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股市“市场失灵”下的政府监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股市“市场失灵”下的政府监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股市的“蝴蝶效应”愈演愈烈,央行公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居民户的储蓄和融资意愿发生重大转变。居民户人民币贷款增加1236亿元,存款减少1674亿元,在可查的历史数据中,这是居民户存款的月度最大降幅。一些专家认为,加息的脚步临近了。(《中国证券报》5月14日报道)

与储蓄“冰点”相对应的是股市“热点”,尤其是在“国务院首度问计学者的新闻”曝出后,中国股市再现奇特场景――一方面是官方和部分学者忧心忡忡,担忧股市重现泡沫,并再三强调人们在入市之前学会冷静克制;另一方面是民间投资意愿不可遏制,所谓“抵押房产炒股”之类的故事屡见不鲜。尽管有学者认为:政府不应对股市过度担忧,应尊重市场规律。但我认为,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也有照顾不到的时候。当市场带来的不是社会总福利的增加,而是种种缺乏效率的现象――诸如资源垄断,劣币与良币混同等,就出现经济学界俗称的“市场失灵”现象。

在如今的股市燥热中, 我就看到了典型的“市场失灵”――引人注目的首先是股价的不正常上涨,即所谓供求关系在短时间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股股市“市场失灵”下的政府监管民、“基民”大量入市。虽然有过去几年中国股市整体市盈率迅速下调的客观因素,然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由于股票需求的骤然增加,使得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基金规模膨胀,迅速成为一种强大的市场势力,所谓市场势力就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市场的力量。在追逐暴利的本能左右下,部分机构可能达成某种利益默契,共同抬高价格。

相对于股民来说,股市的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目前的买方市场条件下,各种“看涨”小道消息在民间流传,在相当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信息传播,加剧了人们原本就有的“搭车”心理,从而出现波及全国的“炒股”风潮。而一些既得利益者也会有意添油加醋,言之凿凿称“错过此次机会就没有了”,使这种信息扭曲失真达到空前高度。

“市场失灵”的另一个表现是劣币与良币混同, 普通股民尤其是许多新股民,几乎没有能力辨别各种股票的好坏,实际存在的“赌徒”心理也使得他们不在乎所谓“垃圾股”、“蓝筹股”,如果某些上市公司有意欺骗,而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又没有提供质量监督的公共服务,股民将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市场失灵”意味着看不见的手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了。这时,“看得见的手”就要出面矫正市场失灵,这就是政府调控。我们看到,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虽然没有采取刚性较强的行政直接干预措施,因为它对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有较大的损害作用,但却采取了通过官方新闻会及新闻媒体的报道,表达政府立场,组织专家学者充分调研听证,这是改变信息不对称的手段之一。

无庸讳言,政府表态一出,大量已进入或正考虑进入股市的民众,投机心理会有所减弱,理性思考成分会增强,市场势力有意无意控制信息的做法受到狙击。从这个角度说, 及时准确地向公众表达监管者态度,不仅具有政治意义,而且深具经济意义。当然,政府最近提出红筹股回归,对资本利得税的考量,包括加息,都将直接影响股市未来走势。

总之,股市燥热产生了“市场失灵”的诸多机会,从而也给政府恰当运用管制措施矫正市场失灵,铺开了一份考卷,从全国范围说,这是中国继续深化建设资本市场制度变革的又一个契机。股权分置改革已全面完成,但更多的考验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