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静思默读 走进语文世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静思默读 走进语文世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充满了“动”。听,课堂上充满着琅琅的读书声和此起彼伏的讨论声;看,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极具个性的表演及形式多样的作品展示……这一切,使平静的课堂变得“热闹”,使单调的课堂变得“生动”。一堂课中,老师为了活跃气氛,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一旦教室里无声,总觉得“冷了场”。冷眼看这“热闹”与“生动”,我们会感觉到学生“动”有余而“静”不足。教师很少肯花时间让学生潜心地去默读课文,去思考问题。很多时候,静思默读只是一种形式,如蜻蜓点水,戛然而止,并没有真正地将静思默读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因此,我认为,朗读固然重要,但是默读同样不可或缺。学生只有静下心来默读文本,沉浸于文本之中,用心聆听文字背后的声音,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为有效对话做好必要的铺垫。

一、研读文本,不动笔墨不读书

徐特立先生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们的课文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情感:灿灿的美,浓浓的意,款款的情,深深的理,悠悠的趣……这“人文情感”就渗透在语言文字中。真正有效的阅读,需要学生“潜心会文”;需要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淀去解读,去感悟,去揣摩,去领悟;需要学生通过圈画批注,静下心与文本进行零距离接触,与作者倾心对话。

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执教《最大的麦穗》这篇充满哲理的美文时,引导学生在潜心涵咏中聆听文字背后的声音并进行个性化批注。在接下去的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感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攀升。(教学过程略) ……孙老师在课堂中不惜时间让学生进行默读、批注,绝不仅是只为课堂添点“写”的“摆设”而已,它的确能让学生激活思维,抒发感受,张扬个性,多维而深入地领会苏格拉底的深邃哲理,它与“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古训也是如出一辙。教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对文本作精彩无限的解读,最终让学生在“用心聆听‘画外音’、于无声处‘超文本’”后,诗情般地享受到语文课堂上的无尽快意!

二、释疑解难,柳暗花明又一村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要在疑难处多默读,这样一遍又一遍的默读,疑难处往往能迎刃而解。默读可以默默地思考、比较、推敲、揣摩,可以根据思考的需要自由地停顿下来重复看,反复想,从而促进思考,促进理解的深入。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负荆请罪》一文,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有学生质疑:“蔺相如有胆有识,为什么面对廉颇的刁难要处处避让呢?”这个问题确实是理解上的一个难点,教师没有大费口舌地讲解原因,而是采用了让学生默读感悟、自主探究的方法。先引导学生专心默读第一幕,一些同学甚至还拿出了课前准备的《渑池之会》、《完璧归赵》两个小故事,再对照课文来读……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默默研读的局面,学生们神情专注,自主探究。默读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初读时的疑问进行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蔺相如胸襟宽广,不跟廉颇斤斤计较。”有的说:“蔺相如以大局为重,避免与廉颇产生正面冲突。”还有的说:“蔺相如深明大义,他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廉颇的面子,维护赵国利益。”没有经历一番默默的研读,学生要有这样精彩的表达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疑难处不妨“放一手,退一步”,让学生静下心来静思默想。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学生不但搞懂了蔺相如避让廉颇的原因,而且对他宽容大度的人格魅力心悦诚服,对他顾全大局的胸怀顿生敬意,学生的理解感悟可谓水到渠成。

“学而不思则罔”, 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度地“静思默读”是不可缺少的。当他们遇到重点、难点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地去默读课文,通过反复默读,细细品味,引领他们去思考问题,理解、感悟文本。对有些疑难,即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但当学生经历了一番表面沉默、内心激烈的“静思默读”之后,再由老师讲解或授予,也比“江河直下”般的连续讲解或勉强讨论好。而默读则潜心专注,有助于释疑解难,真正理解内容。

三、 彰显个性,此时无声胜有声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说,默读最能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在默读的过程中,学生是静悄悄地、真正独立地感悟、积累语言,期间对阅读文本提出的疑问和思考不易受他人(老师或同学)影响。所以,与其说学生是在动笔默读,不如说是学生在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没有喧嚣,没有浮躁,没有干扰。在充足的时间、宽松的空间里,用笔耕耘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用心徜徉在文章的人文情感中。在这里,教师成功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个性阅读”的平台。

前段时间,听年级组一位老师执教了《船长》这篇课文。在教学第一部分,为了让学生感受“诺曼底”号轮船遇险时紧张危急的气氛,他花很长时间让学生圈画、批注。当时,我和年级组其他老师很是焦急,因为事先我们一起备课时,这儿没设想用这么长时间啊,大家都暗暗为他捏一把汗。试想,一堂课就40分钟,而且这又是一篇长长的、处处都可以品味的课文,你这儿花了近10分钟,那其他环节怎么办?剩下内容怎么办?况且这还是一节公开课。但是后来听了学生的交流,我马上为自己刚才的紧张情绪释怀,并反过来为之庆幸。幸好给了他们充足的静思默读的时间,才有了学生那么丰富的、独特的、细腻的感悟,才有了课堂那么多精彩的、耀眼的亮点,才有了听课老师的频频点头和丝丝赞许的微笑。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静心默读,认真批注”,更能让他们沉浸在文本中,得到自己独特的感受,产生自己无限的遐想。学生岂止是在批注文章,更是在批注个性、批注思想,都在用思维触摸“白纸黑字”,都在用心灵谛听文字背后的声音。

静思默读,就是沉浸在文本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使心灵如雨后的青山般澄澈、清明和舒朗。古人云:“静能生慧,慧能生智。”只有宁静,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避免不必要的浮躁;只有宁静,才能静下心来,潜心读书,还语文课堂以生命原态。 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机会,一个静静思考的时空,使他们在“读”“思”并举、张弛有度的语文课堂中激情四射,神思飞扬。静思默读,定能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东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