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政治辨析题命题类型\对策及其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辨析题符合能力立意的高考要求,符合高校选拔人才、提高考试区分度的目标,是高考题型之一。本文阐述了辨析题的类型,还进一步结合近三年课改区的高考试题进行实例分析,提出针对不同辨析题的解题对策,从中得到对于今后高考复习的几点启示。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要求采用恰当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明确提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辨析题符合能力立意的高考要求,符合高校选拔人才、提高考试区分度的目标,是高考题型之一。所谓辨析题,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或课本的理论知识、国家的方针政策,对试题的观点、材料、情境等进行辨别分析的试题。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求有辨有析、辨析结合,或有辨有评、辨评结合。辨是指辨别判断,析是指对判断的分析说明。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有效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辨析题的类型
(一)单向型辨析题。试题中一种辨点本身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客观事实或是已公认的真理(完全正确型);另一种辨点与客观规律或事实完全背道而驰(完全错误型)。
(二)正误混合型辨析题。这类辨析题有三种情形:①命题内容总体正确,但其中包含错误因素或不合理因素;②命题内容总体错误,但其中包含合理因素;③命题的前提正确,但结论错误,或与之相反。
(三)条件不完全型辨析题。试题中所述观点有合理的一面,但由于遗漏了一些方面而使得对观点或现象阐释得不够全面或充分。
针对不同的辨析题类型,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下我结合近三年课改区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
(一)单项型辨析题。解答观点完全正确的题目是首先指出观点的正确或科学性,其次是说明理由,最后得出结论;解答观点完全错误的题目是首先指出观点的不科学之处,其次是说明理由和原因,最后提出正确的观点。
例如[2010山东高考28]材料二:近年来,《沂蒙》、《南下》等“红色”影视剧,从新的角度诠释了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10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3)透视《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成功,有人认为“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否定”。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单向型辨析题,根据“创新就是否定”就可以对题目中的观点作出“此观点是不正确的判断”,接着可运用“辩证否定观”、“创新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对本体进行说明。解答这类辨析题,要注意做出明确的判断,同时运用所学的知识点作为判断的依据,切忌用自己的语言作答。因此,学生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熟悉掌握书本上的观点、原理、概念和时政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材料进行作答。
(二)正误混合型辨析题。解答正误混合型辨析题,首先应分别指出题目中观点正确或合理的部分,并运用教材理论说明其正确或合理的理由;其次应指出题目中不合理的部分,说明理由,并提出正确的观点;最后应进行总结。
例如[2011福建高考39]材料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外界有人对中国的发展表现出复杂心态。一方面对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表示认可,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巨大规模和发展模式感到恐惧,甚至提出了“中国”。
(2)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复杂心态”进行评析。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正误混杂型辨析题。首先,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这是客观事实,“复杂心态”表现为认可,有其合理性(分析时要运用教材理论说明其理由);其次,“中国”这种心态有其不合理性(分析时要运用教材理论说明其理由并指出正确的观点);最后,总结。解答这类辨析题时,要避免单向的思维,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既善于用正确的原理、概念去分析命题的正确和错误,又树立多层辨析的意识,逐一分析观点中包含的多层意思,全面理解各层意思间的关系。因此,在解答正误混杂型辨析题时,不必在开头匆忙做出判断,其判断可体现在整个答案之中。
(三)条件不完全型辨析题。解答条件不完全型辨析题,首先应肯定命题的正确性,运用教材理论简要进行说明;其次应补充其他因素和条件。就是要补充题目中观点的成立需要的但并没有完全给出来的条件,并且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说明;最后应对该题进行总结。
例如[2009江苏高考37]: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注:背景材料是建国60周年和“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条件不完全型辨析题。解答本题,首先根据知识点“民族精神产生于社会实践,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肯定“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说法的正确性;其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还应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解答这类题时,我们对命题的认识应该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三、辨析题作为高考题型对今后高考复习的启示
从以上三道高考典型例题,可以看出辨析题作为高考题型没有单纯地考查教材的知识点,而是通过结合热点时政材料来考查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夯实基础知识,做到“宏观把握,微观落实”。当前高考命题正在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能力立意”的提出并不意味着淡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试题的“能力立意”仍然是以知识为载体的。从近几年高考经验看,知识薄弱是制约考生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做到“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在复习中必须紧扣考试大纲、高考考试说明和本省教学要求的知识点,夯实基础。要夯实基础知识必须做到:宏观上,在强调主干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搭建相关知识之间的桥梁,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政治生活》第九课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如图所示:
在上述分析正误混合型辨析题(即2011年福建高考第39题第2问)时,若能在平时有效地构建知识网络的话,那么解答该题的过程就显得相对容易了。
微观上,要落实《考试大纲》,特别是《考试说明》里的每个知识点。重点落实四点,即高频考点、热门考点、新增考点、调整考点。同时,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暴露知识缺陷,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二)加强时事教育,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高考政治辨析性试题结合时政热点材料进行能力考查的特点,在高考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扩大政治视野,增加时事政治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知识储备。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时政热点渗透在平时的知识复习中,促进学生学会以理论知识来说明社会实际。此外,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还要反映新课程强调的生活化特征,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或富有我省特色的大事组织教学与复习。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多向思维能力。为此在今后的高考复习中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改变满堂灌、注入式的陈旧教学方式,克服死记硬背的做法,增加实践环节,联系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在教学改革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如在复习“正确认识人民币升值问题”时,可联系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的现实,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从而得出“人民币升值有利也有弊”的结论。
(四)掌握高考应试技巧,做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高考政治主观题有多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由于福建省高考实行自主命题,要提高辨析题的应试技巧,我们需要对往年各地高考和省质检的试题给予充分的重视,熟悉命题特点,发现基本规律,提高应试的针对性。在运用这些试题训练时,要强化审题、答题方法的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审题技巧。对学生的答题规范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在试题的讲评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分析审题、答题的得失,吸取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福建省教育厅高考考试说明编写组.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M].福建:教育出版社.
[3]熊育高.巧解“辨析题”[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