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后反思 第1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后反思 第1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而课堂上,部分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冷漠态度却让我始料未及!为了增强学生对戏曲音乐的感性认识,了解戏曲音乐对戏剧艺术的剧种和流派的影响,我选了两段河南戏剧中的传统曲目让学生学唱,经过听范唱录音和视谱学唱,发现大部分学生演唱旋律僵硬、缺乏河南地方戏曲音乐应有的韵味,为此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一、 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习戏曲音乐、对戏曲音乐缺乏兴趣?

戏曲音乐在民族民间音乐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富有鲜明的地方语言特色和旋律,彰显出地域文化特质。因此音乐教育开展戏曲音乐教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们的学生却对戏曲音乐不感兴趣。我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学生的成长环境影响着他们对戏曲音乐的审美情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实施与开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文化开始由封闭单元文化形态向多元文化形态过渡。在音乐文化领域中,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欧洲和香港地区的流行音乐,对传统音乐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其影响之深、波及面之广是国人深有感触的。学习音乐的人都知道,音乐艺术的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它要求学生要具备必要的天赋和兴趣,如果缺乏这些条件,而仅仅只是把音乐学习作为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显然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学生因此对戏曲音乐不感兴趣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 学生为什么不能流畅地演唱戏曲唱段?

部分学生不能完整、流畅地演唱地方戏曲唱段,唱不出地方戏曲应有的韵味,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其一,乡土音乐在基础音乐教育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于空白。多年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一直强调要进行母语音乐文化教育;各地区、各民族在实施基础音乐教育时,也强调要将本地区、本民族的地方民歌和地方戏曲补充、渗透到音乐教材中去,以此希望受教育者能领略、感悟到本地区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增强他们对民间音乐的感性认识。然而从学生学唱地方戏曲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出,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在实施中,本乡本土的民间音乐并没有真正地走进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我在四十人的教学班里随机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他们的中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基本上按音乐教材组织教学,根本或很少利用乡土音乐进行穿插和渗透教学。

其二, 广大农村的基础音乐教育滞后。中国是人口大国,而8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农村,在农村推广并发展基础音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广大农村明显存在专业音乐教师匮乏,音乐教学设施不配套,音乐课得不到重视、存在极大的随意性等。试想在此基础上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他们又怎能流畅地演唱戏曲音乐唱段?

其三,高师音乐教学存在着明显的片面性。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多年来采用欧洲音乐教育模式,从理论体系到音乐技能莫不如此。高师声乐教学中美声教学法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声乐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也多以美声唱法的科学性和审美规律来要求学生,甚至于我国经典的民族声乐作品其演唱技巧和审美原则中也融入过多的西洋化的技术因素。长期以来,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演唱方法和审美情趣较多地关注在美声唱法上。声乐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品时大部分为创作歌曲或民歌,很少让学生演唱戏曲唱段,学生在平时的声乐学习中戏曲唱段的学习就成为一片空白。我们应该承认高师声乐教学的片面性导致的后果。

戏曲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瑰宝,乡土音乐进课堂,在目前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艺术教育形式。为此笔者呼吁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工作者,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己任,克服教学中的困难,积极探索母语音乐教学规律,让地方戏曲唱响中小学音乐课堂,让中国传统音乐生生不息、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