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中小学生沉迷于电视、网络的“幸福感”因素及转移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中小学生沉迷于电视、网络的“幸福感”因素及转移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再加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孩子的主观幸福感在学习中缺失,甚至影响到生活幸福感的缺失。信息化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其中电视网络游戏的预测水平最高。

关键词:消极幸福感 沉迷原因 转移策略

笔者在《在学习中提升中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实践研究》的课题调查研究中发现:信息化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其中电视、网络游戏的预测水平最高。研究如何能使中小学生从电视、网络游戏的“消极幸福感”剥离出来的成因及手段,是本课题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沉迷原因

1.学习压力大,解压的需要。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学业负担繁重,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电视、网络丰富多彩的娱乐内容、色彩纷呈的动感画面、惊险刺激网络游戏,成了中小学生解压的首选项目。学生在学业上很少得到情绪体验,却在电视、网络游戏当中得以松弛释放。

2.独生子女孤独,交往的需要。如今大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些具有保守、抑郁等性格特质的中小学生不喜欢也不善于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很难在现实中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再加上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使孩子倍感孤独,从而有的被互联网上的一些具有交流功能的网站和聊天工具所吸引,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3.家教方式,逃避的需要。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期望值特别高,孩子的成才压力太大,在学校管理的价值选择过程中,一旦遇到挫折,容易到虚拟空间找满足感和成就感;或者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不严或方法不对,导致孩子想逃离生活,所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在电视娱乐与电视、网络游戏中寻找避难所。

4.厌学悲观,寻找自信的需要。学业上的枯燥无味,甚至遭受太多的挫折,使部分孩子慢慢地丧失了自信,变得悲观失望;而电视、网络游戏当中的成功体验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需要被人认可的心理。

二、转移策略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智地对待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电视、网络是他们获取知识、与外界交流的重要信息渠道,满足了他们求新求异、喜欢挑战的心理需求,所以采用简单“禁止”的办法是行不通的。正确的思路是加强中小学生对电视、网络的认识,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面对,合理有效地利用它们。

2.积极开展电视、网络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笔者建议: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明白长时间迷恋电视、网络对身心的危害和对学习的影响,知道对电视、网络的利用也要有节制,还要意识到现在的学习与他们将来的人生幸福密切相关,中小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从而懂得并学会对自己的生命和人生的幸福负责,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把精力和心思转移到课业的学习上来。

3.创建专门的健康网站,弘扬主导思想,吸引学生兴趣的转移。电视、网络在为我们带来信息开放的同时,又向人们警示:倘若置电视、网络糟粕的泛滥而不顾,必将造成对中小学生健康的危害;但强硬地禁止中小学生看电视、上网,亦会对精华的流通构成人为的阻滞。如何才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丰富校园信息网的内容,积极开展一些有益于增进学生知识、提高其信息技术水平的活动,如多媒体专题制作比赛、网页设计比赛、网上论坛、网络班级、班级网站等。

(2)建立健全学校信息教育管理中心,发挥教师的指导、主导作用,以“导”代“堵”,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电视、网络世界的“功”与“过”,提高中小学生甄别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

(3)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应增加“网风”、“网德”教育与电视、网络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对于信息持扬弃态度,提高学生对电视、网络文化的辨别能力、自律能力和抗诱惑能力。

4.加强家校联系,协调好对电视、网络的监控和管理。要利用教育合力帮助沉迷者走出电视、网络游戏的沼泽,步入健康的人生之旅,同时让其他的学生受到教益,收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效果。

教育是一项关乎人的事业,如何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幸福地成长,是全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建设成为学生快乐学习与自主发展的平台,从而使他们从电视网络的“消极幸福感”中剥离出来,让学校成为学生享受幸福生活的美好乐园。

参考文献

(1)周程海《青春岁月》.2011年,第08期。

(2)陈永胜 主编《小学生心理诊断》.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版。

(3)崔景贵《网络心理教育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1,(5)。

(4)袁琳 赵丽霞《有关中学生网上交友的调查及心理分析》.电化教育探究,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