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力资本视角下农民工培训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力资本视角下农民工培训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从人力资本视角农民工培训问题进行了研究,着力研究如何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问题及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的意义。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aining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capital. The main purpose is to study how to improve human capital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China's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关键词: 农民工;培训;人力资本

Key words: rural migrant worker;training;human capital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298-03

0 引言

培训是获取技术与技能最普遍和最主要的途径,已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和实践所证实。农民工培训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较大的关注。2003年9月,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六部门共同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这是第一次专门针对农民工培训问题出台的权威性规划,显示出农民工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农民工培训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各学者的广泛关注。我国学者对农民工培训问题做了很多研究,国务院研究室做的《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中对农民工培训问题已有所涉及,东北师范大学的于伟开展了《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及对策研究》,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的李湘萍做了《关于农民工培训提供机制的案例研究》,安徽财经大学的王华柯著有《我国农民工培训研究综述》,也有其他学者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就业培训等都做了一定的调查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都从农民工目前培训现状进行展开分析,本文着力研究如何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问题及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

1 人力资本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人力资本的定义 经济学中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提出来的。他指出“人力资本是由人们通过对自身的投资所获得的有用的能力所组成的”,他还说“我们之所以称这种资本为人力的,是由于它已经成为人的一个部分,又因为它可以带来未来的满足或收入,所以称其为资本”。总结起来,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其他能力[1]。劳动者知识、技能水平、劳动技能的高低不同,决定了人力资本对经济的生产性作用的大小不同。这种能力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非物质形式资本。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是资本的两种形式,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资本,只有对人进行后天投资才能形成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人力资本。若从个体角度分析,是指存在于个体人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若从群体角度分析,是指存在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口群体的每一个体人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的综合[2]。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形成同样要靠对其不断的投资积累而成。

1.2 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规定:“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媒体报道,从2004年起,我国珠三角遭遇了“民工荒”,尤其是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很多企业招不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农民工。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大量正在寻找就业机会的农民工。这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对农民工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而是能够从事更高层次职业的劳动者。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不仅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

1.2.1 可以缓解结构性失衡 从目前的就业层面上看,加强农民工培训是减少结构性失业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农民工问题表现两个方面:一个是部分地区企业“用工荒”,另一个是农民工就业难,结构性失业问题较突出。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量农民工缺乏职业技能,造成有些就业岗位无工可用,有些农民工却无业可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就是力图解决这一矛盾,培养社会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工。

1.2.2 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本存量少、水平低,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据劳动社会保障部调研显示,中国全部进城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3%,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5%;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训者占70%以上[3]。目前我国正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而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要想快速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仅依靠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太现实,而不断涌入城市的农民工自然地充当了这一历史性的角色。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推进从根本上讲需要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1.2.3 有利于提升农民工社会地位、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农民工综合素质较低,致使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在城市里从事最艰苦的工作,迫切希望获得更高层次的职业。通常情况下,与声望较低的职业相比,劳动者总是倾向于选择声望较高的职业。这种职业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协调机制。而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而言,这种职业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不断提升自己人力资本水平,获得社会声望更高的职业。

1.2.4 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农民工作为城市的一支主要劳动群体,并且这一群体数量还在不断地扩大,因此,作为数量日渐上升的群体的人力资本等综合素质逐渐提升最终有利于提升所在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2 影响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因素

2.1 企业对农民工培训投资动力不足 农民工流动性强,职业更换频繁,是就业中最不稳定的阶层,这导致企业担心无法实现投资的回收而不愿意对农民工进行培训投资。笔者与某一私营企业业主的访谈中了解到,他的最大忧虑是这些培训好的熟练技术工羽翼丰满后飞走。他说,城市竞争的空间很大,尽管我已尽量满足他们所提的工资待遇,但最终还是离开了。在某种程度上,我是在为其他企业做了嫁衣裳。

由于人力资本自然属于个人的特征决定了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之间的不可分割性,使得企业对农民工进行在职培训投资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无法由投资机构或个人像买卖商品那样自由让渡并收回全部投资。在无法事先用契约来规定收益分配或达成的契约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将会影响企业对农民工进行在职培训投资的积极性[4]。

2.2 农民工本身对培训的意识较弱 由于农民工文化水平有限,难以对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式做出科学分析,对自身的职业与发展缺少合理的规划,缺乏竞争意识以及人力资本意识,因而缺少自我投资意识,使得农民工仅仅关注眼前的工作与收益,而不会主动投入时间和经费去接受培训。另外,农民工收入较低和超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量使得农民工缺乏个人培训的资本。据相关调研报告(劳动社会保障部调研组)显示,农民工的收入普遍较低,大约在每月1000至2000元左右,他们在城市生活的消费支出高于农村,农民工的低收入工资无法支撑他们的培训开支。同时调查发现,对于农民工群体,超时间、超强度的劳动现象非常普遍,农民工日工作时间11个小时,每月工作时间超过26天,76%的农民工在节假日加班未领取加班工资。由于农民工白天工作已经很疲劳了,他们也不愿意抽出空闲时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他们的空闲时间基本上是用于休息和娱乐。

由于农民工的低工资收入和无法保证的培训时间,使得他们选择了放弃培训,以保证正常的生存节奏。

2.3 现有的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 为了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安徽省主要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重点培训项目,其中,阳光工程是从2003年起,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雨露计划是从2005年起,针对贫困地区的青壮年农民、复员退伍士兵、村干部和致富骨干,开展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另外,科技主管部门、妇联和共青团等单位也根据自身优势开展了星火培训、女性农民工和青年农民工培训。虽然有很多部门以不同方式组织农民工培训,但缺乏一个统筹协调的部门,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造成重复培训、为培训而培训的情况,还没有真正形成合力。在培训项目设计上盲目性很大,有时还存在跟风现象,真正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培训项目往往收费很高,农民工难以承受。如何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是接下来农民工培训工作中最为重要工作。

3 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对策

3.1 鼓励企业开展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 农民工所在的企业负有培训本单位所用农民工的责任,政府也应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企业开展农民工培训所需经费从职工培训经费中列支,职工培训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1.5%比例提取,计入成本在税前列支。这样可以抵减企业所上缴的税款。同时,为了保护企业和劳动者的权益,企业应与农民工签订明确的劳动用工合同,并且通过签订培训协议,以合同的形式要求农民工在接受培训后必须为企业服务一定的期限。这样就以法律形式来约束企业和劳动者双方。

企业通过对劳动者培训后,还可以向当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申请一定的培训补贴。这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开展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的意愿。另外,农民工素质的提高,技能的增强使所在企业直接受益,因此,培训应以企业为主体,企业应增加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

3.2 切实加强农民工的培训意识 针对目前部分农民工参与培训意识较弱,可进一步加大技能培训的舆论宣传引导力度,政府的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介将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当前企业的专业技术需求状况、培训单位的培训内容、时间、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供不应求状况等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广泛的舆论宣传。如可以通过电视以公益广告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也可以在农民工集中的打工地等贴公告等,使尽可能多的农民工了解培训、参与培训并从中受益[5]。

鉴于农民工的工作特点,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培训模式不能单纯地依靠学校教育中传统的现场讲授模式,可以采取夜校、函授和广播电视教育等多种学习模式,还可以在农民工实际工作地进行现场指导和讲授,培训期限也可以根据培训项目的不同灵活确定。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民工的学习意识。

对于农民工工资收入较低,无法支撑起培训费用的,可以参考学校的助学贷款形式,先贷款学习,等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时再还款的方式鼓励农民工去参与培训。

3.3 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率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实现培训资源的有效整合。对于这种培训资源分散、培训效率不高的状况,需要政府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进行统筹协调,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合并相同教育培训项目,统一培训管理职能,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民工培训成本。

要针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做好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动态的调整培训方向。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同时,要注意区分层次,对农民工中文化水平较低没有专业技能和稳定收入的农民工,主要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对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工,要实行岗位培训,使其掌握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6]。

3.4 强化培训过程监督,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坚持培训过程中检查,采取各种手段如抽查、学员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方式了解培训效果、培训对象满意程度。培训机构要高度重视培训质量,选派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教师担任授课任务。

参考文献:

[1]舒尔茨,吴朱华等译.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1版.

[2]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研组.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问题研究报告[A].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R].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4]彭静,周文英.人力资本视角下企业对农民工在职培训投资风险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7,(4):280-281.

[5]申小莉,高阳.农民技能资本投资对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91-98.

[6]刘忠明.农民工培训问题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7,(10):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