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宋词中的颜色词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宋词中的颜色词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古典韵文中对于颜色词的使用非常丰富,宋词尤甚。汉语的颜色词经历了从古至今的发展,除了描写颜色本身以外,还承载着许多颜色义之外的语义内涵与功能,并在使用中通过各种语义结构表现出来。本文选取宋代词作这一古典韵文的经典文体为语料,一方面对其中颜色词的表层结构进行分析,进而深入发掘其深层的语义内涵及表意功能;另一方面通过与唐诗中颜色词使用情况的对比,并从宋词的特定文学体裁出发,结合具体数据和实例,说明颜色词在宋词中使用的特质。

关键词:宋词;颜色词;语义结构;表意功能

我国古典韵文的文学语言以其丰富的词藻和优美的韵律带给我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宋词的创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宋词仍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极高的艺术享受,并对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及文学语言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我们研究汉语特别是汉语文学语言的一座巨大宝库。

以往对宋词的研究多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作品的意境或写景抒情的创作手法等,少有语言学的视角。而对其中颜色词语的关注,多年来也只出现过少量例举式的文章,如吴宏一的《唐宋诗词中的颜色字》,赵雪沛、陶文鹏的《论宋词绘影绘声的艺术》。日本学者较早关注到了中国古典韵文中的颜色词使用,如中岛敏夫的《对李白诗中色彩字使用的若干考察》,但也仅限于唐诗中李白的作品。

在当今各学科之间交流增强、跨学科视野优势日益显著的背景下,对于同一材料的不同视角的观察往往显示出独有的新意。宏观的角度看,无论是文学还是语言,都是人类社会的现象,即社会性才是其本质属性。颜色本身是自然现象,但每每进入语言表达,往往显示出一定的人文主观性。我国古典韵文中对于颜色词的使用非常丰富,宋词尤甚。虽然孤立地看每一首词作都是作家的个体创作,但一个时代的词作汇集在一起,则能够反映出整个时代相关的种种,包括语言使用中的某种社会整体倾向。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宋词中的颜色词进行研究。其一,从语言学层面观察宋词中颜色词的使用结构,分析颜色词语的语义结构、表意途径等特点;其二,从文学体裁、题材和审美文化方面,分析颜色词的表意功能,发掘语言使用与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颜色词在宋词中的语义类型

颜色词在《全宋词》中主要以两类形式存在,一是颜色词在句中单独使用,如“黄似旧时宫额,红如此日芳容”;二是颜色词与其他词构成含彩词语,如“他年黄盥老,访我清溪醉”中的“黄阁”。

颜色词在这两类形式中,所传达的语义各具特点。

从语义内容上看,颜色词在这两类形式中所传达的语义信息量并不对等:

1.单用于句中的颜色词在语义上主要是描写颜色或直接转喻具有相应颜色的某事物。同时,常见的几个基本颜色词转喻的事物往往较为固定,即颜色词常转喻有限的几类事物,呈现出一定的程式化倾向。

如:

例(1)梅花,君自看,丁香已白,桃脸将红。

“白”“红”作谓词,用于描写颜色。

例(2)凋红减翠,正是清秋杪。

例(3)明朝一棹人千里,多少红愁与翠颦。

颜色词“红”转喻时常指“花”如例(2),或者指“女子”如例(3),

颜色词“青”转喻时常指“树枝”如例(4),“山峰”如例

(5),或者指“人的鬓发”如例(6),

例(4)壹盘翠跃,掩映平林寒涧。

例(5)看排闼壹来,书床啸咏,莫向惠峰去。

例(6)两鬓可怜壹,只为相思老。

以上三例中的颜色词“青”,虽从字面的直意看,均可理解为“青色”,但其实指的事物是不同的:例(4)中“壹盘墨跃”实指“青翠的树枝或枝叶盘错生长”;例(5)中“排闼壹来”实指“青绿的山峰迎面而来”;而例(6)中“两鬓可怜壹”则指的是“两鬓青黑的发丝”。

颜色词“白”单用于句中时,除了描写事物的颜色外,也往往直接转喻具有白色特征的事物,如,

例(7)君举自,我频釂。

例(8)春风里,种他红与白,笑我懒中忙。

例(9)黑白纷纷小战争。几人心手斗纵横。

例(10)九十日春,三千丈发,如此愁来自更长。

“白”分别在例(7)中转喻“酒”,例(8)中转喻“花”,例(9)中转喻“棋子”,例(10)中则指“白发”。

2.由颜色词构成的含彩词语所能表达的语义往往超出了颜色义本身,可以表达颜色义之外的联想义、文化义等等。如,

颜色词“白”构成的含彩词语“白社”“白屋”“白身”:

例(11)访鸟衣,成白社。不容车。

例(12)东林白社,依约认前缘。

例(13)白屋到横金,已是蟠桃结子。

例(14)不见彭余朱李辈,总是白身人作。

以上各例由“白”构成的含彩词语中,“白”的语义更加丰富:“白”的本义即白颜色,从古代染色技术的角度看,“白”也有未染色的、未经修饰的意思。

古人的住所,有的是经过修饰的雕梁画柱、朱门绿窗,有的人家则没有财力或地位去装饰住所,于是住的地方就称为“白社”“白屋”,如例(11)、(12)、(13)。

古人也会将这种“某事物是否附加上它物”的意思,与“人的地位财富状况”进行一种认知上的对应。一个人做了官,可以说是“官位加身”,那么没有官位财富加身的人,就成了“白身人”,如例(14);

“白”既可表示未经修饰,也可表示人无财力、无地位的状况。于是“白”引申出了“无名无利”的涵义,与“富贵”“名利”相对立。因此,“白屋”“白社”“自身”中的“白”,并不表现颜色,而是表达从颜色义“白色”的“未染色、不加修饰”的特点,联想到“未附加上财富、名利”,即“无产、位低”之含义。

又如,颜色词“青”构成的含彩词语中,“青”除了描写颜色的状态或变化外,往往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涵义,如“青阳”“青炜”:

例(15)殷勤踏取青阳,风前花正低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