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海省湟水峡口水电站可行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海省湟水峡口水电站可行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湟水流域干流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通过峡口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水文、地质),认为峡口水电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均无复杂情况;区域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历史上无强震发生;基本达到峡口水电站建设的要求。

关键词 湟水峡口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水文;地质;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 TV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246-02

湟水流域干流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西电东送措施的提出,湟水流域水电资源开发,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峡口水电站是为了充分利用湟水干流水能资源,缓解当地用电紧张局面,改善青海东部电网结构,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而兴建的项目,该文是峡口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水文和地质部分。

1 水文

水系内干流共有7座水文站,测站分布较密,建站时间多为20世纪50—60年代,资料的系列较长。湟水民和水文站建于1940年,是湟水在青海境内的主要控制站,也是湟水流域建站最早的水文站。完整的实测水文资料始于1940年。测站控制面积15 342 km2,测站一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管理,资料可靠,符合国家行业规范有关要求。峡口水电站站址位于民和水文站上游2 km处,区间无大的水量加入和引出,水文分析直接采用民和水文站实测资料,不进行修正。

1.1 设计年径流

对民和站1950—2000年51年径流系列进行分析。民和站多年平均流量52.3 m3/s,径流量为16.5亿m3,丰水年(P=25%)、平水年(P=50%)、偏枯年(P=75%)、特枯年(P=95%)的年径流量分别为19.2、15.7、12.9、10.1亿m3。民和站年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历年最大年径流量31.12亿m3(1961年),历年最小年径流量7.089亿m3(1991年),历年最大最小相差4.39倍,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0.30[1]。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连续最大4个月径流量出现在7—10月,占全年径流量的59.1%。最大月径流量出现在8月,占年径流量的17.0%,最小月径流量出现在1月,占年径流量的3.7%。

1.2 洪水

民和水文站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实测洪水资料系列已超过60年,并有较完整的历史洪水调查资料,可直接应用实测资料和历史调查资料进行洪水分析。经分析百年一遇洪水流量1 680 m3/s、50年一遇洪水流量1 570 m3/s、30年一遇洪水流量1 480 m3/s、20年一遇洪水流量1 220 m3/s、10年一遇洪水流量1 010 m3/s[2]。

1.3 泥沙

湟水是黄河在上游的一条多泥沙河流,湟水流域也是青海省主要水土流失区。湟水青海境内控制站民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16.5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1 650万t,多年平均含沙量9.98 kg/s;湟水西宁站多年平均径流量10.2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343万t,多年平均含沙量3.46 kg/s。湟水79.2%泥沙来源于西宁以下地区,61.7%水量来源于西宁以上湟水上游地区,湟水具有水沙异源的特点。

1.4 气象

峡口水电站位于民和县城西约4.0 km处松树乡境内,坐落于湟水河南岸Ⅱ~Ⅲ级阶地上,气象条件与川口镇相似,直接采用民和县气象站资料。区内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海拔高程在1 780~1 810 m之间,区内多年平均气温7.9 ℃,极端最高气温35.8 ℃,极端最低气温-23.6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331.4 mm,80%的年降水量集中在6—9月。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气温较高,秋季凉爽,冬季寒冷而漫长,寒冷和干旱是地区主要气候特征。多年平均蒸发量1 852.9 mm,无霜期138 d,最大冻土深86 cm,平均风速2.5~3.1 m/s,主要是东风和偏东风,区内日照时间长,日照辐射强,年日照时数2 800 h。

1.5 冰情

据湟水民和站水文资料统计,初冰日为11月14日,终冰为3月16日,河水不存在封冻情况,仅有部分岸冰和流冰存在。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增大,河道流冰和岸冰越来越少,结冰期时间也大大缩短。由于电站站址海拔相对较低,上游河道又有西宁等市、县的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所以游河段冬季水温有一定升高,在大多数年份河道有岸冰而不封冻。

1.6 枯水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最高的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农业灌溉用水量的增加,最枯水量次数明显增多,主要集中在灌溉期3—5月。根据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最小流量为7.18 m3/s,最大为24.0 m3/s,最小为0.042 m3/s。

2 工程地质

2.1 区域地质背景及地震烈度

峡口电站址位于祁连山皱褶系的中间隆起带之内,其3级构造单元是民和盆地。站址位于民和盆地最上部位边缘的老鸦峡谷出口。民和盆地为一断陷盆地,外观呈棱形,目前该盆地整体呈上升趋势,表现在湟水河谷阶地Ⅰ~Ⅳ级均为基座阶地,第四系覆盖层较簿,阶地前缘均有陡崖。第三系地层从盆地两侧向中央由陡变缓直至接近水平状[3]。根据地壳活动迹象可以证明,站址位于相对比较稳定的地块之上。按国家地震局1990年版地震烈度区划图,站址的地震烈度为7°。

2.2 各建筑物的地质条件

湟水干流从民和盆地腹部通过,至闸址区穿过老鸦峡汇入民和盆地,闸址正好位于民和盆地的边缘,因此在地形地貌上显示了盆地沉降区(相对的)和老鸦峡上升隆起的过渡性质,其分界线基本上就是闸址区。

水闸区主要有震旦系中统结晶灰岩、第四系上更新统aLQs黄土与砾质土、第四系全系统Alq34砂砾卵石层,其工程地质性质差异性悬殊[4]。

2.2.1 震旦系中统结晶灰岩。分布于水闸左右两岸及闸基,其化学成分以CaO和MgO为主,在50%以上,是具有可溶性的,多以方解石、白云石存在于结晶灰岩内,常沿晶面与解理面进行裂开和风化,属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呈巨厚层至厚层产出,产状为40°~88°SE∠4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