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本院校对外汉语改革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本院校对外汉语改革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增加,对外汉语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飞速发展的一个专业,传统的第二语言教学理念和模式当中,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存在重视程度低的问题,这严重影响着学生以后进行语言教学的效果。为改变这一状况,需要我们树立新的对外汉语教学理念,改变现有的一些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寻求解决策略。

目前留学生的求学目的日渐多样化,随着我们的教学主体的多样化,我们培养的专业教师就要适应这一多样化的趋势,进行灵活的应对。但目前三本院校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学生的学习动力相对不足,而我们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课程理论化较强,实践的内容较少,同时一些院校缺少稳定的实习基地,学生没有实践的具体感知,很难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另外就是专业设置,如何设置才比较合理值得探讨。

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些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

一、强化基础知识

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要想更好的起飞,离不开汉语语言学这一本体,同时要注重对外汉语学科与教学论,中外文化素养这两翼。而语言与文化这些“砖”质量不高,会直接影响大厦的建设。众所周知,三本院校和一本二本比起来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簿弱,但作为一个合格的汉语教师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上下功夫,将学生的专业基础夯实。作为语言基础的“现代汉语”课程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但在很多三本院校学生上完这门课程之后对于语言人就没有清晰的认识。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对象的层次把握不到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老师是从名牌大学毕业的,所以教学时就将当年他的老师上课时的那一套拿来教我们现在的学生,而没有注意到现在他所面对的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上难以适应。所以我们在这类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必须意识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和他们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去讲授。另外,就是有些院校为节约成本,大班上课,影响教学效果。一百多人在一个班级里面上课,教师势必无法顾及全部的学生,在课外辅导中都倍感吃力。师资不足是另一个重要原因。第三个原因就是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讲授方式问题。有些教师自身知识欠缺或教学时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厌学。这就要求我们三本院校的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养,注意教学方式的改进,多多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鉴于上述因素,我们三本院校首先要在教师身上下功夫,确保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除了教师自学外,学校应多创造机会,让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这样除了丰富自身知识还可以学习更多的教学经验,开阔眼界,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另外就是教学管理上,在教学班级上应小班教学,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更加完善,都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基础更加扎实。

教育部在对外汉语专业业务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该专业学生应“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但目前我们一些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太合适,比如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对外汉语专业只有102个课时,从先秦到明清那么长的一段文学史加上浩瀚的作品,一百来个课时能了解多少,甚至连文学史的面貌和线索都无法理清,更何谈作品。有研究者指出:“就世界汉流来看,国外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中,中国古代文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汉城大学29个课目中与古文相关的课目有11个;梨花女子大学33个课目中与古文相关的课目有14个。’韩国大学的这一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国外对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视程度。” 由此可见,我们的传统文学学习应加强,课时至少应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同才能更好地把握。只有我们对外汉语专业在讲授时应做到传统知识的讲授与中外对比并重,这样才能突出对外汉语的特色。

有些院校文化课只有四五十节课,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这几个课时能了解几何?但外国人学习汉语,有很多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同时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很多语言中包含特定的文化,只有熟悉这些特定的文化才能学好语言。如果教语言的人不熟悉这些当然无法更好地教授汉语。所以说深厚的中外文学、文化的知识储备,是正确传授汉语知识的前提和保证,也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对外汉语专业文学文化类的课程应增加课时数。尤其是三本院校学生基础薄弱,对这些了解不多,那就更需要我们多加引导。中国文化课程不能只涉及一些简单的习俗、礼仪等方面。从文化类型上看,其涉及到两大体系:文化知识课程和文化能力课程。文化能力课程主要是指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体现了文化跟语言的重要联系。文化通过语言进行传播,它在篇章、语法、词汇、语音中渗透很深,通过以上形式,将语言中的蕴含文化彰显出来。因此在中国文化课程中,不但要设置文化知识课程,还必须设置文化能力课程,其文化知识课程可设置为选修课,文化能力课程却必须设置为必修课,从而不但拓展了学生们的汉语文化知识,而且还提升了其汉语文化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在课时数上有所增加,而且要多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

二、突出实践技能

对外汉语不但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型学科。通过对外汉语专业的实践课程,不但能体现其教育特性的专业化,而且能够实现学生真正走上讲台的实践能力。通过对一些三本院校的调查了解到,很多学生出来后仍旧不会教外国人,因为课堂上多为理论的东西,很多人无法将其转化成实践。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设置时多一些培养技能的课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比如,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教授理论的同时可以观摩一些示范课堂,让学生对这种教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安排学生进行模拟练习,师生共同探讨,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将理论更好地转化为实践,将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技能。另外,不少院校都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法,但一些教师在上这门课程时和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差不多,没有突出技能训练。其实,在无法开设更多专业课程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课程。以我校为例,笔者在教这门课程时,其实是将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汉字教学,听力教学训练,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这些具体课型的教学放进来,针对某种课型要注意什么,如何操作等进行训练,讲解和实际操作各占一半。几年下来,总体看来教学效果还不错,有不少学生毕业后回馈的信息是这门课程学的东西很实用,在他们的教学中可以直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