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永远不对孩子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永远不对孩子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孩子们总会制造出一些突发场面,令你一时乱了方寸,口不择言。正是这些微乎其微的交流,使你的生活越来越被孩子控制。比如下面的一些场景,你遇到过吗?

不相信孩子

姥姥看到客厅里撒了一地的饼干,虽然微笑着却用不可置疑的口气问:“丁丁,是你扔的吧?”丁丁赶紧解释:“不是,我打开包装时,它自己蹦出来的。”姥姥坚持:“净瞎说,它怎么会蹦出来,肯定是你撒的。”丁丁开始激烈地辩解,嗓门也提高了:“根本就不是,真的不是。”一场祖孙大战在即。

症结:成人很容易用自己的惯性思维来判断孩子的做法。在他们眼里,孩子就是会制造一些小麻烦来让大人收拾。此时大人即使并未发火,也习惯用不信任的口气质疑孩子,仿佛孩子天生就是一个撒谎专家似的。

解决:妈妈走过来没有再问原因,看似无心地说道:“谁能来帮助妈妈把地面打扫干净呀?”丁丁还在生气,自然不愿意。妈妈拿起一本书:“我要讲笑话喽,谁愿意听?”丁丁赶紧举起手:“我听我听。”妈妈提条件:“好啊,表现好自然可以听到。”丁丁赶紧就去拿扫帚了。

重点:相信孩子,不要急于否定怀疑。一把扫帚与一场战争,究竟哪个才是你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告诉孩子怎么去做就好了,不要纠结于东西是如何掉在地上的,那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给孩子贴标签

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果果家的饭做好了,奶奶让他和小朋友说再见,他却说什么也不肯,开始是要求再玩几分钟,后来索性冲奶奶大喊大叫起来:“我不回,别的小朋友不回我就不回。”奶奶一边训斥一边抱怨:“这个孩子就是这么不听话。”这样说其实有点儿向周围人解释的意思,孩子让她没面子,都是孩子不好。结果她家的孩子真的是永远都不听话。

症结:成人在要求孩子听话时,却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很轻易地将“不听话”的标签贴在孩子身上。批判时,不仅不在意孩子听到是什么心情,还刻意让孩子听到,仿佛这样说就能让孩子羞惭并主动听从命令似的。

解决:饭早几分钟还是晚几分钟吃并不是最主要的。我们想让孩子回家,只要跟他说:回去得太晚,饭菜就凉了,再说大家都在等着你一个人呢。孩子不愿意回,可以等他几分钟,但到了说好的时间就一定不要给他留余地,扭头就走。最怕成人一边喊着孩子回家,自己却脚下动也不动。孩子很机敏的,能看得出你的真心假意。

重点:家长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觉得孩子处处和自己作对。当你给孩子贴上“不听话”的标签时,孩子往往会顺着成人的潜意识,真的照那个方向长大。

向孩子妥协

明明在外面玩跳绳时,丫丫过来了,想借明明的跳绳玩一会儿。明明不肯,于是丫丫求助明明妈妈。明明妈妈说,那是明明自己的东西,你去问他的意见。丫丫又转头向明明请求,可明明还是不肯。丫丫开始向自己的妈妈发脾气。丫丫妈妈于是赶紧替丫丫出头:“明明,你就让丫丫玩一会儿,要不然她不干。”

症结:因为怕孩子哭闹,就轻易满足孩子的任何无理要求,即使在与同龄小朋友相处时,也不知道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这些矛盾,让他们在索取与拒绝中学会与人交往的规则与技巧,数次地妥协甚至助长孩子的霸道气焰,那么孩子将更加以此要挟父母。

解决:告诉孩子,那是别人的东西。如果别人愿意与你分享,你就可以得到,如果别人拒绝,也不应该生气。你可以拿出自己的玩具来与他交换,或者他会愿意满足你的愿望。这才是正确的交往之道。

重点:家长总是照顾自己孩子的情绪,却没有告诉孩子哪些是可以做,哪些是不能做的。这个世界并不永远都围着你一个人转,父母可以妥协,无关的人却未必会容忍。

在这些小矛盾出现时,父母们真的会口不择言,因为急于发泄,急于辩解,急于安抚,却意识不到孩子会在这些小事上吸收到关于情绪、评价、交往等等成长中的负面影响。家长只需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究竟要教会孩子的是什么,究竟要让孩子得到什么,你就会知道什么是可以对孩子说的,什么是永远都不能对孩子说的。

(摘自《北京青年报》2012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