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给作文材料穿上花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给作文材料穿上花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文是为了达意。要作文就要先立意。立意是行文的出发点,也是行文的终极目的。立意有无价值,深刻、新颖程度如何,往往是衡量文章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尺。所谓立意,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见解、提出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文本的全部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思想和写作意图。

可以说,散文是立意的艺术。在散文家笔下,小花小草,有意则灵;一木一石,有意则神。只有作者独具慧眼的发现,才能化腐朽为神奇,给读者审美愉悦;只有作者智慧灵性的注入,才能让读者在平凡中发现非凡,获得惊喜。所以,散文立意的精彩与否,决定文本境界的尊卑,品位的高低,体现在学生考卷上,会影响学生作文得分的高低。然而,立意能力绝不是生而就强,而是要经过后天的训练。作为老师,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就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立意能力。

一.升华学生“炼意”的人格品位

清人叶燮在考察了许多文人、诗人的诗文后说,“无不文如其诗,诗如其文,诗与文如其人”,可见文与诗一样,是最能体现人性、人格的文体。人有人品,文有文品,人品决定文品。人品由人的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意志毅力等因素构成,包括正义、勇气、责任、同情等良心机制的构成。《捕蛇者说》的思想情感与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一脉相承;《一件小事》是对自己灵魂进行的无情的拷问。朱自清的《背影》,传递出了生命中无计回避的感伤与无奈,深深地触动了读者。

日本政府“购买事件”,让中国人民义愤填膺,我校学生要求游行,没有得到批准,于是,有的学生在学校的醒目处张贴标语:“我愿把我校的所有老师全部拿去换回。”

面对学生的不解,在课堂上我首先肯定学生的爱国热情,赞美他们匹夫有责的忧国情怀,然后组织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让学生明白高中学生爱国的最好方式是搞好自己的学习,学到本领才能像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爱国志士一样为国出力,让祖国越来越强大,当今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靠蛮力而是要靠智力。讨论后学生在黑板上写道:我愿插上知识的翅膀像大鹏鸟一样展开羽翼护住!

学生对待老师前后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能够客观地看待事物,理性地思考问题,这是现代人应备的品质。我们既要培养学生从“大我”的角度去关注、参与客观世界的活动,也要培养学生对自我行为的判断能力,提高自我思想境界、心性修养的自觉意识。也只有提高道德审视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们才能向上、向美、向真,实现人格自我完善,激发自己及他人关注美与丑、善与恶。

所以,审美水平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决定散文审美价值的关键因素。有了审美意识的加入,感知世界的过程就变成了欣赏世界的过程和热爱生活的过程。这种精神上的愉悦,对作者是一种良好的陶冶。所以,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从审美的角度去感知世界,就会获得精神愉悦,并会以此来感染人,愉悦人。

请看我给学生提供的一则材料:有一天,我在小区看到几个小孩子一齐晃动一棵小樱花树,这时,走过来一位中年男子,大声喝斥:你们几个小孩子干什么?你们会把小树晃死的。

作文课上,我把这则材料拿到课堂上给同学们加工,我要求同学们从人性的角度给这则材料进行包装,使它具有审美的功用。

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人性是复杂的,人之初、性本善作为文化基因已深深地融进了我们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并时不时地开出美丽之花。一群小孩围着一棵美丽的樱花树拚出吃奶劲在使劲的摇啊摇,一位中年男人缓缓地走了过来,说:“孩子们,你们这样摇晃这棵小树,它会疼的!”孩子们立即松开了手,现出愧疚之情。我看到那一幕,很受感动,仿佛觉得人性的美丽之花开满了整个园子。

这位学生对我所提供的作文素材进行了艺术的加工,从而,让一则看似没有什么价值的材料闪现出独特的姿韵,把它融入到中国文化的风韵中,用诗化的语言创造出优美和谐的意境,让人赞叹不已!

所以,有了高水平的审美眼光和很强的审美价值观,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变平凡为非凡。这样看来,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需要让学生了解有关美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加强审美实践活动,培养审美感觉,积累审美经验。

二.提高学生“炼意”的思维能力

立意需要考虑新颖度、可接受性、普遍性意义等等。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能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与惊奇。但是,我们不能为了求新而忽略受众的感受,还要考虑到它能否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我提供的训练材料:我家住在二楼,有人总会将各种垃圾丢在门楼上,找物业,物业束手无策。我贴了一张告示:此处禁止丢垃圾!没有效果。我又贴了一张纸条:在此处丢垃圾可耻!但成袋成袋的垃圾仍然出现在门楼上。东北风吹来,一阵阵难闻的气味让我忍无可忍,于是我贴了第三张纸条:在门楼上丢垃圾,全家不吉利!中饭前贴在窗子的玻璃上,中饭后纸条就被人揭了,垃圾也没有了。几个月过去了,再也没有人把垃圾丢在门楼上了。

就这则材料,我让同学们从立意的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注意考虑丢垃圾人的感受。经过简单的讨论,有个学生说,乱丢垃圾固然可恨,你张贴的那张纸条虽然也起到了应有的效果,但丢垃圾人的情感有可能遭到伤害,由于他有可能接受不了此条标语对他家人的诅咒,说不定他会在心里也诅咒你(全班大笑)。我建议改一下说法,不在门楼上丢垃圾,全家吉利!

这位同学仅仅挪动了一个字,意思也没有什么变化,但火药味明显减弱,语句的毒性减少了许多,劝谏意味增浓,可接受性也增强了许多。

写作是以接受为目的,写作者必须要考虑读者,读者不仅是接受者,也是合作者,创造者。所以,我们在训练学生立意的时候,在教会学生对客观外物的情意蕴涵进行美学审视的同时,还要注意它能使人愉悦而不是使人厌恶,从而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三.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戴师初认为:“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这就告诉我们,意是有层次的,可以多层次求索以求深刻。在确定散文立意时,要在体验生活,获得灵感感触的基础上,进行情感化的孕育,然后去粗取精,反复锤炼,由表及里,层层开掘,发现其具有代表性层面的、普遍性意义层面的和哲理层面的等各层面的深刻内涵,升华立意的品位。

1.多角度立体拓展。

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照,就会获得不同的立意。那些不同凡响的立意,也常常在这样的变角、变位的审视中诞生。运用虚实结合的联动联想,就有可能获得满意的立意。

如以《我喜欢这种感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就可以运用这种虚实结合的联动方式立意。此题较为实在但并不十分具体,给考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文题中的“喜欢”是思想感情,为虚;“这种感觉”是具体规定。我们可采用“虚――实――虚……”的思维方式进行联想:“我喜欢这种感觉――在林中漫步的感觉――描绘林中漫步的美好……――走在林间,听着这自然的低语,我不禁陶醉了――秋叶――秋的寂寥的感动――古人―― 我喜欢这种感觉,在如诗般的秋林中漫步的感觉。”

还可采用“实――虚――……”的思维方式:“晚饭后,我在房中做作业……和父亲聊天……给我带来浓浓的温情,他的话,像软软的棉花似的,扶荡着我的心,每次,与他谈话后,我的心情都会非常好――不管怎么说,就是对他与我谈话的那个时刻,有一种莫名的喜爱。这个星期天晚饭后,父亲又会与我谈些什么呢?我期待着。”

《我喜欢这种感觉》这种题目较具体,但有些题目很抽象,比如:凝望,这就需要将虚的概念具象化,再从具象化的素材中进一步提炼某种抽象的“意义”,我们把联想出来的“意义”,进一步发散拓展,与更具体实际结合,并在具体的实际中进一步深化或升华,我们对“命题”认识,就不再是肤浅的,文章也就有骨头,有肉,有灵魂。

采用“实――虚……”进行构思:“村头的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可母亲的身影却还一成不变……――母亲啊,我不明白,您那么执着,近乎顽固,您到底在凝望什么?您到底还在渴望着什么?……――您到了村头,淡淡地说,你看看吧?

我看看,看什么?什么也看不到,除了那无边无际的绿麦涛。

你终于不再凝望前方,看了看我,眼神淡漠,即聚了焦。淡淡地开口,你和你爸会从那一条路走回家,看着你们走过的路我便会很踏实。”

2.多层次纵深开掘。

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多层面思考立意。不仅是议论文可以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立意,就是散文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立意。

还是以《我喜欢这种感觉》为例:“……也许,再也无法回到老家,但老家给我那种温馨的感觉,我很喜欢,无法割舍……喜欢老家蚀锈的大门……喜欢老家屋旁的池塘……想念老家的那些人、那些事……多想回到老家,再体验我喜欢的感觉。我会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把眼泪擦干,全心全意为明天付出。因为,逝去的已追不回……”这篇文章虽然是散文,但它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立意,从自己独特的感受出发,寻找独特的立意角度,充分展示了小作者的智慧、才华。

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掌握一些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唯物意识、辩证意识、系统意识等等,教会学生学会科学地看待事物,分析事情。与此同时,还要想方设法丰厚同学们学识积累,因为“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立意就像是军队的统帅,没有统帅的军队,只会是乌合之众。有了明确的立意,你才能去考虑运用什么样的营构方式、表达方式、文体风格来恰当地达情达意,也就才会有精彩的文本建构。作为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成为作文“炼意”高手。

胡生友,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宿迁。责任编校:王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