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储存童年 第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储存童年 第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人说,教育孩子,就像一种人生实验,父母把自己对于孩子的种种“假设”施加到孩子的身上,期望得到实际的“验证结果”。依我看,大凡“实验”,总是可以反复做的。在得到最终的“验证结果”之前,我们可以一次次地失败,然后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开始。教育孩子可以这样吗?万万不可。大概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总有某种担心,担心自己会犯下什么错误,落下什么遗憾。因此,我们得一边做父母,一边经常地提醒自己。

需要提醒的,是要让孩子们能够真正拥有并储存自己的童年!如果孩子们连童年都没有,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完整而多彩的人生呢?

这种提醒不多余。

美国纽约大学的尼尔・波茨曼教授曾写过一本叫《童年的消逝》的著作。他认为,数百年之前,孩子们是没有独立的童年的,因为孩子们的生活与成人的生活融为一体,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后来,印刷术的发明和出版活动的普及,造就出了一个书籍的世界。书籍的世界是属于成人的,因为孩子们无法阅读!书籍是成人与孩子之间不可逾越的屏障。这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它反而使孩子获得了一种与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童年生活。但是,再后来,非常不幸,电影电视出现了。电影电视简直就是魔鬼,它能轻轻松松地变出各种魔法来,把成人世界完完全全地暴露在孩子们的面前。于是,童年消逝了!

这还只是大的社会背景。往小里说,孩子们要想保持自己的童年,也同样是十分困难的。

我有一位同事,已年届四十,可最喜欢看的电影仍然是“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一类的革命传统影片。百看不厌。更有趣的是,他不仅自己喜欢看,还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喜欢看。电视里每每出现这类影片,他都要求孩子把其他的活动停下来,跟他一起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他看来,这些影片里,包含着最为纯洁的“情感”,而现在的孩子,最缺少的,也正是这些情感的熏陶。让孩子们看看这些传统影片,很有必要!

以前读一些心理学的教科书,知道了孩子们的世界里,存在着“自我中心主义”的倾向,就是说,孩子们往往会把自己的想法,当做是所有人都应该有的想法。自己喝的汤烫口,就会不准别人喝,因为他们认为别人喝的汤也一定烫口!现在看来,“自我中心主义”又何止存在于孩子们中间?青年自我中心主义有之,成年自我中心主义有之,老年自我中心主义也一定有之!如果心理学家们没有意见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为“年龄特征的扩张”?

有了这些成人们的“自我中心主义”,孩子们要保持自己的“童年文化”就变得相当困难了,因为孩子总是处于弱势的一族。青年的文化可以渗透到孩子中间,壮年的文化可以渗透到孩子中间,老年的文化或许也会渗透到孩子中间。到最后,孩子们的童年总会变成一种回忆,一种用几年、十几年时间储存起来的回忆。可是,他们储存起来的,还真的是纯粹的童年吗?

有人说童年是座花园。还有人说童年是首诗,是场梦。其实都不是。童年是什么?童年应该是窖藏的美酒,越是没有杂质,贮存的时间越长,就越是绵纯可口,回味无穷。

可是,这是何等的困难!

比如我自己,就经常克制不住“干扰”孩子的童年欲望。

我对现在的孩子最大的意见,就是他们太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了。想当初,自己还只是小学生的时候,为了交学费,能够在寒冷的冬天,扛着三十多斤重的山芋到集市上去。那个冬天是多么冷啊。我清楚地记得,我要过的一座小桥是用又细又滑的木棍搭成的。雪落到上面,顷刻之间变成又硬又滑的冰面。肩上扛着三十多斤重的山芋,如何过去呢?只能把山芋放下来,四肢着地爬过去。一边爬,一边拽着那个沉甸甸的山芋袋子……

现在的孩子能做到这些吗?

我常常把这类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我的本意是想让孩子从小和我们一样,树立起吃苦耐劳的观念,以便将来能够艰苦创业。可是,孩子的表现呢?听故事的时候非常认真,就像是在听一段童话,可故事听完,屁股一抬,马上嚷着去拿巧克力。

我常常为此生气,也为此纳闷儿,现在的孩子怎么啦?!好端端的感人故事对他们不起作用,倒是那些变形金刚、超人奥特曼还有那些“酷哥们”,时时搅得他们神魂颠倒,为之茶不想,饭不思。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已经过去。不管我储存了什么样的童年,不管它对我有什么样的宝贵价值,都和孩子关系不大。因为他们的童年有自己独特、全新的内容。还是让他们自由地去储存自己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