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库布里克电影中的古典音乐叙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库布里克电影中的古典音乐叙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如果把古典音乐规限于对某个时期某种风格特质的指涉,库布里克电影无疑是大大地把它打破了。在库氏挪用古典音乐的电影里,绝大部分的时代背景都发生于当下甚至未来,他甚至懂得利用音乐背后的相关文化符码以紧扣电影文本,为观众提供其他层次的阅读,令两个文本(电影文本与音乐文本)都丰富起来。每一回,库氏都能掌握音乐文本中的多重特性并加以发挥,单看他在《2001太空漫游》里的音乐处理,同样是古典乐曲,配置在不同的电影文本上,其叙事模式及功能已大大不同,足见不同文本的组合与交织,可塑性是如此的大。

[关键词]库布里克;电影;古典音乐叙事

音乐是相当抽象、纯粹的形式,要务实地谈音乐的“内容”,有时是相当困难的事。有歌词时,音乐本身的意义就比较明晰。歌词和音乐本身固然都能传达意义,但方式不同。无论有没有歌词,音乐与影像配合时,意义就更容易传达。许多音乐家会抱怨影像抢去了注意力,现在大家听到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Thus Spake Zarathustra)常想到的便是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

库布里克的电影与音乐

Louis Giannetti在《认识电影》(Understanding Movies)一书中,曾为电影声音中的音乐元素做出解说。一开始,他就以已故电影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1928—1999 )的电影作例子说明。

Louis Giannetti既指出库布里克电影中配乐之震撼,亦说明了一旦把从属于独立艺术个体的古典乐曲,配置在另一媒体电影上,音乐似乎被附加上新的意义,而这种新意义又往往是离不开电影的。

事实上,库布里克的电影音乐向来是评论人爱谈及的元素,而特别之处在于,库布里克对自己电影中的音乐(或配乐),要求有全权性的主导,他基于自己的主观意愿加上认为合适的音乐,多于把电影音乐交由一位配乐家去负责。

有关库布里克对电影配乐的重视,和他合作过的人都曾有过不同的描述。多次和他在电影中合作的配乐家Gerald Fried就曾指出,库氏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人,为库氏的电影创作音乐,必须指出它们在电影中的音乐性或戏剧化的论释。

Jeremy Bernstein记录了当年库布里克开拍《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1968)之际,库氏为求电影中的音乐完善起见,聆听了大量的音乐声带,当中包括一些当代音乐,“库布里克告诉我说,他想他已经听了差不多所有市面可买到的现代乐曲,希望从中可以拣选出某种音乐风格以配合电影”。Bernstein又指出,库布里克当年办公室内的大量声带,亦不乏电子音乐。

而和库氏在电影《斯巴达克斯》(Spartacus,1960)中合作过的女演员琼·西蒙斯(Jean Simjons )亦曾赞赏库布里克在电影里表现的音乐感,“斯坦利遇上一些错过了的对白时,他就想到用音乐填补,情况好多了……”此外,一度与库布里克因合作而弄得不愉快的配乐家亚历克斯·诺思亦曾对库氏的音乐见解表示认同:“音乐上,他(指库)能给予很好的意见。”

由此足见,库布里克对电影音乐的要求相当严谨,而且这位导演对音乐无论知识度或敏感度都甚高。这大抵与库氏自小钟情爵士乐有关。

法国影评人米歇尔·西蒙(Michel Ciment)相信,爵士乐多少造就了库布里克在电影上的艺术成就,“爵士乐提供了他在节奏、剪接及懂得选取合适的音乐配合画面的艺术基础,这种天分,任何人都可以明显地在他的电影中看到”。

对熟悉库氏电影的人来说,会知道这位导演尤其喜欢在电影里挪用古典音乐作为配乐,这点也是有别于其他导演的。尽管库布里克从影以来,他的每部电影亦都会找来配乐家为他度身定造电影音乐。

相对而言,好些早年以古典音乐为电影配乐的作品都被视为粗制滥用,例如1932年一部名为The Mummy的电影,当中配上了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就被认为是完全失败之举。

当年的一位电影工作者Max Winkle就曾这样表白:“我们谋杀了莫扎特、格里格、巴赫、维瓦尔第、比才(Georges Bizet)、柴可夫斯基与瓦格纳——所有未受版权保护的都被我们偷窃了。”Ernest Lindgren也认为,电影中挪用古典音乐未必有一定的优势,甚至会适得其反,“利用众所周知的音乐是比较容易使人分心,及有一种附带的缺点,它往往令观者引发一些联想,而这种联想或许会与导演原来的意念产生冲突”。

然而,对库布里克来说,似乎并未遇上上述问题,因此他一直乐于在自己的电影中挪用古典乐章,甚至弃用原创音乐而在所不惜。至于效果方面,出来的成绩每每被评论人视为出色的结合,《2001太空漫游》一片更是电影史上少数把所有配乐皆采用挪用音乐而又能得到高度评价的电影之一,就这点可见,他在当中一定曾下过很大的工夫,而不是随意为之。

《2001太空漫游》里古典乐曲的隐喻

自《2001太空漫游》一片,库布里克对电影配乐的沿用习惯有所转变。以往他一直采用配乐家的原创音乐,尽管过程中也提供意见,但最终会如常地把配乐家的作品配置在电影画面上,就像许多导演与配乐家的合作方式。直至《2001太空漫游》一片,当时该电影的音乐创作过程中发生了一桩风波,库布里克的处理和以往亦很不一样。

(一)《2001太空漫游》的音乐风波

1965年12月29日,是《2001太空漫游》开拍的第一天。两年后,即1967年12月,库布里克开始考虑落实电影中的音乐。当时他致电亚历克斯·诺思,一个曾与他在电影《斯巴达克斯》中合作的配乐家,并请他担任《2001太空漫游》一片的配乐工作。

谈话中,库布里克只告诉亚历克斯·诺思有关电影的一些构思、叙事结构及资料,譬如电影中只有25分钟的对白和尚未加上任何音乐处理等。由于电影还未经后期制作处理,库布里克要求亚历克斯·诺思尽量根据他的多次描绘来撰写音乐,而不用预先观看拍好的片段。此外,他又要求亚历克斯·诺思为他创作一段华尔兹音乐,以配合电影中太空飞行器在空中飞行的画面。

那次通话过后,亚历克斯·诺思曾亲自到伦敦和库布里克讨论电影中的音乐。当时,库氏即常把一些他曾经利用作电影中暂时性音乐的音带播给亚历克斯·诺思聆听,此举确令亚历克斯·诺思有点不悦。他扬言不能接受自己的原创音乐中加插其他作曲家的灵感,并相信自己的原创定能满足库布里克的需要。那次见面后,亚历克斯·诺思亦开始着手创作电影中的配乐,其间,库布里克亦多次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个星期时间,亚历克斯·诺思总共创作了55分钟的音乐,约完成了一半左右的工作。他把音乐交到库氏手中,却换来一个通知,就是不用继续为电影再写其他音乐。此时,亚历克斯·诺思心知不妙,但只得放下手头工作,又把音乐配置等部分交由库氏负责。

当亚历克斯·诺思后来在电影院观看《2001太空漫游》时,他发现自己的音乐全部被弃用了,换来的是一些19世纪的华尔兹音乐以致20世纪的前卫无调性音乐作品。原来,库布里克早在收到亚历克斯·诺思的音乐带以前,已决定完全放弃采用。

从库氏后来为《2001太空漫游》选用的音乐可发现,电影中明显突出的两首主题音乐都来自古典乐曲,分别是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査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及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

我们对库氏《2001太空漫游》以后的电影音乐做出检视,会发现他其后的电影都不时加入古典音乐,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究竟古典音乐在库布里克的电影中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它们在电影中有怎样的分量。

(二)《蓝色多瑙河》——人类希望之歌

《2001太空漫游》一片中出现了一首广为人知的古典乐曲,那就是约翰·施特劳斯的华尔兹音乐《蓝色多瑙河》。据说,库布里克在决定选用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之前,还考虑过肖邦的华尔兹舞曲和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中的诙谐曲及亚历克斯·诺思的原创华尔兹音乐。

电影中,库布里克以《蓝色多瑙河》衬托出轮状太空飞行器在太空中漫游的场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叫人感觉奇怪的是,当大部分导演喜为这类未来式的科幻电影配上一些“未来音乐”之际,何以库氏竟选择一首19世纪的古典乐章?而《蓝色多瑙河》作为一首既不神秘,又不诡谲,更感受不到半点未来气氛的乐章,它似乎违反了科幻片内配乐一向的标准,但却惊人地造就了一种优雅的效果。太空飞行器在当中可不是冷冰冰或硬生生的,而是高贵地在太空无重空间内翩翩起舞,悠然雅致。

其实,库布里克一向甚少讨论有关自己在电影中的意图,对于挪用这首乐曲,他也说得不多:“我想它就像一场音乐的场景一场机械的芭蕾舞剧。”库布里克这里强调的,是关乎影像与音乐间一种抽象的气氛营造及节奏。

(三)音乐背后的哲理隐喻

众所周知,库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游》中,以挪用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交响音诗《査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最为人所赞颂。米歇尔·西蒙认为,库布里克利用这段交响音诗的开首乐段,是要令观众意识到将要接收故事中的深刻内涵,并通过交响音诗中的主题,对尼采的思想做出反响,一个关乎双重自发性的再生命题,从人猿到人及至人到超人的进化理念。

毫无疑问,相比电影中另一首乐曲《蓝色多瑙河》,《査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叙事就显得理所当然了。理査德·施特劳斯这首1896年的作品,以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同名作品为题材,在完成作品以后,他更在总谱的开首附上尼采原著的序文,并以此作为乐曲的提纲。当年他企图将哲学音乐化,曾同时惹来不少赞叹及责难。

.库布里克挪用的乐章在电影中出现了三次之多。正如米歇尔·西蒙所说,它的第一次出现的确抓住了观众的注意。那是电影幵场之际,音乐缓缓响起,仿佛预示了一些事情将要发生,这段画面不过短短数秒,但已有相当的震撼力。.

音乐第二次出现是在电影“人类的黎明”一章,人猿发现骨头可以作为一种武器,音乐在此逐步响起(声量愈加放大)。画面是人猿大力用骨头打向地上的骨头,将它们一一粉碎,配合交叉剪接见被打伤的动物倒地,整段画面约一分半钟。

至于第三次音乐响起,可说是电影尾声,古典装潢的房间内,推轨镜头见黑色碑石。音乐响起时,这回涉及的画面较多,接着还有月球及地球的星际空间,星小孩逐渐望向镜头,音乐方完。而三次画面里,观众惟一听见的就是去除其他杂声的纯音乐声响,可见库布里克力求观众完全集中在视觉与音乐当中。第三回音乐的响起,正是告诉观众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在发生,电影中的大卫以人类化身为星小孩,在另一个空间、行星有意识地进化。

库氏在电影中挪用古典音乐时,往往打破了高∕低、雅∕俗文化的二元分化。他绝大部分的电影作品都以俗称“流行小说”的作品为蓝本,然而,却配上被一贯标签为高等文化的古典音乐,出来是有趣的并合。而且,他的电影反而更把古典音乐通俗化,更令大众加深了对乐曲的印象。

[参考文献]

[1] 朱中恺.电影音乐地图[M].台北:商智文化事业公司,1998..

[2] 李焯桃,舒明.小津安二郎百年纪念展[M].香港:香港艺术发展局,2003.

[3] 黄爱玲.戏缘[M].香港:香港电影评论学会,2000.

[4] 叶月瑜.歌声魅影——歌曲叙事与中文电影[M].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0.

[5]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刘博(1982— ),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