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附子丹参在黄疸中的临床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附子丹参在黄疸中的临床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黄疸一病首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又《灵枢・论疾诊尺》篇说:“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临床诊断依据,中医辨证分为阳黄、阴黄两型。笔者自1998年至今,诊治黄疸病数例,随症加入附子丹参,每获良效。

配伍附子、丹参提高机体免疫力附子性热,走而不守,能振奋人体阳气,行于三焦;丹参色赤通脉,味苦微寒,有凉血消痈,活血祛瘀之功。

例l:患者,女,24岁,产后3个月,右上腹上不适,小便黄5天多。述近期易感冒,纳谷不香,食后反胀,头重身困,口苦恶心欲吐。在当地以黄疸治疗半月余,黄疸减轻甚微。故来我处就诊。查:形体适中,巩膜黄染,腹软,肝区叩痛,肝肋下4cm,舌苔黄腻、脉弦数。肝功:总胆红素120μmol/L,直接胆红素28μmol/L,谷丙转氨酶650U,乙肝表面抗原(-),白蛋白50g/L,球蛋白25g/L。B超示肝脏大小正常,回声增强。辨证属阳黄,湿重于热型。考虑产后血虚,身体未恢复,又感时行之邪。前医虽用祛湿退黄之品,但黄疸不退,可能是苦寒之品伤及脾阳,致湿凝滞。仍用退黄方中加入附子、丹参。处方:茵陈20g,大黄10g,栀子15g,焦楂20g,金钱草20g,郁金12g,柴胡12g,丹参20g,白附片10g,黄连5g,滑石18g,陈皮10g,鸡内金20g,白术(土炒12g)。方中茵陈、大黄、栀子、金钱草、滑石利湿退黄;郁金、柴胡疏肝理气,意在木郁而达之;焦楂、白术、鸡内金、陈皮健脾;丹参凉血、活血;附子配黄连,温化湿热。4剂后,肝功(总胆红素18μmol/L,直接胆红素5.8μmol/L,谷丙转氨酶38U)恢复正常。前方随症加减,连进5剂,后以四君子汤改汤为散,巩固疗效。

例2:患者,男,28岁,因脓胸住院。常规肝功能检查,乙肝表面抗原(+),核心抗原(+),总胆红素28μmol/L,直接胆红素7.2μmol/L,谷丙转氨酶80U,白蛋白52g/L,球蛋白25g/L。脓胸痊愈后(X线提示患侧肺不张),邀余诊治。自述头晕倦怠,纳差,整日欲睡,小便略黄,口淡。查体:形体消瘦,目晴不黄,肝区轻叩痛,腹软,无压痛,辨证属阴黄。方用茵陈术附汤加味。处方:茵陈20g,白术(土炒)20g,白附片8g,干姜8g,肉桂5g,炙甘草10g,丹参20g,鸡内金20g,焦楂20g,沙参10g,桔梗10g,杏仁10g。每日1剂,同时给予猪苓多糖肌注。连服20余剂后,肝功各项指标转为正常。再以小柴胡汤加白术、焦楂、鸡内金、怀山、桔梗,改汤为散,巩固疗效,服用2个月。现能参加体力劳动。

配伍附子、丹参能改善肝微循环现代医学认为,肝病的发生是肝细胞变性、坏死的基础上,继发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和弥漫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反复交错进行,结果使大量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肝内血液循环障碍是本病的发病基础,所以在治疗该病中,除常规辨证施治外,常配伍活血化瘀药物,以提高药效,缩短疗程。

例3:患者,男,48岁,因腹胀、右上腹不适半年,加重3天就诊。述半年前因不易消化之饮食,引起腹胀,纳差。在当地乡村医生处治疗,症状有所减轻,但反复发作。3天前腹胀加剧,右上腹闷痛不适。查体:形体略消瘦,面色灰暗,腹轻度膨隆,移浊(+),肝未扪及,舌苔白微腻、舌质淡,脉弦细。B超提示腹腔少量积液,肝脏略小于正常,回声增强,脾脏大。肝功能检查:乙肝表面抗原(+),核心抗原(+)、总胆红素27μmol/L,直接胆红素8.5μmol/L,谷丙转氨酶225U,白蛋白25g/L,球蛋白48g/L。中医辨证为阴黄,尚有向积聚、蛊胀转化之可能。方用茵陈术附汤加味。处方:茵陈15g,白术(土炒)15g,怀山20g,茯苓20g,泽泻12g,白附片10g,丹参20g,鳖甲(醋炙)20g,柴胡10g,当归12g,石斛10g,龟板(清炒)10g,陈皮12g,焦楂20g,鸡内金20g,肉桂5g,赤芍10g,草蔻10g,前仁10g。2剂后,腹胀消失,饮食好转。B超提示:腹腔积液消失。方中病机,去前仁、泽泻,加减连服30余剂。肝功能检查:乙肝表面抗原(+),白蛋白38g/L,球蛋白25g/L,其余各项指标正常。后以香砂六君子汤加活血化瘀之品制成散剂服用半年,现已生存6年。

配伍附子、丹参,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笔者从1998年至今,共诊治黄疸病43例,其中男28例(占65%),女15例(占35%)。随机将43例分成2组,治疗组22例,配伍中加入白附片、丹参。结果显示:治疗组转氨酶黄疽指数在lO天内下降至正常值者达80%;对照组须2周才能降至正常,且降至正常值的例数在70%左右。

讨 论

黄疸之病从张仲景著《金匮要略》云:“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病,痹非中风,四肢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害,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临床分型为阳黄、阴黄。

治疗时,宗《金匮要略》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配伍附子,性味辛、热,归心、脾、肾经,能振奋人体阳气,虽病湿热,但湿得温而易化,兼可防苦寒之伤及脾阳。脾喜燥而恶湿,得附子,则脾气健运,使正气盛,而邪自出,符合经文“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旨。丹参其性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能活血补血。现代药学研究,丹参含有脂溶性非醌类成分(丹参酮I、ⅡA、ⅡB,丹参酮等),能改善微循环,有抗凝、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加入丹参一则有凉血之功,二则有活血、改善肝微循环之作用。

故临床运用配伍附子、丹参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肝之微循环,从而缩短疗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