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两种不同方法对比治疗碘造影剂渗漏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两种不同方法对比治疗碘造影剂渗漏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比较硫酸镁联合利多卡因湿热敷和冷湿敷治疗碘造影剂局部渗漏的效果。方法:将92例下肢静脉碘造影剂渗漏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实验组采用硫酸镁联合利多卡因湿热敷,对照组采用冷湿敷,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2h后,实验组痊愈率100%(46/46),对照组痊愈率84.8%(39/46),其余7例治疗96h后痊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硫酸镁;利多卡因;冷热敷;碘造影剂渗漏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2)05-0735-03

随着下肢深静脉疾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高,作为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下肢静脉造影在血管外科的临床应用也与日增多。下肢静脉造影所用的造影剂以碘造影剂为主,碘造影剂外渗也随着下肢静脉造影的增加而增多。近几年,笔者采用硫酸镁联合利多卡因湿热敷对比冷湿敷治疗造影剂局部渗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本科行下肢血管静脉造影所致碘造影剂渗漏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实验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31~82岁,平均53岁;病程7~16d,平均12d。对照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29~80岁,平均51岁;病程7~17d,平均13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以温水毛巾清洁患者皮肤,有水泡者用络合碘消毒后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内液体,将50%硫酸镁及2%利多卡因注射液以1:1比例混匀,再以此混合液蘸湿纱布后敷于造影剂渗漏处,纱布外覆盖消毒塑料薄膜。实验组在薄膜外再敷一层拧干的热毛巾,湿纱布干后及时更换,毛巾温度降低后亦及时更换;对照组在薄膜外敷蓝冰,蓝冰升温软化后及时调换。两组均将患肢抬高,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渗漏处皮肤张力。

1.3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①治愈:造影剂渗漏处皮肤色泽恢复,肿胀消退,疼痛明显减轻,肢体活动恢复正常;②好转:造影剂渗漏处皮肤色泽逐渐恢复,肿胀消退≥80%,疼痛明显减轻,肢体活动接近正常;③无效:造影剂渗漏处皮肤色泽未恢复,肿胀消退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

硫酸镁联合利多卡因湿热敷实验组,治疗72h后,46例患者均痊愈,痊愈率100%。其中32例患者治疗1h后,疼痛明显减轻,5h后皮肤颜色恢复,24h后痊愈;14例患者治疗2h后,疼痛减轻,48h后皮肤颜色逐渐恢复,72h后痊愈。冷湿敷对照组,治疗72h后,46例患者有39例痊愈,痊愈率84.8%,其余7例患者治疗96h后痊愈。两种方法治疗72h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外周血管造影所用碘造影剂黏度大、浓度高,易结晶,其渗透压达600~700 mosm·kg-1·H2O-1,比血浆渗透压高出1倍,极易损伤血管内皮形成血栓和血栓性炎症,可引起微循环动力异常和血流紊乱,导致组织缺氧和周围阻力增加,进入细胞外层可引起红细胞变形。

3.2为提高确诊率,注射时选用患侧下肢血管,由于病变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大,容易造成渗漏;而所用高压注射筒注射压力大、速度快(2~3ml/s),易导致造影剂外渗。碘造影剂渗到皮下后引起局部微血管破坏,造成严重的循环障碍,循环障碍又阻碍渗出的造影剂消散,造影剂的高渗透压可使细胞皱缩、聚集,使局部组织迅速肿胀。

3.3渗漏后若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则会引起渗漏处皮肤疼痛、麻木甚至坏死,重者可影响肢体的功能。Mg2+可拮抗造影剂引起的疼痛,也可有效控制肌痉挛,给予湿热敷更进一步使血管扩张,加速血流速度及促进外渗造影剂进入血液循环,降低外渗液浓度,减轻组织刺激,促进肌肉松弛,提高疼痛阈值,从而减轻疼痛。硫酸镁还可降低刺激性药物外渗的发生率,避免刺激性药物对组织的损伤,减轻输液时的疼痛。50%硫酸镁(硫酸镁和水按质量比1:1混合)是一种高渗溶液,通过镁离子的透入,改善组织间隙与细胞内的渗透压,从而达到局部组织渗出液的吸收和消肿作用。利多卡因麻醉性能强、弥漫性能好、穿透力强,用于表面麻醉可阻断merel小体,起到显著镇痛效果,其吸收入血的峰浓度也远远低于中毒的最小阈值。50%硫酸镁联合2%利多卡因湿热敷可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渗出收敛、及时止痛。

3.4湿热敷也能使外敷药物快速发挥药效,能更快改善渗漏处血液循环,及时改变局部高渗透压,保护微血管内皮组织修复,从而缩短治疗时间,此方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实惠,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