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消化性溃疡流行病学新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消化性溃疡流行病学新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了解近几十年来消化性溃疡新的流行病特点。方法 采取我院2006年―2009年的消化性溃疡病人1178例与我院1960―1963年的同样病例757例进行比较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两组病例在性别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别。(2)提示现代老年性病人增加(3)与60年代组相比,现代组择期手术比例明显下降(p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中图分类号] R714.14+6[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胃和十二指肠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全层粘膜缺损,成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也称为消化性溃疡,并非由单一的致病因素所致,是由多个因素综合的结果。近几十年来,由于社会环境、生活条件等因素改善,消化性溃疡在流行病学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为此,我们比较了我院60年代和现代各4年消化性溃疡病人的发病情况,发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我们采取2006―2009年间因消化性溃疡住院病人共1178例,作为现代组。并采取了1960―1963年间的同样病例,共757例,作为60年代组。我们分别对两组病人住院时的年龄、性别、并发症、手术类型等因素进行了比较。

由于床位的增加,现代组的病例绝对数大于60年代组,为避免因此引起的偏差,我们采用百分比或比例的方式进行比较,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

60年代组我们采用了1960―1963年的病例,而未采用与现代组相对应的1963―1966年的资料,是顾忌“”的原因,会影响资料的完整性。

2结果

2.1性别60年代组消化性溃疡住院病人共757例,其中男617例,女140例,男女之比为4.41:1。现代组病人共1178例,其中男978例,女200例,男女之比为4.89:1,两组在性别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

2.2年龄60年代组消化性溃疡住院病人年龄范围为13―82岁,其中胃溃疡病人平均44.70岁,十二指肠溃疡37.84岁。现代组病人年龄范围为13~93岁,其中胃溃疡病人平均54.73岁,十二指肠溃疡病人42.25岁。两组中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年龄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

另外,我们比较了两组中高龄病人的差别。其中60年代组消化性溃疡病人年龄大于60岁者69例,仅占同期消化性溃疡住院病例总数的9.11%;而现代组为210例,占同期消化性溃疡住院病例总数的17.83%,与60年代组相比,现代组高龄病人比例明显增加(P

2.3择期手术减少60年代组因消化性溃疡行手术者共281例,其中择期手术151例,占同期消化性溃疡手术总数的53.74%。现代组因消化性溃疡行手术者355例,其中择期手术127例,占同期消化性溃疡手术总数的35.77%,与60年代组相比,现代组择期手术比例明显下降(p

2.4并发症增加60年代组消化性溃疡病人因发生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等并发症住院者356例,占同期消化性溃疡住院总例数的47.02%。现代组发生上述并发症例数为877例,占同期消化性溃疡住院总例数的74.45%,与60年代组相比,现代组因并发症而住院的消化性溃疡比例明显增加,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2.5并发症类型改变60年代组消化性溃疡并发穿孔者34例,占同期并发症总数的9.55%;而现代组为207例,占23.6%,两组比较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60年代组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264例,占同期并发症总数的74.16%;现代组为639例,占72.86%,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6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比较60年代组中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为417胃溃疡为209例,二者比例为4.37:1。与60年代组相比,现代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比例明显增加,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7穿孔的术式选择60年代组消化性溃疡并发穿孔行穿孔修补术11例,占同期溃疡穿孔手术总数的35.48%;现代组溃疡行穿孔修补术166例,占同期穿孔手术总数的86.91%,显示现代组溃疡穿孔行修补术的比例正在增加(p

3讨论

文献报道,溃疡病的平均发病年龄正在升高[1],尤其是老年病人的发病率明显增高[2]。本文结果显示,60年代组60岁以上消化性溃疡病人仅占溃疡住院总人数的9.11%,现代则上升至17.83%,表明由于社会环境、生活条件等因素的改善,人群平均寿命升高,同时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人也逐年增多。

由于老年人对并发症,如出血、穿孔以及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明显降低,因此具有比年轻人群更高的病死率,这必须引起外科医生的充分重视[3]。有报道显示,伴有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病人其病死率与年龄成正比,并发出血的溃疡病人如年龄≥60岁病死率为10%~15%,≥80岁则病死率升高至25%~30%,而同期总的溃疡出血病死率仅为5%~8%[4]。

由于H2受体和离子泵阻断剂的广泛应用,使得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明显增加,因消化性溃疡而行择期手术的病例较20~30年以前下降了50%。我们的结果显示,60年代组因消化性溃疡而行择期手术者占总消化性溃疡手术数的54%,而现代组则下降至36%。与此相反,因出血、穿孔及幽门梗阻等并发症的住院人数现代组较60年代组有明显增加。60年代组因并发症住院的例数占总例数的47.02%,而现代则上升至74。45%。这一趋势和国外的报道大致相同。

在并发症类型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消化性溃疡并发穿孔的比例明显增加,而并发幽门梗阻的比例明显减少。60年代组穿孔和幽门梗阻分别占并发症总数的9.55%和16.29%,现代组则分别为23.6%和3.53%。这一现象表明,由于疗条件的改善以及卫生知识的普及,溃疡病病人多能及时就医,很少等到反复发作及至并发幽门梗阻后才寻求治疗。与此相反,作为突发病症的穿孔发生率正在升高,是否也与生活条件的改善有关,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另外由于药物治疗的进展,使溃疡愈合的机率明显增高,因此外科医师对于消化性溃疡并发穿孔者的手术治疗方式趋于保守,多采用穿孔修补术,而较少采用胃次全切除术。

我们的结果显示,60年代组并发穿孔者行修补术者占同期总手术例数的35.48%,而现代则上升至86.91%。

尽管文献报道,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中男女性别比例以及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发病比例[5]均有下降,但本文的结果却没有这方面的提示。

总之,由于社会环境、溃疡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消化性溃疡在流行病学方面已经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对此病的研究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消化性溃疡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鸿志,曹世植,主编.现代消化性溃疡病学[J].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4-65.

[2]郑田芝,主编.消化性溃疡病(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6-131.

[3] 陆星华,于中麟,汪鸿志,等.溃疡病流行病学研究----北京地区644例胃镜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6,16(3);152.

[4] 黄小荣,张齐.消化性溃疡并发血1316例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16(1);18.

[5] 刘建波.消化性溃疡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新医学杂志,2007,22(9)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