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温世仁和他的“梦中家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温世仁和他的“梦中家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3年12月9日,在甘肃省古浪县黄羊川中学,600多名满脸肃穆的师生正在举行一场名为“百米怀念墙”的签字活动,缅怀此前两天刚刚辞世的台湾英业达集团副董事长温世仁先生。此时,在西部还有无数农村学校的师生同样眼含热泪,通过网络表达对温先生的哀悼和追思。一位学生在网上留言:“让我们在这里为温先生守灵,让他老人家放心,我们会继承他的思想,关爱他人,关爱西部,关爱需要帮助的一切。”

其实,温世仁并不算老,他只有55岁!

“西部开发十年可成”

2001年9月6日,是“2001・中国西部论坛”在西安举行的第三天。本刊记者正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主报告厅,一边聆听主席台上各路嘉宾的演讲,一边进行采访。这时,一位来自台湾的企业家走上讲台,他就是英业达集团副董事长温世仁。他的演讲题目是“西部开发十年可成”。也许是这个题目本身太有诱惑力,报告厅里一下子静了下来。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西部开发与美国西部开发一样,要经过漫长的过程,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我认为中国西部开发不能与美国西部开发相比,因为美国人在开发西部时是骑着马去的;而我们今天是坐喷气式飞机、带着手机、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来的,所以我相信中国西部开发是可以加速的。西部开发十年可成……”

浑厚的声音,充满激情的语言,听众很快被温世仁的开场白所吸引。温世仁继续阐述他的观点:

十年内解决西部人的吃穿问题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因为文明是可以复制的,盖一个大商店,里面麦当劳、肯德基以及各种名牌都有了,只要钱投下去就会有,并不是很困难的事。很多人要问,大城市这么搞,那偏远一点的地方怎么办?这要用相对迁徙的办法来解决。人没有必要在很恶劣的地方坚守,相对往城市周围集中,开发成本会大大降低,人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而且还保护了自然。

十年内不但可以使西部地区的生活水平达到与发达地区同步,而且可以达到知识水平与发达地区同步,收入水平与发达地区同步。

接着,温世仁提出了促进西部经济快速增长的三条道路:一是地表资源开发。西部人均拥有的地表资源是沿海的8倍,如果西部能生产东部没有的东西,如特色农业、特色药材、特色旅游观光,那么西部每个人赚的钱就应该比东部多。二是地下资源。西部的矿产资源是全国最丰富的,应该加速开发,不要等,因为十年以后就会有新能源、新科技出来,埋在地下的东西就没有价值了,可以包给国际公司大量开采。三是人力资源。目前西部还赶不上沿海,但西安、成都、重庆等地的人才资源并不比沿海差,即使一些偏远市县,也可以通过加强配置电脑、网络、手机,加强培训教育来得到越来越多的人才。新经济时代是以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而知识就在每个人的头脑中,人的创造力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如何开发和利用好人的资源,也是西部开发十年可成的关键所在。

……

近一个小时的演讲,十几次的掌声。在当时的采访记录中,本刊记者找到了温世仁演讲结束时那段慷慨激昂的话:“我愿意再度强调,西部开发不是五十年或一百年,不是造福数代子孙的丰功伟业,而是我们这一代人马上应当完成的工作,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最后,我要送给大家雨果说过的一句话:‘这里不再出伟人,让我们努力做大事’!”

温世仁在听众长时间的掌声中走下讲台,又瞬间被蜂拥而至的记者所包围,会场的秩序一时有些失控。在随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温世仁说,他对十年成功开发西部充满信心,他撰写的《西部开发十年可成》的书已经出版,而他自己也绝不只是说说写写而已,他已经开始以实际行动来推动这个目标的实现。

从那以后,本刊记者就开始留意温世仁在西部的行踪和举动,记者很快发现,在温世仁频频亮相西部各地的同时,有一个词儿总是如影相随,那就是“千乡万才”――

黄羊川与“千乡万才”计划

在兰州西北约170公里的古浪峡附近,有一个叫黄羊川的地方。这里地处山区,濒临戈壁沙漠,气候干燥,土地贫瘠,乡民们的日子异常贫困。这里的孩子们都是早早辍学,外出打工来添补家用,许多学校几乎都是空荡荡的。

2000年,一位在黄羊川职中义务支教的英业达集团(天津)公司的员工将在这里看到的一切告诉了公司的总经理林光信,于是,英业达集团(天津)公司给黄羊川职中捐赠了11台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派员工培训老师,协助学校架设校园局域网,并接上互联网。2000年11月20日,学校的网站正式在互联网公布。

这个时候,温世仁也正在西部各地考察,一边传播他的“西部开发十年可成”的设想,一边思考实现这一设想的最佳切入点。他觉得十年时间要想实现西部的成功开发,第一件事情就是网络。他说:“西部的孩子并不需要太多的资助,他们需要的是跟东部公平的发展的机会,而今天的网络已经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梦想。”逐渐地,一个宏大的计划在他的脑中形成:用五年的时间,在西部省区的穷困山乡建立1000个网络基地,并以此通过网络培训上万名软件人才,把信息网络科技引入农业社会的乡镇,促进当地发展知识型经济,加速这些乡镇转型成为信息网络社会的“网络城乡”。这个计划被温世仁命名为“千乡万才”计划。

2001年10月18日,“千乡万才”计划在黄羊川推展,黄羊川职中成为该计划的第一个“基地”。

2002年4月9日,由温世仁投资5000万美元创办的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挂牌。

2002年4月23日,千乡万才网络城乡中心黄羊川基地动土典礼隆重举行。

与此同时,“千乡万才”计划也开始在西部其它省、市、区实施。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千乡部部长彭海纳向本刊记者介绍,这项计划在各地以学校为基地,借电脑和网络提升学校的升学能力,培养就业能力,起到以校领乡、促进数码化在当地的作用。目前已经有甘肃、宁夏、陕西、青海、等西部11个省(区)的74所学校成了该计划的会员学校,他们得到千乡万才公司提供的一系列硬、软件和相关技术指导。同时,从2003年8月份开始,“千乡万才”又开始帮助各会员学校举办面向村民的电脑培训、农业信息咨询,为农牧民的生产销售提供服务。

几年中,温世仁对他的“千乡万才”计划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彭海纳告诉记者,温先生的最后几本著作全部是关于“千乡万才”的,最后一次演讲(在西安)也是关于“千乡万才”的。在这些场合,温先生明确指出了解决西部贫穷问题的七个步骤:从“以校领乡”、“电子商务”、“改善农牧”、“建网络城乡”、到“促进散居到聚居”、“远距雇用”、“远距服务”,把农业社会以跨越的方式直接带入网路时代,使落后地方的人能就地创造财富、就地改善生活、就地发展文化,在收入、生活和知识方面达到与发达地区相同的水平,以彻底告别贫穷,建设“梦中家园”。

将西部建成“梦中的家园”

2003年初,温世仁作出了一个更惊人的举动:要投资500万美元在黄羊川建一个五星级的国际会议中心。

黄羊川国际会议中心取址黄羊川乡大南冲村,又称为网络城乡大南冲示范区。从2003年5月12日开工典礼举行到10月12日封顶,黄羊川国际会议中心的主体工程建设仅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这是一座8000平米高五层的建筑,建成后将拥有100间五星级水准的客房、能供150人开会的大厅和全套设备服务。

在封顶仪式上,身为千乡万才公司董事长的温世仁显得异常激动,他在发言中向来宾畅谈“网络城乡”的宏伟蓝图,他说,2004年4月,黄羊川国际会议中心将开始正式运营,同时将在中心里成立软件园区,雇用300名软件人才,接受国际订单,让知识经济在黄羊川落实“一步到位”,实现“告别贫穷”的七个步骤,进而复制到千千万万其他落后地区。甘肃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亦纯也在仪式上表示,要继续大力支持千乡万才公司的工作,抓住这个难得的契机,共同把黄羊川建设成为全球第一个“网络城乡”。

黄羊川国际会议中心是“千乡万才”计划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温世仁梦想的第一步。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位一年中有300天在飞机、宾馆和西部各地农村度过、浑身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实干家会突然撒手而去。

“一个人走了,许多人说他不该走得这么早,因为他才55岁。他是当今难得的、众所公认的好人。认识他的人这么说,不认识他的人也这么说,很少一种声音的台湾舆论这么说,祖国大陆知道他的人也这么说。”这是2003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一篇纪念温世仁的文章中的一段话。

的确,温世仁的英年早逝让人惋惜,一个好人一心要将西部建成“梦中的家园”,而这个梦想才刚刚开始。

据台湾媒体报道,温世仁去世后,台湾各界许多人士都来到灵堂表达追思之意。与温世仁从年轻就一起奋斗的英业达董事长叶国一,谈到事业伙伴兼好友,几次泣不成声。他难过地表示,温世仁与他就像精神和灵魂一样很难区分。对于温世仁生前大力帮助中国大陆乡镇网络化的“千乡万才”遗愿,叶国一承诺他将会尽力完成。

而作为“千乡万才”计划实施的骨干成员和黄羊川项目的负责人,彭海纳更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悲痛,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温先生的高瞻远瞩让我们景仰,他的冷静睿智让我们敬佩,而他浓重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爱国情结又让我们感动。没有了温先生的千乡万才虽然依旧如孩童般会面临千万重的困难,但为了温先生未完成的梦想,我们将背起行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