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简明古汉语字典》看中小型辞书编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简明古汉语字典》看中小型辞书编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以其他中小型古汉语辞书为参照,拟从收词、释义、注音、编排、引例等五个方面审视《简明古汉语字典》,通过对其特色与不足的分析,意在引起使用者的注意,同时也为中小型古汉语辞书的编纂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 编纂;释义;查阅;互见

随着汉语热潮在全球的兴起,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是阅读还是研究古代文献,都离不开专门的古汉语工具书的帮助,而使用者中等文化者居多,他们往往不会去购置大型古汉语辞书,也很难接触到《诗词曲语辞汇释》此类专著,于是中小型古汉语辞书有了更广泛的用武之地,也越来越凸显其使用价值,并且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现行众多中小型古汉语辞书之中,《简明古汉语字典》就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部。

《简明古汉语字典》(以下简称《简明》)编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参与编写的是四川大学的张永言、杜仲陵,向熹等六位先生,1986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初版以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也曾于1988年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因其优秀的编纂团队,严谨的编纂态度,明确的使用定位,鲜明的编排特色保证了它的科学性、权威性、知识性和查考性,成为了中小型古汉语辞书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部辞书,也成为大中专院校古汉语专业学生和社会上文学爱好者学习古汉语的好帮手。但是经过长期的使用,它存在的一些不足也逐渐的凸显出来。本文试从其收词、释义、注音、编排、引例等五个方面入手,对其特色和不足进行举例分析,不仅希望引起使用者的注意,也为中小型古汉语辞书编纂提供一些意见。

一、古汉语辞书的收字是编纂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编写标准和不同的使用者对象都会导致收字的选择不同。差异不仅是收字的规模,更是指收哪些字,不收哪些字。《简明》的编写者在收字的选择上是经过仔细的斟酌的,某些字词的选入甚至可以说是匠心独运的。

首先,《简明》共收录字头8500多个,收录复音字6000多,不仅收双音词,也收了不少三音节词以及四音节成语。《简明》的一个鲜明特色是所有的字头均使用繁体字,后以括号分别标柱简化字。辞书使用繁体字字头对古汉语的学习者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很多汉字的意义往往包涵于繁体字字形中,通过对字形的分解就可以了解很多汉字深层的意义,这是由汉字的特色,也是由汉字的性质决定的。繁体字中蕴涵着的众多汉文化的积淀对古汉语学习者来说也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另外,使用者在长期的查阅、使用、繁简对照过程中也会循序渐进,更好的认知繁体字,从而在古文献的阅读中能得心应手。

再者,在现今通行的众多古汉语辞书中,多存在“头重脚轻”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古汉语范围。如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以下简称《常用》)第四版的说明中就提到:“所谓古汉语,不包括汉译佛典,六朝笔记,唐宋诗词以及近代戏曲小说。”其实这种提法过于严苛,因为作为中小型古汉语辞书的使用群体,往往接触更多的恰恰就是这些作品,虽然先秦群经诸子和两汉传世文献是古汉语文言的基础,但是古白话也是不容忽视的材料。对这些材料涉足不多是众多古汉语辞书的通病,在这一点上《简明》力排众议,独树一帜,收录了众多相关字头,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查阅传统文言,也可以翻查佛典、诗词、戏曲小说中陌生的字词。如:“比丘”出自梵语bhiksu的译音,佛家指出家修苦行的男子。再如:“乘”字,《简明》收录其佛教教派或教法,如“大乘”“小乘”之意,这些意义众多辞书都不收。在阅读《水浒全传》第二十三回时碰到【鳌山】一词,翻查众多辞书皆不得解,《简明》“鳌”字条下收录,意为“叠成山形的花灯”,于是才恍然大悟。

异体字的收录是否合理也是评价一部辞书优劣的重要标准。所谓异体字的定义是指字音字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一组字,由于汉语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组成,而意符所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所以古汉语中异体字是非常多的。在收录异体字的处理上,既要考虑到其客观存在,又要方便使用者分辨和学习。另外在处理异体字的分合上涉及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即:往往异体字的意义只在部分义项上适用,哪些字可以视为异体字放在一个字头下,哪些应该分开串讲。《简明》对此的处理是十分聪明的,它将最常见的一个异体字作字头,其他加圆括号附后,只适用于部分义项的异体字在左上角加义项序码标明。如“荜”和“筚”皆表示用荆条、竹子等制成的东西,字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可置于同一字头之下,而“筚篥”是仅属于“筚”的词,虽收录但与“荜”无关,因此在“荜”字左上角加义项序码①标明,这样对异体字的处理让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二、《简明》在对注音的处理也是非常有想法的,特别表现在它增加了“旧读”和“又读”这两个处理,即不仅标柱普通话拼音,还对可供参考的又音和旧读斟酌收录,用“(又×)”和“(旧×)”标明,另外还对古入声字进行了标柱,在字的右下角加小三角符“”标明。

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往往有很多地方现在我们读起来会觉得不合韵,拗口,这些往往都是因为存在古今读音的差别,查阅到韵字的多种读音有利于增进我们对古人平仄要求的理解。在杜甫《重过何氏》这首诗中,“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简明》注“茗”旧读“mǐng”,否则仍读“míng”则明显不合韵。

在对字音的考释方面《简明》也做了很多工作,力求读音准确的同时贴近实际,例如“口吃”的“吃”很多辞书都注为阴平“chī”,而《简明》却注为“jí”入声。查阅《康熙字典》,“吃”可读①居乙切,《说文》:言蹇难也,即口吃,当读若“结巴”的“结”。因此可知读“口吃”为阴平是积非成是的错误,大悖于实际的读音。同是“吃”字,当放在【吃吃】“笑声”里面的时候当读作什么?《常用》注为“qīqī”,《简明》注为“gégé”,查《康熙字典》得知此音应读②欺讫切,今音应保留其舌根音的读法,因此看来又是《简明》更加准确。

在对多音多义字的处理上,《简明》用序码???等分别标柱拼音,并且在各自读音之下为该字作解释,使得使用者清晰的获知某字的某音表达某义,而不会在阅读中因混淆字音。例如“差”字为多音多义字,共有6个不同读音,13个不同的义项。若混在一起解释很容易让人出现记错读错的情况,对此《简明》的处理是分别用{一}{二}{三}{四}{五}{六}6个序码分别标示“chā”“chà”“chāi”“chài”“cī”

“cuō”这六个读音,并分别在序码对这六个读音所表示的意义进行解释。如{三}差chāi就表示“选择,挑选”和“派遣”两个意义。这样的处理让人对多音多义字的音和义都有了直观的认识和深刻的印象。

三、释义是一部辞书的灵魂,也是评价一部辞书优劣的关键所在,《简明》的编者十分重视释义的全面性和精确性,着力探求本义,在义项分合和补增前人失收义项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工作,从整体上来看,《简明》取材广泛,源流并重,义项多,释义直观通俗,有着很强的实用性。从细节上来看,无论是词义的把握还是语言的表述都是下足了功夫,并在编纂的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前人的专著,如《诗词曲语辞汇释》和《助字辨略》,从而使这本辞书的释义新意众多,权威可靠。但是白璧微瑕,它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作为中小型古汉语辞书,在收词释义方面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应当有所取舍,更加注重义项的系统性。《简明》在一些字词的是释义上义项分立过于细密,有的又未体现义项之间的引申关系。

例如“爱”字条下,《简明》分别列①喜爱②友爱③男女间有情④仁爱。显得过于累赘,其他大部分辞书“爱”字均释为“爱”,此处不避本字反而更加妥帖,也不会给读者带来误解。再如“病”字条下,《简明》分列“重病”“有病,生病”“病情加重”三个义项,应当作为差别较小的均放在同一义项中,并体现义项之间的引申关系,《常用》对此的处理就值得借鉴:①病情加重(本义)泛指病,生病引筋疲力尽。并在后面设【辨】病,疾,就更锦上添花了。

另外,《简明》在其凡例中指出:义项排列原则上按字义引申关系排列或以常见义列前,其余意义列后。先且不说此原则本身存在模棱两可的问题,就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简明》也往往并未严格遵守,义项排列往往比较随意,让使用者不知孰为本义,孰为引申义。这种情况在《简明》中是非常常见的,试拈出一例:“病”本义是指“病情加重”,《说文》:病,疾加也。《简明》却将“重病”列在首位,表示本义的“病情加重”列在其后,让人不明就里,若强说“病”的“重病”之义更加常见恐怕缺少说服力吧,其实恰恰正是由“病情加重”引申出“重病”之义的。

再如“长”字条,“长”本象形字,象人披着长发的形状,以具体表抽象,表示“长短”的“长”,本义应该是与短相对。而《简明》将“长度”之义放在首位,让人误以为“长”的本义是“长度”。这个问题几乎通贯全书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四、与释义相对的就是引文例证,选取例句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使用者更加直观的了解字义,《简明》在这方面特色鲜明,例证不拘泥于时代,取材广泛,很多明清小说和戏曲中的例证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又不失典型性,减小了阅读难度的同时加深了使用者的印象。常见义项引用一两条书证即止,而鲜见的字义则用多条例证。

但有一个问题似乎值得注意,即《简明》选取的例句中的生僻字大多缺少注解。作为中小型辞书,使用者多为中等文化水平,选例宜应尽量使用句式简单,意义明确的语句,如若实在需要用长难句,应该在句末稍作注解,不仅减少了查阅过程中二次查阅的麻烦,而且这些随文注释也可以让使用者得到额外的收获。《简明》的引例虽偶有注解但是明显不够,如“绌”字条下①粗缝。《史记・赵世家》:黑齿雕题,却冠秫绌,大吴之国也。虽稍有注解,但是使用者仍会不明其义,原来“黑齿雕题”是古代吴越人与婚姻相关的一种习俗,最起初是男女以左上门牙为定情信物曰“黑齿”,男性在女性额头上画家族图腾为“雕题”。头戴长针粗缝的鱼皮帽为“却冠秫绌”。此例句难度不小,《简明》的注解明显不够,让大多数使用者不明所以,宜在后面用括号加注“(古代吴越人婚姻习俗)”。

再如“”字条下③炊黍稷;做饭。《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视爨于西堂下”“爨”字难认,该例后无任何注释,翻查其他辞书,《常用》恰好也用此例,但《常用》不仅在“爨”后面加括号注了汉语拼音(cuàn),而且在例句之后加了注解(“爨:烧火做饭”),这样一来不仅让读者一目了然,也省去了再去翻查的麻烦。

五、辞书的编排设计也是关系辞书实用性和便捷性的重要环节,好的编排设计既大方美观又方便查阅,作为中小型古汉语辞书,合理美观的编排设计会更受使用者青睐,《简明》在编排上存在的几个小问题给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不便,这几个问题也是十分值得注意的。

《简明》凡例中提到:“本字典按音序排列字条,多音多义字一般排在现在比较常用的一音之下。”这一原则本身就很难落实,因为很多多音字很难分辨它的哪个读音更加常用。例如“长”有“zhǎng”和“cháng”两个读音,哪个更加常用就很难说清。而且在落实这一原则的过程中《简明》亦存在偏误,例如“没”字在“méi”下居然查不到,原来排在了“mò”之下。“臭”字不在“chòu”下排在了“xiǜ”下,这个问题非常常见,《简明》这一编排原则的初衷本是为了“以省篇幅”,却给读者带了很多的不便,实在是得不偿失,因此多音字仍应该另设参加条目,方便查阅。

再者,当利用部首目录查生字的时候,同一个部首,因繁简不同居然标在不同的页码。如查“马”部字在107页,107页却没有一个“马”部字,原来都排在了“”部,于是又只能重新查找“”部,实在让人感到奇怪。既然选择用繁体字字头,就应该考虑到部首检字表和一般辞书不同。

从总的来说,《简明》是一部有代表性的中小型古汉语辞书,它特色鲜明,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中小型古汉语辞书的编纂过程中有很多地方可以对它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蒋宗许.评《简明古汉语字典》[J].词典研究丛刊,1989(10).

[2]史建桥.两部有特色而实用的古汉语字典[J].辞书研究,1995(6).

[3]时永乐.《简明古汉语字典》的特色与不足[J].辞书研究,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