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芯有多大,视界就有多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什么是“大底便携式相机”?
最简单的解释就是:采用1英寸及以上尺寸感光传感器的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这里最强调两点:感光传感器尺寸要大和不可换镜头。
大底便携式相机与数码单反相机、无反相机(含单电相机)和小尺寸感光传感器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也就是常说的消费级数码相机)一起,将目前的数码相机产品划分为四大类别。其中,市场最大、最为成熟的是数码单反相机和小尺寸感光传感器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无反相机是目前最火热、最受关注的产品,而大底便携式相机则相对默默无闻,只有少数职业摄影师和业内人士颇为关注。然而,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大底便携式相机,正在悄悄地改变着市场格局……
前有无反,后有手机,面临着后辈们的围追堵截,曾经风光无限的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该何去何从?是在沉默中爆发,还是在沉默中灭亡?
仿佛,目前只有三条路可以走:
第一,降价,提升产品性价比。
这是各大厂商面临危机最直观、最频繁的对策,普通的消费级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已堪称“白菜价”了:不到1000元人民币,你就可以买到一台拥有1602万像素、10倍光学变焦以及25mm广角的尼康Coolpix S6300相机; 不到2000元人民币,大光圈,高画质的奥林巴斯XZ-1也能揽入怀中。
第二,强化相机附加功能。
数码时代,设备功能越多越受大家喜欢。可拍照手机为啥能够如此强势的冲击消费级数码相机市场,凭借的就是其一机多能的本事。如今,消费级数码相机也不断丰富自身功能:智能化系统、wi-fi及3G无线网络、GPS,甚至是三防(防水、防冻、防摔)功能。针对越来越多的女性用户,厂商们还在机身设计、机身颜色、如何让拍出的人更美等角度大力琢磨,推出面对女性用户的专用相机。
第三,提升相机功能,重新定位产品。
其实无论是降价,还是强化附加功能,实际上都没有触碰到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所遭遇危机的核心问题。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曾经是画质、便携、操控以及性价比之间平衡妥协的产物,它存在的意义和产品定位就在于此。如今,智能手机将便携、操控以及性价比发挥到了极致;无反相机又在画质与便携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点。而且这些竞争对手们还在进一步加大攻势:手机摄像头像素越来越高,配套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搭载PureView技术的诺基亚EOS也呼之欲出;无反相机体积越来越小,饼干头越来越普及,价格也越来越低,不到3500元就能拥有一台最新款的索尼NEX-3N单镜头套机,而尼康J1单镜头套机甚至不到2500元。
原有的定位已经被替代,那么所谓的出路就是寻找新的定位。三星凭借自身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优势推出了移动终端与数码相机的跨界产品―Galaxy camera,那么其他数码相机厂商又做出了怎么的选择呢?采用大尺寸感光传感器,控制体积,全面提升相机最为根本的拍摄性能,将原有的消费级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定位为专业级产品!
有人会说,这样的定位是将原有的大众产品逐渐小众化,专业级产品的价格高高在上,市场将越来越小。殊不知,凡事是在不断进步的,今天的小众也会成为明天的大众产品,这在数码科技时代尤为明显,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甚至数码相机自身都是最好的佐证。
如今市场上,尼康、佳能、索尼、富士、适马、徕卡等推出了搭载大尺寸感光传感器的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大底便携式相机”正在逐渐丰富。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大尺寸感光传感器,甚至35mm全画幅传感器都会成为数码相机的标配。
歪打正着―索尼DSC-R1
最早的大底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产品诞生于2005年,那是索尼公司推出的DSC-R1。其实这位大底相机的开山始祖绝对是歪打正着,一不留神开启一个新的细分产品市场。
那时的索尼,在经历了F717在消费级数码相机领域的辉煌之后,虽然升级产品F828在硬件指标上依旧可以傲视同类产品,但随着各大传统光学厂商陆续推出各自的低价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索尼缺乏光学积累,缺少数码单反相机的软肋暴露无遗。这个时候,索尼凭借自身强大的电子技术,推出了这款在当时绝对是标新立异的怪兽级相机―DSC-R1。
DSC-R1采用约1000万像素的APS-C画幅CMOS感光元件,再加上等效焦距为24-120mm的卡尔・蔡司T*镜头(最大光圈为F2.8-4.8)和2.0英寸可旋转LCD取景屏,这样的大传感器尺寸和超强硬件配置,别说在当时,就是现在的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里面也都是少见。在当时,DSC-R1寄托着索尼的数码影像的全部希望,而最终的结果则是,无论在产品硬件还是画质表现上,DSC-R1都获得了与其它厂商的中低端数码单反平起平坐的的地位,这对于一款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而言实属不易。
如果,只是如果,索尼没有成功收购柯尼卡美能达数码影像部门,索尼α系统数码单反相机没有在一年之后横空出世,那么R1将会名正言顺的成为大底相机的始祖,后续产品不断丰富,大底相机市场逐渐成熟,说不定全画幅的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还能提前诞生……现在回头看R1,当时的它更多的只是一款过渡产品,象征意义大于销售的意义,当收购成功之后,索尼迅速推出自己的数码单反相机,R1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功成身退,甚至R这个序列都到此为止,不再更新换代。或许,索尼自己也都没想到,自己当年应景的一款产品在无意间却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中坚力量―适马DP系列
虽然索尼DSC-R1不经意间成为了大底相机的始祖,但到了2007年,仅仅诞生两年之后索尼就宣布停产DSC-R1,直到2012年,黑卡诞生,期间索尼再无同类产品问世。再加上当时DSC-R1所采用的类单反外形设计,与现如今大底便携式相机相差甚远。于是,真正成为这个细分市场中坚力量的是以生产镜头著称的适马和DP系列。
适马DP1是第一款真正实现了将大尺寸的感光传感器与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的小巧便携完美融合的产品。
当适马DP1在Photokina 2006上首次亮相之时,APS-C画幅感光传感器、1406万像素Foveon X3型CMOS以及113.3×50.3×59.5mm的体积大小,这三个亮点瞬时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DP1搭配的是等效焦距为28mm的定焦镜头。选择定焦镜头,一来可以有效的控制相机体积,二来则是在同等大小的情况下,定焦镜头的光圈可以做的更大一点,成像的效果可以更好一些,这也成为了后来者绝大多数的选择,毕竟他们的定位是专业级产品,画质是最硬的衡量指标。
2009年,在DP1的基础之上,适马又推出了DP2。与DP1相比,APS-C画幅1406万像素Foveon X3型CMOS不变,DP2只是将等效焦距为28mm镜头换成等效焦距为41mm镜头,光圈也从原来的F4增加到F2.8,而机内的图像处理引擎也从TRUE一代进化为了TRUE二代,具有更快的处理速度,感光度范围也从ISO 100―800扩大到了ISO 50―3200。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DP2并非是DP1的升级换代产品,而是DP系列的另一条主线,随后,适马在DP1、DP2各自的硬件基础上不断升级优化产品。
DP2上市后不久,适马很快推出了DP1的升级版本―DP1s,改进内部处理元器件,提升产品逆光条件下的拍摄效果,同时产品增加了ISO 50的选项,支持RAW/JPEG格式同步拍摄等,最主要的是改进了DP1自动对焦缓慢的诟病;2010年,适马推出了DP2的升级版本―DP2s,修正了AF对焦速度,同时加入了Eco节能模式,从而可以使得电池续航能力更长;DP1的最新升级产品DP1x也同时上市,新的影像处理器为DP1x在响应速度、存储速度、数据转换等方面带来了速度的提升;2011年,DP2x又在DP2s的基础上,采用了新的AFE优化技术和高速自动对焦系统。
一直以来,适马都在致力于提升DP系列的操控,在感光传感器和镜头上并没有太多的改进,直达2012年,DP Merrill系列的诞生。DP Merrill系列相机采用的是总像素约为4800万的Foveon X3型CMOS。Foveon X3型CMOS共有三层,每层约有1600万像素,它可以像银盐胶片一样分层感知红、绿、蓝色彩,因此无需马赛克算法和低通滤镜,进一步保障画质的优秀。该系列的三款相机也都搭载了最大光圈为F2.8的定焦镜头:DP1 Merrill 镜头等效焦距约为28mm、DP2 Merrill镜头等效焦距约为45mm、DP3 Merrill镜头则是等效焦距约为75mm,并带有微距功能。
适马DP系列相机是优点和缺点都十分突出的产品:低感光度下优秀的解析力和画质,但高感光度下却惨不忍睹、机器处理速度慢、续航时间短等等。即便如此,适马DP系列相机始终是数码相机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2006年,适马就了DP1相机,然而消费者真正接触到这款“小身材大能量”的相机时已是一年多以后的2008年了,可见,大底便携相机在实际开发过程之中难度还是相当大的。面对研发的困难和市场的参差不齐的反应,适马一直坚持了下来,否则,我们不会有现在这样更多的选择。这样执着和开拓精神,正是是消费者最需要的。
一呼百应―富士X100、索尼黑卡DSC-RX100
虽然适马坚持着推进大底便携式相机市场的发展,但由于DP系列产品的褒贬不一以及适马自身在业界的影响始终有限,这一细分市场始终是不温不火。新兴市场需要有实力的产品来烘托,就好像无反相机市场上的索尼NEX一样,而这次首先站出来的则是富士X100。
富士,这个曾经的光学巨头,在进入数码时代之后,除了与尼康合作开发过几款S系列数码单反相机之外,剩下的就是在消费级便携式数码相机市场充分施展其Super CCD技术,无甚作为。2011年,当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即将成为市场热点之时,当大家几乎都快忘记Fujifilm之时,富士高举大底便携式相机大旗,凭借X100高调回归中高端相机市场。
全金属机身、复古的旁轴相机造型,APS-C画幅CMOS、等效 35mm的F2.0大光圈富士珑镜头、混合式取景器,再加上优秀的画质表现,满足了“外貌协会”、“器材党”和“扫街族”的要求,也成就了富士X100的崛起,也激发更多人对大底便携式相机的兴趣。2013年,X100s诞生。作为X100的升级换代产品,X100s在继承了X100出色的硬件配置基础上,针对关键部位进行了提升:采用约1600万有效像素的APS-C画幅X-Trans CMOS II感光传感器,得益于富士独有的X-Trans像素排列结构,X100s无需低通滤镜即可从根本上消除摩尔纹;加入相位检测像素为X100s带来了更快的对焦速度;混合取景器的EVF部分升级为236万像素,能够提供更细腻的显示效果。在提升硬件指标的同时,富士在软件和操控上也进行了改进,X100s再次将小身材高画质的理念发挥到极致。
基本上我们可以这样说,是X100让大家重新认识到大底便携相机的存在价值,大底便携相机能有今日的繁荣场面,富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市场的繁荣不仅仅需要认识到存在的价值,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购买。富士X100也不是没有遗憾,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价格,太高的价格抑制了普通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同样压制了市场的进一步成长。当大底便携数码相机理念逐步得到认同,需要将认知转为购买,用销量进一步成就这个市场时,又一次是索尼站了出来,“黑卡”相机横空出世。
在经历数码单反相机向单电相机转变和NEX无反相机的成功之后,索尼决定再次回过头来,振作一下曾经为其带来辉煌的不可换镜头相机产品线,“黑卡”相机就这样来到了。本质上,“黑卡”隶属于Cyber-Shot产品线,并不是独立的序列,是是索尼专为全新的RX系列准备的中文名。看见“RX”,大家不由得就想起了当年的DSC-R1,没错,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全新的RX系列可以称得上是R系列的后续,同样的大尺寸感光传感器、同样的不可换镜头设计,同样的强调高画质,但如今的RX更加强调便携性,这是R1当时所不具备的。
如何挑选黑卡的首款产品,在这个问题上,索尼是做足了功课:采用APS-C画幅?与适马、富士的产品太近似,不容易引起市场的巨大反响;采用35mm全画幅?技术层面不是难题,市场反应也一定会巨大,但成本太高,不能直接促进销售的大幅提升,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于是,采用1英寸感光传感器的RX100成为了黑卡相机的急先锋。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是极其正确的。
1英寸,这已经算是大底便携数码相机的下线了,索尼选择这个尺寸一方面是要控制相机体积,另一方面则是出于成本控制。富士X100的高成本高价格带来的实际销售状况,让索尼明白目前大底便携数码相机市场急需的是一款高性价比产品。RX100在普通便携式数码相机的体积内,装入了约2020万有效像素的CMOS传感器,搭载等效焦距为28-100mm,最大光圈为F1.8-4.9,带有光学防抖的卡尔蔡司镜头。高像素,高画质,大光圈的变焦镜头,再加上人性化的操控和亲民的价格,RX100赢得了从普通消费者到专业摄影师的广泛认可,用实际的销售为逐步升温的大底便携数码相机添了一把火。
如果说富士X100是自上而下的传递新的理念,那么索尼RX100则是自下而上的推广产品,一上一下,一呼百应,自此人人皆知“大底”,面对相机人们又多了一份选择。
群雄四起―徕卡X1/X2、佳能PowerShot G1X、尼康COOLPIX A
在适马独霸大底便携数码相机市场时,也有厂商推出了同类型产品,那便是徕卡。2009年,徕卡推出了搭载1220万有效像素APS-C画幅CMOS传感器和等效焦距36mm,最大光圈F2.8镜头的X1。实话实说,有些不明白徕卡推出X1的目的何在:数码旁轴相机相比较数码单反相机已经算是便携了,徕卡也不缺少APS画幅产品,消费级便携式数码相机市场也有和松下合作的几款产品在销……好吧,就认为是徕卡在丰富自家产品线吧。到了2012年,徕卡还推出了升级产品X2,除CMOS传感器升级到1620万有效像素,自动对焦速度得到提升,增加人脸识别功能之外,其他与 X1相差不多。X1和X2给人的最深印象除了他们是徕卡之外,就是那15000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当然,这在徕卡产品中已算廉价了。
对于徕卡,我一直以来认为它已经远超出了摄像器材的领域,在今时今日,徕卡和它那红色的“可乐标”俨然已是奢饰品,是某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可否认,徕卡作为旁轴相机的代表(目前也是唯一的代表),有着独特拍摄体验,多年来的光学沉淀也保证了徕卡的画质。作为一款相机,徕卡是优秀的,然而,对于普通的消费者和摄影爱好者而言,没必要跟风,相机是要最合适的,而不是最贵的。
作为目前数码影像产品的领军人物,佳能是完全有能力推出一款有实力的大底便携数码相机产品,事实上佳能也推出过这样的产品。2012年1月,佳能了采用1.5英寸CMOS的PowerShot G1 X。G1 X的有效像素约为1430万,计算一下像素面积比,与APS-C画幅约1800万像素的EOS数码单反相机相当,在成像画质上有与主流数码单反有的一比。机身方面,配备等效焦距约为28-112mm、最大光圈F2.8-5.8的光学防抖镜头以及3.0英寸约92万像素旋转屏。G1 X基本沿用了Powershot G系列的设计风格与操作界面,升级DIGIC 5图像处理器,使得相机的降噪性能大幅度提高。从相机参数和最终成像来看,G1 X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大底便携式相机,继承佳能高档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Powershot G系列的全部优势,又在画质上有显著提升,然而G1X的市场表现始终较为冷淡,口碑和销量远不如富士X系列和索尼RX系列。
如今的市场已进入一个“喜新厌旧”的快消时代,产品的推广需要足够的噱头,而G1X则是内秀大于外在美。再加上,佳能在面对数码相机新的细分市场时太过于追求稳健,宣传力度不够强势。当然,佳能也有自己的苦衷,数码单反相机市场是其重中之重,新产品绝不能对原有的数码单反相机产品布局构成威胁,大底便携式相机市场的G1X如此,无反相机市场的EOS M也是如此……
尼康应该算是最后推出大底便携式相机的传统相机厂商之一了。奥林巴斯和松下的无反相机产品采用M4/3规格感光传感器,机身体积控制的很不错,从某种程度上已不需要1英寸或是更大尺寸感光传感器的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产品了,至于宾得,还是想想何时推出全画幅相机吧,大家已经等了很久……
从2011年推出超小巧的1系列无反相机开始,尼康仿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先后推出拥有3600万超高像素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D800/D800E、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的像素王者D3200、廉价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D600,一时间曾经给人以稳重有余感觉的尼康,成为了最为进取的代表,这样积极的表现同时也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在尼康火力全开的背景下,COOLPIX A就这样来到了我们面前。
COOLPIX A配备了APS-C画幅约1616万像素的CMOS感光原件,并彻底取消了低通滤镜,搭载一枚等效焦距约为28mm、最大光圈F2.8的定焦镜头和EXPEED 2图像处理器,感光元件和图像处理器规格都与D7000/D5100这样的数码单反相机非常接近,这样的硬件配置足以让大家对其最终成像画质充满信心。
除了画质,COOLPIX A另一个亮点就是它是目前最小巧的APS-C画幅数码相机。环顾同级的富士X100S、徕卡X2等,重量都有300-400克左右,而COOLPIX A连电池的重量却只为299克,比富士X20、奥林巴斯XZ-2等消费级不可换数码相机还要轻。但在外观设计方面,似乎颇有微词,大家都觉得COOLPIX A 跟尼康COOLPIX P330实在太过相似了,为什么不能将更多经典仿古元素加在COOLPIX A身上呢?别忘了,COOLPIX A始终是隶属于COOLPIX产品线,造型上与COOLPIX P系列相似也并无不妥。大家对于尼康在胶片年代辉煌始终念念不忘,期待曾经的那些经典机型能重生。个人感觉似乎这样的期盼不需再等太久了。想想当年,富士再推出无反相机X-Pro1之前,也是先推出大底便携式相机X100热场。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COOLPIX A也许是在为尼康下一步推出APS-C画幅无反相机打前哨,特别是目前尼康已经注册了18mm f/2.8、24mm f/2.0、24mm f/2.8、18-55mm f/3.5-5.6等多支APS-C无反镜头专利。N粉们,等着吧!
百变金刚―理光GXR
理光GXR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相机系统:它将感光元件、镜头和图像处理器封装为一个模块,称为“镜头单元”,将液晶屏、存储和操控部分整合为“机身”部分,然后“镜头单元”和“机身”可任意组合,以满足不同拍摄条件下的需要。截止到目前,理光一共推出了S10 24-72mm、P10 28-300 mm 、A12 28mm、A12 50mm和A16 24-85mm五个镜头单元,A12 28mm、A12 50mm以及A16 24-85mm三个模块因为采用APS-C画幅CMOS传感器,也可以被纳入到大底便携相机的范畴内(理光还有一款GXR MOUNT A12镜头安装单元,也是采用APS-C画幅CMOS传感器,但其本身不含镜头,专为兼容徕卡M镜头而设计,不符合大底便携相机的基本要求,本文略过不讲)
A12 28mm采用了约1230万像素的APS-C画幅CMOS传感器,搭配了最大光圈为F2.5的等效焦距28mm定焦镜头;A12 50mm采用相同的APS-C画幅CMOS传感器,镜头则是最大光圈为F2.5的等效焦距50mm微距镜头;而A16 24-85mm采用的是约1620万像素的APS-C画幅CMOS传感器以及等效焦距为24-85mm,最大光圈F3.3-5.5的变焦镜头。GDR相比较其他同类产品最大的优势就体现在了镜头上,目前绝大多数大底便携式相机都只能使用定焦镜头,而索尼RX100和佳能G1X虽然采用了的变焦镜头,但在感光传感器上,小于GDR这三个镜头单元的APS-C画幅。
理光GDR采用模块组合式解决方案,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便携的体积大小与更广泛的镜头焦段之间的矛盾,但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消费者为此需要付出更多的资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可是,现在,还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吗?
独孤求败―索尼黑卡DSC-RX1
在便携式数码相机中,说到“大底”,有谁能称第一?
RX1,只能是索尼黑卡相机DSC-RX1!
在非常紧凑的机身内装入一颗35mm全画幅CMOS传感器,这需要多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世人还为全民全画幅数码单反时代即将到来准备欢呼雀跃的时候,RX1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已经热闹的市场更加沸腾。全画幅传感器加上最大光圈F2.0的35mm卡尔・蔡司T*镜头,RX1完全有资格称得上当前画质最佳的大底便携式相机。除了价格,恐怕再也找不到RX1身上需要吐槽的地方。
目前,最有能力去开发全画幅便携式数码相机,只有佳能和尼康,但是佳能6D和尼康D600之间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在短时间内这两家厂商无心于此。看来,RX1要好好享受一段时间这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了。(索尼RX1到底如何,敬请关注本杂志下期精彩内容)
目前的大底便携式相机还面临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镜头焦段与机身体积如何平衡?机身性能,尤其是对焦性能如何进一步提升?如何控制住成本,让产品价格更加亲民?然而这些并不会阻碍大底便携式相机的进一步繁荣,小型化和简便化已是数码相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消费者对于影像高画质的要求也是无止境的,大底便携式相机之路必将越走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