

循环教育日记像湖面的缕缕清风,吹皱了一池春水,让人感动;像击水的石子,在湖面荡起层层涟漪,让人赏心悦目;像行舟的竹篙,直指湖心,让人的心灵向思想更深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