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产后艾灸治疗产后病15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产后艾灸治疗产后病15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产后病;艾灸;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3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80-02

本人对2007年1月1日到2011年6月30日以来,我镇管辖正常分娩及流产的产妇,进行产后随访,对出现产后虚弱,产后身痛,产后病的150名产妇进行了产后艾疗,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50例患者,均为我镇2007年1月1日到2011年6月30日我院分娩及流产的产妇,均为女性。其年龄均在20岁至45岁之间,其中20-25岁42例,占28%;25-30岁64例,占43%;30-35岁32例,占21%,35-40岁例,占5%,40岁―45岁5例,占,3%。足月产艾灸时间选择在产后42天以内,流产艾灸时间选择在一月以内。

1.2 诊断标准:①符合1994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妇科学》[1]“产后病”的诊断标准。②病史:产时、产后出血过多,产褥期汗出不止,当风感寒,居处潮湿阴冷。③症状: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着,恶风畏寒,关节活动不利,甚则关节肿胀。④检查:a体格检查:关节活动度减低,或关节肿胀,病久不愈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变形。b血常规、血气分析、血钙、红细胞沉降率、抗“O”、类风湿因子等。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疗程:艾灸7天为一疗程。

器具准备(4)(5)。1.艾柱的制作:用木棍敲碎艾叶,至具有粘性,利用模具,把艾叶制成圆锥体,直径大于5cm,内呈空心,利于散热。2.底座的准备。用一带铁耙的铁环,铁环直径约5cm左右,靶约长5cm,外缠绝缘材料(防止烫手),另准备4-5个,圆饼似的毛毡,内空直径约5cm,比艾柱的底座小。

2.2 方法:点燃艾炷,放置穴位上,至热气向下回旋,至不能耐受为度,夹起艾柱,穴位处上放铁环,艾柱放置铁环上,缓解热度,至不能耐受,底部再用毛毡垫高,缓解,至艾柱燃烧完毕,这样既能使热力持久,又能不浪费艾叶。每个穴位灸三柱艾,每柱燃15分钟左右,灸至穴位处皮肤发红为度,最好能至该穴位处有热气旋转,向里透散,为最好疗效。灸7天,一疗程。疗效明显。

2.3 时间的选择:足月产时间一般选择在产后30天以后,42天以前,流产选在15天以后,一月以内。

2.4 穴位的选择:穴位,一般选择,关元,气海,命门,中脘,百会,血海,神阙足三里,合谷等进行艾灸。还可随症加减。

乳汁少加膻中;肩胛部痛加肩井.肩等;腰痛加肾腧,腰阳关,膝关节疼痛加犊鼻,阳陵泉等,踝关节疼痛加太溪昆龙等。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着,肿胀消失,关节活动灵活。好转:肢体关节酸痛、麻木、重着,肿胀消失,关节活动较前灵活。

无效:肢体关节疼痛,麻木,肿胀,活动受限。

4 治疗结果

经1疗程治疗后,治愈42例,占28%;好转27例,占18%;无效3例。占25%。

治疗2个疗程,治愈33例,占22%;好转16例,占11%;无效2例,占1%。。

经3疗程治疗后,治愈16例,占10%;好转10例,占6%,无效1例,占0.6%。

总治愈率96%,无效4%。

5 典型医案

患者刘继萍女35岁 系敦煌市转渠口镇武圣宫二组农民,孕2产1,1胎产后,未注意生活细节,当风受寒,出现全身关节酸痛,麻木,重着。曾在医院积极治疗,好转,后每遇体质虚弱时,自觉全身关节酸痛,麻木,重着。此次,患者流产后15天,上述症状复发,遂于2010年5月5日来我院就诊。给以艾灸百会,关元,气海,命门,中脘,神阙,足三里,合谷等加局部穴位艾灸,治疗7天,效达穴位处有热气回旋,向里透散。现关节酸痛,麻木,重着消失。如常人。灸后嘱产后多虚,需避免当风感寒,注意调补身体,增强体质,防止六淫乘虚而入。

6 讨论分析

灸法[2]是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止疾病的一种方法。

因艾叶,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活力温和,价格便宜,我们现都选择以艾灸为主。

另外,灸法主要有温经散寒,扶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

而产后病的发病有三个方面[3],一.失血过多,亡血伤筋,虚阳浮散,或虚火妄动,易致产后血晕,产后痉症,产后发热,产后大便难。二.瘀血内阻,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或气机逆乱,可致产后血晕,产后腹痛,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三.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等。导致产后腹痛,产后痉症,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总之,产后脏腑功能伤动,百节空虚,腠理不实,卫表不固,摄生稍有不慎即可发生各种产后疾病。

故产后病的治疗,应根据产妇,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结合病情进行辨证论治。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论产后当大补气血。说:“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故:产后多虚以大补气血为主,产后多瘀,以活血行瘀,养血,为主,使祛邪而不伤正,化瘀而不伤血。

妇女在产褥期间,出现肢体、关节、腰、足跟酸楚、麻木、甚至疼痛,中医称为产后身痛。这些症状可以同时出现,亦可以单独存在。如单独出现某一症状,则分别称为“产后关节痛”、“产后腰痛”、“产后足跟痛”。引起本病的原因中医认为是因分娩时用力,出血过多,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肾气虚弱,或因产后体虚,再感受风寒,风寒乘虚而入,侵及关节、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也。”由此说明灸法可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也就是说,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产后一般多虚.多瘀,故我们治疗主要以,补虚,活血化瘀,养血为主,时间一般选择在产后30天以后,42天以前,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作用。

穴位,一般选择,关元,气海,命门,中脘,百会,血海,神阙,足三里,合谷等进行艾灸。还可随症加减。

乳汁少加膻中;肩胛部痛加肩井,肩等;腰痛加肾腧,腰阳关;膝关节疼痛加犊鼻,阳陵泉等;踝关节疼痛加太溪,昆龙等。

关元,气海为强壮要穴,又可治下腹部疾病:神阙可治疗虚脱,中脘可治疗胃部疾病,命门着重补肾,壮阳。百会升提固脱;血海补血。足三里为强壮要穴,治下肢疼痛等等。

产后人人体质不一,患病不同,无病保健,有病治病,应随症加减。

参考文献

[1] 《中医妇科学》,主编:马宝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第191页

[2] 《针灸学》,主编:孙国杰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第175页

[3] 医学教育网

[4] 《中国明间奇特灸法》作者:张仁刘坚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第1版(2004年1月1日)

[5] 《灸具灸法》作者:贺普仁,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第1版(2003年1月1日)

作者单位:736200 甘肃省敦煌市转渠口镇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