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EDTA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合金中高含量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EDTA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合金中高含量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edta络合铜合金中高含量铜,在乙酸-乙酸氨缓冲体系下,EDTA和酒石酸钾钠掩蔽Zn、Fe、Co、Ni、Pb、Mn、Al等共存元素,对形成的蓝色EDTA-Cu络合物进行光度测量,避免了常规紫外分光光度法很难测定高含量元素,实现了直接测量铜合金中的高含量铜。在对EDTA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合金中高含量铜的分析条件研究过程中,对铜合金的制样方法、峰值扫描、体系的酸度控制以及EDTA溶液、酒石酸钾钠溶液、缓冲溶液加入量进行了讨论。铜离子在0~200µ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C=659.46299*A-0.07822,相关系数R=0.99995。所建立的分析方法重现性和准确度较好,加标回收率在97.90%~103.64%,相对误差在分光光度法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峰值扫描;铜合金; EDTA;

中图分类号: O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对铜合金材料的需求不断在加大[1-2],而且对其性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3-4], 需要企业不断开发新的品种满足市场需求,逐渐形成了高强高导铜合金[5]、高强耐热铜合金[6]、高强耐蚀铜合金[7]、高强弹性铝青铜[8]、高强耐磨模用铜合金[9-10]等类型的铜合金。传统的铜合金中铜的分析采用电解法[11]和化学容量法[12],前者是很经典的分析方法,但是分析速度慢;后者分析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工作量大,因此开发一种简便、快捷而且能够直接分析铜合金中高含量铜的分析方法。高含量元素的分析对于传统的紫外分光光度法而言已经偏离朗柏-比尔定律。本实验在乙酸-乙酸氨缓冲体系下,利用EDTA络合铜合金中高含量铜,EDTA和酒石酸钾钠掩蔽铜合金中的共存元素,对形成的蓝色EDTA-Cu络合物进行光度测量,实现了直接测量铜合金中的高含量铜。

1.实验部分

1.1主要试剂

EDTA溶液:120 g·L-1

醋酸-醋酸氨缓冲pH=6.0:称取100.00g乙酸铵,加入300ml水溶解,加7ml冰醋酸摇匀即得

铜、镍、钴、铁标准:称取1.0000g高纯铜、镍、钴、铁(99.999%),分别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40ml1:1

硝酸,盖上表面皿,加热至完全溶解,煮沸出去氮的氧化物,用水洗涤表面及杯壁,冷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时溶液1ml含有1mg铜、镍、钴、铁。

酒石酸钠钾:称取40.00g酒石酸钠钾,加入60g水溶解,摇匀即得,此时浓度为400 g·L-1

盐硝混酸:1体积盐酸(ρ=1.19)、3体积硝酸(ρ=1.42)、4体积水混合即得

饱和硼酸溶液:称取7.00g优级纯硼酸于200ml烧杯中,加入93ml水,加热溶解,冷却后取上层清液即可

HF:30%

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TU-1900型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公司

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岛津AUW120D型

1.3实验方法

1.3.1实验原理

根据朗柏-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均匀、非散射的溶液时,溶液对光的吸收度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见式(1)。

(1)

其中: b表示光程;c表示浓度;K为比例常数,一般将K称为吸光度系数;A表示吸光度。

在利用此原理时,在低浓度和高浓度的时候一般不适合朗柏-比尔定律的使用。铜合金样品中铜含量超过了50%,常规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很难测定。本实验选择利用酒石酸钾钠掩蔽铜合金中的Pb、Mn、Al等共存元素,利用EDTA络合高含量的铜,形成的蓝色EDTA-Cu络合物,在735nm处进行测量。

1.3.2实验方法

称取0.1g样品(±0.00002g)于20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入10ml混酸,2滴氢氟酸,加热溶解。待试样溶解后加入25ml的饱和硼酸,混匀。将试液快速移入100ml的容量瓶中,定容完毕立即将溶液移到原聚四氟乙烯烧杯中。移取5ml待测液于50ml容量瓶,加入5-10ml的蒸馏水,依次加入一定量的酒石酸钾钠、乙酸-乙酸氨缓冲溶液、EDTA溶液,定容。随同试样做参比,用d1cm比色皿于735nm处进行测量。标样与试样同处理,以试剂空白做参比。

2. 结果及讨论

2.1 样品前处理

称取0.1g样品,针对该产品采取不同制样方法,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溶样方法结果

Table1.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method of samples dissolved

以上四种溶样方法结果可以看出,方法1、2、3皆有不溶物出现;方法4则可以直接获得清澈透明溶液。因此选择方法4制样。

2.2峰值扫描

为考察EDTA-Fe、EDTA-Ni、EDTA-Co对EDTA-Cu的干扰,设计峰值扫描实验。各取lmgml-1Cu标准溶液、Fe标准溶液、Ni标准溶液、Co标准溶液5ml于50ml容量瓶中,按照1.3.2进行实验。以透过率为纵坐标,波长为横坐标进行谱图扫描,实验结果见图1。

从吸收谱图可以看出,EDTA-Cu的最大吸收峰在735nm处,EDTA-Fe吸收线平滑无最大吸收峰,EDTA-Ni的最大吸收峰在273nm处、EDTA-Co最大吸收峰在300nm处,EDTA-Fe、EDTA-Ni、EDTA-Co对EDTA-Cu无干扰。因此本实验允许较高含量Fe、Co、Ni存在的情况下直接实现对Cu的测定。

2.3酸度选择

为使EDTA与Cu络合完全,考虑酸效应及共存离子效应[16],经计算pH在4.5~10的范围内EDTA与Cu能够络合完全。但是考虑样品中一些离子在pH>7的条件下容易水解,所以选择实验室常用缓冲溶液乙酸-乙酸氨,使酸度控制在pH=6。

2.4试剂用量

2.4.1 EDTA用量

本实验加入EDTA以10mgCu为标准,加入不同量EDTA其余按照显色步骤进行光度测定,测定结果可得出,在EDTA加入量达到8ml后吸光度值基本保持不变,考虑EDTA消耗量较大,故加入15ml EDTA溶液。

2.4.2 酒石酸钾钠用量

酒石酸钾钠的作用是掩蔽样品中含有的Pb、Mn、Al等元素,加入5ml的400gL-1 酒石酸钠钾可以掩蔽完全。

2.4.3 缓冲溶液用量

本实验采用乙酸-乙酸氨缓冲体系使酸度控制在pH=6,以10mgCu为标准,加入不同量缓冲液其余按照显色步骤进行光度测定,测定结果可得出,采用加入8ml乙酸-乙酸氨缓冲溶液即可得到稳定的吸光度,考虑样品制备中带进来少许盐酸和硝酸,采用10ml缓冲溶液可以使体系的pH稳定控制在6。

2.5校准曲线

分别移取0ml,2 ml,4 ml,6 ml,8 ml,10 ml质量浓度为1mgml-1Cu标准溶液到6个容积为50ml的容量瓶中,再分别在这6个容量瓶中加入5ml酒石酸钾钠、10ml乙酸-乙酸氨缓冲、15mlEDTA溶液,定容,摇匀,静置,在735nm处以试剂为参比进行侧量,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C=659.46299*A-0.07822,相关系数R=0.99995。其中A为吸光度,C为铜离子质量浓度。

2.6 样品分析

2.6.1回收率实验

为验证方法的可靠性,进行加标回收实验,试验结果见表4。回收率按照文献[17]进行计算。由表3可以得知,加标回收率在97.90%~103.64%,说明该方法可靠。

表4 加标回收实验结果

Table4.The results of standard addition

2.6.2 准确度实验

分别称取0.1g(精确到0.00002g)国家标准物、行业标准物以及铜合金样品,按照2.1方法进行制样,随同试样做参比上机测试,分析结果见表5。

表5.准确度实验结果

Table5. The results of accuracy

注:①对非标准物质而言,标准值指利用电解法获得的含量。

3.结论

1、在铜合金的制样中,采用盐硝混酸和HF联合制样,能够得到清澈透明的溶液,为测试提供了均匀、非散射的溶液,避免其他制样方法所出现的溶液浑浊现象。

2、利用EDTA络合Cu的同时对Zn、Al等元素进行掩蔽,利用酒石酸钾钠掩蔽Pb、Al、Mn等元素,试样中含有的有色离子Ni、Co、Fe等元素不干扰分析,可以不分离直接实现对铜的测量。

3、经过试验验证,本方法适用于铜合金中高含量铜的分析,其测定结果满意;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参 考 文 献

[1]徐长宁.中国铜冶炼规模问题的思考[J]. 中国有色金属, 2009, (11):38-39

[2]李宇圣.中国铜工业产业链现状[J]. 中国金属通报, 2008, (47):6-9

[3]赵波,段绍甫.铜材需求:从消费现状看市场发展[J]. 电器工业, 2008, (04) :52-57

[4]曹异生.国际铜工业的进展与展望[J]. 世界有色金属, 2009, (07):22-25

[5]尹志民,张生龙.高强高导铜合金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矿业工程2002, (6): 1-5

[6]方正春.耐热和导电铜合金的发展现状[J].材料开发与应用,1997,12(4) : 27-31

[7]Adachi K ,Takeuchi T.Plastic deformation of Cu-Cr composite cold rolling. Journal of the Japan institute of Metals.,1997,61(5):391-396

[8]刘淳.铜基弹性材料的研究[J].湖南冶金,1996 (1):15-19

[9]纪胜如,陈慧敏,陈普.高强度铝青铜合金的研究[J].湖北工业学报,1998(6):57-59

[10]李元元,夏伟,张文等.高强度耐磨铝青铜合金及其摩擦学特性[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6,6(3):76-80

[11] GB/T 5121.1-2008,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铜量的测定[S]

[12]陈必友等编.工厂分析化验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00-203

[13] GB/T5231-200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S]

[14]苏玉芹等.减量分光光度法测定高含量铜[J].光谱实验室,2007,24(3):419-422

[15]李昌厚著.紫外分光光度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11

[16]武汉大学编.分析化学(第四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0-62

[17]程念祖等.分析化学中回收率计算方法的讨论[J].冶金分析与测试,1985(0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