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校园媒体与和谐校园文化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校园媒体与和谐校园文化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校园媒体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传播和建构载体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对真实、准确的信息进行及时有效传递,对健康、向上的舆论进行培植与引导,在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这几年,学生对校园媒体的接受度普遍不高。整合校园新闻资源,“软化”校园新闻,扬不同校园媒体所长,加强传受间的互动等措施将有利于提升校园媒体影响力。只有这样,先进文明的校园文化才会得以有效传播。

关键词: 高校;校园媒体;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738(2013)02-0019-04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校园文化主要是指在大学这一特定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师生员工,在较长时期内形成并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既体现在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化形态的内容上,也体现在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行为准则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等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上。大学校园文化既对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伦理规范、心理素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又能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增强学校的创新能力,实现校园安定有序运行。可以说,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之所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园传媒是高校内部及其与社会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渠道,是高校宣传舆论工作的主要载体,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常州工学院为例,学校拥有网站、校报、团刊、校园广播、学生社团自办刊物等众多的校园媒体,多年来它在引导舆论、传承文明、资政育人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传播和建构载体,校园媒体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及作用,为培育优秀的大学精神、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服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校园媒体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高校校园媒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传播系统,虽不同于一般的大众媒体,但其新闻媒体自身的特性和使命依然决定了它同样担当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构建文化的责任。因此,校园媒体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递和交换的平台,也应该是学校的舆论中心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更发挥着传承、发展、繁荣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

(一)对真实、准确的信息进行及时有效传递

当前身处校园内的师生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相当多,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来自于大众传媒。尽管如此,校园媒体在特定信息传播方面依旧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常州工学院传媒班进行的调查发现,学生最常接触的校园媒体是校园网站、海报和校园报刊,这类校园媒体在传递校园资讯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生活轨迹使他们很方便能接触到这些校园媒体,更主要的是这些信息的校园媒体多依托于校方组织,对其传播的信息进行了必要的筛选与加工,信息与师生学习、教学、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正式性与权威性。这些校园媒体是满足师生对学校相关事务的知情权,掌握学校发展动态和促进学习、教研的主要渠道。在某些特定情境下,通过这些媒体的信息还能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发展中这些媒体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对健康、向上的舆论进行培植与引导

校园传媒是高校开展新闻宣传、信息交流、文化与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它与大众传媒一样,亦具有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由于在校大学生和校园媒体的接触度较高,因此,校园媒体可以通过新闻引导舆论,化解校园矛盾、塑造学校形象、培养人文精神,从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在大学校园的舆论环境中既有由校园内部事务、事件引发的“高校校园舆论环境”[1],又有对校园产生了一定影响的社会事件所引发的“高校社会舆论环境”[1]。对于前者,校园媒体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自我判断、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如可以利用专题、专栏等形式,诸如同学、朋友、师生等人际关系的处理,学习、生活、工作等关系的协调,专业、道德、心理等素质的提高等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辩理。对于后者,校园媒体可以通过报道时事政治提高学生对国际、国家大事的关心,可以通过报道社会热点、焦点事件,引导学生对社会民生进行关注。特别要善于利用校园媒体评论这种有力且有效的形式,利用高校得天独厚的优势,如约请校内专家、学者、学生骨干发表看法,以消除思想上的分歧与偏向,尤其引导学生在复杂的社会事务面前学会理性思考、理性对待和科学处理。

(三)对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进行积极建构

对真实、准确的信息进行及时有效传递,对健康、向上的舆论进行培植与引导,校园媒体与此同时行使着它的教育功能。校园媒体对新闻事件的选择、加工后所进行的报道、分析、评论,使得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信息得以在师生之间传播和再现;借此契机形成强大的舆论导向,对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处事方式进行培养,培植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塑造人格,濡养精神,在此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并使这种校园文化向先进性、科学性和民主性的健康方向发展。

此外,校园媒体本身在新闻实践中是按照特定的规范来进行其传播活动的,包括秉承的基本理念、遵循的采编准则、坚守的采编人员行为规范等,因此校园媒体本身就展现了媒介文化的先进性、民主性、科学性、开放性等特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或者说,它亦是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校园文化面貌和精神实质。与此同时,校园媒体经历的每一次发展、创新与变革往往又会极大地推进了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发展[2]。

二、加强校园媒体自身建设,提升媒体影响力之对策

高校校园媒体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确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前校园媒体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对传媒班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校园媒体的接受度普遍不高,最突出的是他们不愿接受校园媒体过于正经的面貌和过于保守的传播方式。因此,发现问题并以恰当有效的对策应对才能有效实现校园媒体在构建和谐校园的积极作用。校园媒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媒体自身建设,提升媒体影响力。

(一)整合校园新闻资源,“软化”校园新闻

目前,校园媒体总体接受度不高、影响力渐弱是不争的事实。校园媒体内容缺乏吸引力是最主要的原因。一般而言,各类校园媒体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相对独立,各自为政,分别拥有独立的一套采编班子,采写各自的稿件,由于校园范围内新闻源有限,因此各媒体间新闻撞车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内容大同小异,缺少新鲜感。而且,为了在有限的版面或时间段里容纳更多的稿件,校园媒体往往较多采用篇幅短小的消息稿,新闻信息量偏少,缺乏深度、广度,缺少可读性。再加上校园媒体内容一般需要经过相关部门领导和老师的审核,出于谨慎的考虑,内容多呈现出严肃性、教育性、宣传性等特点,尤其又以宣传性内容为最,各个部门、二级学院大多会从自身角度出发,围绕宣传展开报道,因此,会议报道、活动报道、成就报道、典型人物报道等充斥校园媒体,加上程式化的写作方式,缺少亲近性。因此,校园媒体令人生厌也就不足为怪了。

校园媒体要取得好的传播效果,扩大影响力,首先需要把握好传播的内容,要改变校园媒体稿件普遍存在简单、重复、枯燥、生硬等现象,整合校园媒体,“软化”校园新闻是不错的选择。

一方面,可以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入手对校园媒体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比如可以搭建一个全校性的新闻管理平台,类似于新闻中心的模式,统一管理校内媒体和采编队伍,并建立一个新闻库,汇总校园资讯,各媒体可以在这个库里根据自己的特点按需录用,这样既可以避免不同媒体的新闻撞车现象,同时它也可以成为一个新闻线索的集散地。比如,一条短消息或许可以为校报的深度报道、广播站的人物专访、网站的视频报道提供线索;又比如,针对同一新闻事件,不同媒体可以发表不同的评论,甚至可以形成争鸣。这样,既可避免新闻的简单重复,又可在不同媒体间形成亦竞争亦合作的关系,从而全面提升校园媒体报道质量,这将有助于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校园文化建构。

另一方面,可以采用“软化”校园新闻这个方法来改变校园新闻缺乏吸引力的弱点。首先,校园媒体记者要有专业的新闻眼光,关注校园内及社会上发生的新鲜事、有趣事、感人事、重大事、突发事、疑难事,善于捕捉热点,扩大报道面。以大学生的视角展开报道,让校园媒体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比如,在当今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学生们思维活跃,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会以不同的姿态呈现,于是不可避免地会在他们的生活、学习中产生一些带有争议性的行为和话题,而这些极少甚至几乎从没有出现在校园媒体中,这些话题是否能在校园媒体中呈现,如若呈现又该以何种面貌呈现这非常值得探讨。其次,在写作手法上要灵活多样,除了常见的短消息、人物通讯外,可以多采用视频新闻、图片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形式,并着力打造有特色的品牌栏目,提升报道质量。此外,要改变校园媒体程式化的写作方式,要充分借鉴当前大众传媒多样化的写作方式,特别在报道视角上鼓励创新。

让校园新闻回归“新闻”,让校园文化宣传“软”下来,将教育性、宣传性与新鲜性、亲近性、可读性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校园文化的构建。

(二)扬不同媒体所长,加强传受互动

对于大部分为月刊、半月刊、旬刊的校园媒体而言,时效性永远是短板,再加上传统媒体在互动性方面的弱势,校园媒体关注度持续下降也就不难理解了。如何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扬不同媒体所长,合理有效地使用新媒体,提高校园媒体的互动性或是值得尝试的解决之道。

校报、校刊等纸质媒体以文字和图片为载体,虽有出版周期长、时效性弱等劣势,但它也具有报道形式灵活、阅读时间自由、长于深度报道和言论发言,更便于反复阅读与保存的优势,因此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如这些媒体出版周期较长,但利于复杂事件的深度报道和系列报道;其纸质的特性利于反复阅读,可刊登需深入思考、反复咀嚼的评论文章;其阅读时间自由的特性,利于校园原创文学作品、科研成果介绍、思想交流等小型文章的刊登等等。

校园广播身处校园这个有限制的环境中,播出时间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安排在一日三餐时间。作为一种伴随型的媒体,广播的强制性收听的特点既是其优点也是其缺点。因此是否利用好了这个特点决定了校园广播媒体是否受欢迎。因此,必须在“对的时间”安排“对的节目”。午间是上下午课时的间歇,轻松的音乐节目、娱乐新闻、体育新闻会受欢迎;早间、晚间则可以有区别地安排新闻节目,早间以梳理国内国际短消息为主,重在量;晚间则利用时段较长的特点安排校内新闻,选题可紧追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做成新闻专访、专题等进行深度报道,重在质。

而校园网站因其迅速快捷、服务功能强、图文声像并茂、信息丰富及全时性等特点使它成为颇受师生青睐的校园媒体,而且因其联网的特性使之成为高校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学校影响力、提高学校声誉最重要的媒体形式。它除了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大平台,也是大学生交流思想的大平台。如,常州工学院网站上就开辟了多个专题,“30周年校庆”、“年度感动校园人物评选”、“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主题教育活动”、“第43个校风建设月”等等,校园网站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校园媒体传受互动的缺失有不少意见。除了校内媒体记者,一般学生无法参与到校园媒体中,没有自由发言、自由展示的空间,即便是作为受众,与校园媒体传播者间信息交流的渠道也不通畅,诸如此类的因素导致学生不愿与校园媒体互动。的确,对于习惯了使用QQ、微博、微信的这一代来说,校园媒体传统的“编读往来”类的互动方式的确太缺乏吸引力了。

因此,引入新媒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新兴媒体,创办手机报,打造微博校园,利用微采访、微寻访等新的采访形式,增加传受互动的新途径,让学生充分感受线上线下互动的传播体验。“开放、平等”的互动媒体将提升媒介行为的影响力,“对话式”的媒介行为将改变以往校园媒体“结论式”的宣传和教育,多样化的意识、观点、态度、情感得以呈现,在“和而不同的意见生态”[3]中,在不同意见的交流和碰撞中自觉体现教育价值,实现教育目标,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校园媒体采编队伍建设也不容忽视。对于像常州工学院这样拥有传媒专业的学校来说,校园媒体的发展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活跃在校园媒体一线的传媒专业的学生,热情、专业、尽责,了解大学生活,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也了解自己服务的校园媒体。要合理发挥这部分学生的作用,使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践行者与推动者,使其在校园媒体建设、校园文化的构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校园媒体,但是校园媒体只有做到态度、深度、温度并存,学生才会与之亲近,先进文明的校园文化才会得以有效传播,身心和谐精神家园才有可能真正建立。

[参考文献]

[1] 郭晓桐.加强校园媒体创新提升新闻传播效果[J].新闻世界,2011(7):55.

[2] 王慧蓉.校园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89-94.

[3] 张昆.和谐媒体五个向度[J].当代传播,200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