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风景中思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风景中思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化使人与自然的疏离加剧,都市人的旅游生活恰是在此背景下日益兴起的,欲从中补偿一下对于自然风光的渴求之念。于是,旅游诗和旅游散文诗应运而生。其实,冠以这样的命名必要性不大.且有某种限制性的束缚之感。某些以旅游式扩而大至一般的山水风景题材的散文诗,写成导游式,或如实描绘风光的格局,便有模式化,就景写景的局限,读多了易倒胃口。于是,乃有超脱的尝试,既写风景,又超越于风景,升腾起来,就是“新风景”了。栾承舟近期创作了一些这样的“小品”,我选了几章,试图从中找出点新意来。

林贤治先生曾就文学与风景的关系提过一个主张,叫“与其看风景,我想,不如就看灵魂”,他的要义在于强调写人和人的灵魂即精神,这或多或少有忽略风景的倾向,对此,我不想置喙,不过想借以引申到我对承舟这些“小品”特点的一个概括,那便是他注意了写风景的灵魂,或换一个提法,赋予风景以灵魂。这便不是就景写景,而是于投入中获得了“超越”。

如鹿回头,写海南名胜,几乎无人不知那个山岭雄峭的崖壁,酷似金鹿回头眺望的形象,流传的民间传说是鹿被一黎族青年追赶无路可逃时,猛回头竟化为微笑的美女,于是便与青年结为夫妻,化敌为友,转恨成爱了。这个传说,总使人觉得鹿有些过于软弱,甚至卑贱的遗憾。承舟完全摆脱了这一思路,别有所取地恢复了鹿的不屈意志,使它凝为巨石的形象获得了合理的归宿:“冷冷的愤怒,千年万年不说一句”,诗不仅精炼简洁,短短篇幅却层次分明,波澜起伏。“根本就不必回头,也不应回头”,赋予鹿以自尊感。然后,“为何不化作一匹白云,跨海而去?”这一笔骤然“轻化了”,是逃脱么?不。这一个跌宕,极大地开拓了诗的想像空间及其诗美魅力,使得结笔的“眼中的火花”,频添了感人的力度,闪耀着生命的亮点。

《虎跑泉》和《陆羽泉》都写得清莹剔透恰如一泓碧波,一汪明泉那样使人沉醉。“未被污染的,最后一泓清泉,是这个秋天,惟一幸存的民间歌手”,堪称点睛妙笔,一下子触及了当代生活中一个环保热点的水污染问题,点到即可,不必横生枝节,赘以繁杂的议论。而“幸存的民间歌手”这个意象特别精彩,新鲜而恰切。因为是“虎跑泉”,泉水叮咚如天籁,“幸存”二字,寄意良深,呼应着“未被污染”.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深夜读风》也是一件精品。写风的散文诗太多了,这一章强调了“深夜”这个静寂的背景,更以一个“读”字规定了它的细微、精密的“面对”,使人想到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风被人化,赋予了一个女性美的“角色造型”,如细雨,如燕子,如情人低语,鸟翅飞翔,一系列的意象都是轻盈的,这样的风便有了她个性化的特征。诗人赋予了风景以灵魂,与之相适应,全诗的语言节奏均匀,短捷,音乐感很强。

《万卷书》真的将“数百条石森然而立”的山,当作“万卷书”来阅读了。全诗几乎是由一连串的“?”构成的。不是“天问”,而是“山问”吧。这些“问语”有跳荡的语言节奏,读起来音调铿锵,层层逼进,组织得相当周密,精巧,推送到“人性之真、之善,是怎样一点点流失了的?”达到高潮。然而答案是没有的,“隐于雾中”了。好就好在不将“奥妙”点明,仍以“我竟无法悟出”这一问作结语,卖一下关子,让读者向“雾中”去寻,就蕴藉得多了。

《中国古车馆》一章,写到古代的马和战车,成为“二十七块化石”。面对着历史的遗迹,诗人“一一翻阅”,他的“一根历史的神经,被拨动”,这一切都写得轻灵,跳跃,似实犹虚,缥缈不定,笔锋一转,是“济青高速路上”提速的现代化轿车“风驰电掣”,这一个转变处理得毫不费力,“现在已不是马的时代”,遂有了举重若轻的表现力,是成功的妙笔。

《驯虎山》亦是高度凝练的佳作,从一个历史故事,民问传说中的“驯虎”中,发人深省地提一句:“还有那句古语中,吃人不吐骨头的,更凶恶的一只,又怎么驯服?”弦外之音,呼之欲出。散文诗写到这个份上,便是真正进入了佳境,写出味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