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创建和谐新牧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创建和谐新牧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鄂温克,汉译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北方古老的森林狩猎民族。1958年8月1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经国务院批准,在原索伦旗区域内成立了鄂温克族自治旗。从此,鄂温克民族迈进了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党的兴边富民民族政策,使自治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全新的鄂温克展现在世人面前,鄂温克草原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鄂温克族自治旗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人文、地缘、资源、政策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牧业立旗、工业富旗、生态兴旗、文化名旗、商旅活旗”战略,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为“牧业产业化、牧区城镇化、牧民知识化、整体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自治旗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民族体育模范先进集体”“全国农村牧区中蒙医工作先进旗”“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小城镇和村镇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奶牛生产强县”“全区民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全国旅游强旗”等光荣称号。

回顾历史,鄂温克旗各族人民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出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煤化工为重点的具有鄂温克旗特色的工业体系和以乳肉草薯为主的农牧业体系,有力拉动了地方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推进工业化是强旗之路。自治旗推行新型工业化,通过合理布局、有效配置,实现了工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进而拉动全旗相关产业向纵深发展。目前,鄂温克旗已形成颇具实力的工业体系,几大产业集群正在不断壮大,工业化进程加快。2008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同比增长36.5%,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22。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该旗实施市级重点工业项目9个,伊敏三期扩建、鲁能一期4台60万千瓦机组建设,通大公司年产300万吨长焰煤项目、两伊铁路、红花尔基水库枢纽工程坝体建设以及伊敏换流站、呼辽直流架线工程、360万电源市内通道建设相继落地和启动。随着园区服务功能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入驻旗所在地巴彦托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达10家,工业增加值达到7618万元,上缴税收1512万元。全年共引进各类招商项目32个,资金54亿元。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单位GDP能耗下降6%。伊敏煤电公司“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全面启动。

建设新牧区是有效载体。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总体要求,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坚持走产业化经营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加大畜牧业基础设施投入,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牧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实施了总投资近2亿元的人畜饮水、通电、通路、危草房改造、棚舍建设、节水灌溉等各类新牧区建设项目,其中仅牧民房舍改造就投入1390万元,改造牧区危草房400座,新建牧民安居房40栋,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绿色品牌农牧业快速发展,严格落实草畜平衡政策。近3年,全旗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由108.8万头只减少到71.57万头只,减少30%,但鲜奶产量增加3万吨,达到20.6万吨,增加20%,质量效益型畜牧业成效显现。2008年,肉产量完成1.3万吨。启动实施了奶业振兴计划,划定集约型和草原放牧型奶牛发展区,已发放青贮饲料地种籽补贴12万元,购买高产奶牛贴息贷款1,000万元。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全旗已有的6家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14家牧区合作组织在牧民增收致富过程中发挥着引领和带动作用。全年,销售收入百万以上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2亿元,完成增加值3510万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旗政府所在地巴彦托海镇人均公园绿地率达7.72%,绿化面积达100万平方米。道路、照明、供水、排水、供热及垃圾处理等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境内有301国道、滨州铁路、海伊公路、海伊铁路、伊罕公路、省道201线(海拉尔至阿木古郎)等多条交通干线。城镇交通、通讯网络日益发达。全旗42个嘎查实现通公路,44个嘎查集中地全部实现通电,牧区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走进千家万户。基础设施的加强,使生产和生活条件、投资环境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与保护是长期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全旗生态建设的根本保证。积极建设生态示范区,创建生态工业区、绿色苏木乡镇嘎查(村)和绿色社区,使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人心。实施天然草场保护和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牧草种子基地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去年一年全旗共完成退耕41万亩,治理流动沙地5万亩;草原建设完成115万亩,休牧900万亩,草畜平衡1240万亩,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保障。从马背学校、帐篷学校,到打造自治区一流民族学校,自治旗的民族教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由过去的有学上,到现在的上好学、免费学,民族教育事业实现了质的跨跃。

文化旅游品牌带动是增加发展的软实力。鄂温克旗是个绚丽多姿、极富传奇色彩的地方,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民俗、文物、古迹、景观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胜景,别具北国风采。鄂温克旗立足国家级辉河珍禽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红花尔基樟子松林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旖旎自然风光,立足成吉思汗幼弟帖木哥――斡惕赤斤王城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巴彦乌拉古城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立足以海兰察为代表民族名人效应,依托呼伦贝尔市“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和“中国最美的草原”两张名片,确立了“一环四线”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敖包相会的地方,吉祥三宝的故乡”地方特色名片,大力弘扬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各苏木乡镇均成立了名人陈列馆、布里亚特民俗博物馆、达斡尔民俗博物馆、森林博物馆等乡级博物馆。经过多年打造包装已形成了“敖包相会”“伊敏河之夏”、冬季那达慕、瑟宾节、服饰表演、牧民合唱团等知名文化品牌。在苏木、乡、镇也形成了浓重的文化氛围,巴彦嵯岗的马文化节、伊敏苏木的马文化节、锡尼河镇的“悠扬的锡尼河艺术节”、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的“木库莲之声艺术节”、辉苏木的那达慕,这些都成为当地的品牌活动。鄂温克旗是鄂温克、蒙古、达斡尔等多民族聚集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鄂温克旗多元文化特点,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已做为一种文化瑰宝加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先后成立鄂温克民族服饰表演队、布利亚特蒙古族服饰表演队和达斡尔服饰表演队,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关注和改善民生是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关注困难群体,重视民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提高群众“六个一”幸福指数。新建、扩建3所幼儿园和3所中小学宿舍楼及食堂。实现牧区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报销限额“双提高”,参合牧民达96%。启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居民达到1.6万元。投入1.3亿元建设了8.7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投入120万元新建了1,200平方米廉租房,投入52万元为360户、1,440人发放了廉租房补贴。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新增就业1472人,并提高了城镇低保、牧区低保和优抚对象补助标准。

走过五十年辉煌岁月,自治旗敢于争先、与时俱进的步伐依然强劲,旗委、旗政府将紧紧依靠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在新一轮的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增强自身发展实力,综合分析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抓项目、打基础,扩内需、保增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民办实事,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呼伦贝尔打造自治区新经济增长极的主力军,努力把自治旗建设成为经济竞争力日趋强劲、生态畜牧和旅游业协调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精品迭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少数民族自治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