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蒙古族的图腾崇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蒙古族的图腾崇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自远古至今,图腾文化丰富多样并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图腾是世界土所有民族或部落在一定历史阶段上普遍存在过的文化现象,包括蒙古原始人群也是如此。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夸天。图腾崇拜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依然能引起人们的头趣和思考,使其具有独特的影响和魅力。

关键词:图腾;图腾崇拜;蒙古族

“图腾”系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源于印地安人鄂吉布瓦族方言otoeman,意为“他的亲属”。在图腾产生的历史时代,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氏族的图腾主要是以植物/动物或自然现象产生的形象为标志性徽章。图腾是氏族、婚姻集团、宗教体制和社会制度等标记。民族学资料表明,改变一个人的图腾归属要经过一系列繁多的手续,弄不好会引起。在原始人的意识中,图腾是用以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准则。

一、蒙古族“鹿石说”与云南白族“巨石说”

《蒙古秘史》开篇便说:“成吉思可汗的根源,是奉上夭之命而生的苍色狼和他的妻房惨白色鹿,渡过腾汲思水,来到斡难河源头的不山而罕山前住下,产生了巴塔赤罕。”

阐明蒙古先民的图腾崇拜,应该从“鹿石”说起。“鹿石”分布于蒙古、图瓦和外贝加尔地区等。“鹿石”大多为横剖面为圆形或长方形的石柱,上面刻着奔鹿,一般为四腿弯曲成狂奔状,头后倾,巨角几乎触及背部,眼大睁,嘴部常呈咏状。整个“鹿石”呈人形,凿为三层,上层是头,下面两层是躯干。第一道分线用圆形小坑表示,有时还刻有一圈细带,可能表示一种颈饰。第二道分线为一条腰带,腰带上悬挂着匕首、弓、战斧等武器。考古学家们认为,“鹿石”与方形墓文化有密切关系,因为在方形墓中发现了“鹿石”上凿刻的匕首、弓、战斧和弯成扁担状的器物。在某些场合下,“鹿石”还充当墓墙的角石。方形墓的分布区域与“鹿石”的分布范围相同,即蒙古、图瓦和外贝加尔地区。人类学家认为,方形墓中被葬者是典型的蒙古人种,属蒙古人种北部部族。既然“鹿石”与方形墓文化有直接联系,那就可以断定,“鹿石”是蒙古人种诸部遗留下来的。这些亦人亦兽的“鹿石”使我们联想到印第安人的“图腾柱”,揣情度理,“鹿石”很可能就是蒙古先民的“图腾柱”,这可以从文献记载中得到证明。在所有被人类牧养的动物中,鹿是最早被驯养的一种,至于后来成为牧人坐骑的马的驯养,为时甚晚。鹿温顺善驮运,助人搬迁。恩格斯指出:“人在自己的发展中得到了其它实体的支持,但这些实体不是高级的实体,不是天使,而是低级的实体,是动物,由此产生了动物崇拜。”

我国云南白族的图腾多以巨石为主,对巨石的崇拜广泛普遍。至今,这种崇拜在民间依然被使用。例如,在洱海县和云龙县交界的兔罗坪山上,有五间石屋,每间石屋里都供有一块巨石,人们称之为“刀快舞呆”,意为“石头皇帝”。认为这些石头皇帝不仅是人类的主宰,而且管辖着野兽和山神,是那里的最高神抵。另外,鄂温克族、“赫哲族也都崇拜石头。台湾高山族的泰雅人也把崖石作为图腾并进行崇拜。外国布勒塔尼的卡拉克、法国西部、英格兰、奥克尼群岛都有巨石崇拜,这与石器时代石头在原始初民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

当今许多民族的一些习俗追根溯源其实都是图腾祟拜残迹的遗留,许多神话传说归根结蒂也是图腾与图腾崇拜的产物。因此,世界各国各民族在图腾及图腾崇拜上是具有一定才相似性和差异性的。

二、蒙古族“狼之说”与华夏族“龙之说”

《传说》一书中曾这样描述过:“随着新的资料的挖掘以及科学研究的深入,蒙古族先民以狼为图腾的痕迹越来越突现,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据《晋书》卷一三一《赫连勃勃传》记一员将领名‘叱奴侯提’,从名字分析他是属于叱奴氏的男性。‘叱奴’是蒙古语cino的音译,是‘狼’之意,‘叱奴’的发音与现代蒙古语的‘狼’没有多大变化,说明公元4世纪蒙古高原上有操蒙古语的‘狼’部落活动。史籍又载,公元5-6世纪时的蒙古高原上也有操蒙古语的‘狼’部落。《魏书・官氏志》称:鲜卑有‘叱奴氏,后改为狼氏。’该项记载非常准确地告诉我们:‘叱奴’和‘狼’分别是蒙古语Cino的音译和意译。”事实上,“叱奴侯提”之名出现在《晋书》卷130《赫逵勃勃传》,即:“僭即皇帝位,赦其境内,改元为昌武。遗其将叱奴侯提率步骑二万攻晋并州刺史毛德祖于蒲坂,德祖奔于洛阳”。至于《魏书・官氏志》所说之“叱奴氏”则是拓跋鲜卑人,也就是说,《传说》作为新证的“叱奴侯提”和“叱奴氏”,一为匈奴族铁弗部人,一为拓跋鲜卑人,皆与“蒙古”风马牛不相及。这反映出作者对中国古代北方各族历史的掌握不够全面和深入,进而导致了本来可以避免的常识性错误。《传说》又引用罗布桑却丹所著《蒙古风俗鉴》中“狼孩”的民间故事,以此来论证“蒙古族先民以狼为图腾”。

在我们国土上,华夏族的图腾以龙为主要标记。然而,在不同的民族和图腾之中,“龙”却是中华民族远祖的共同图腾,是炎黄子孙共同崇拜的民族象征和传统标志。龙,并不是自然界实有的生物,它只不过是远古先民信奉的一种图腾。闻一多先生曾经从文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从大量的古史籍记载,对龙和蛇的关系,龙的产生和演变,以及华夏诸族对龙的图腾崇拜等问题,进行过详细的考证和辨析。他认为龙的基调是蛇,龙的形象最初可能是由巨蛇演变而来的,也可能是以蛇为图腾的部族,后来逐渐融汇了许多部族的图腾而成。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龙的形象说得活灵活现:“身似牛,颈似蛇,腹似屋,鳞似鲤,爪似鹤,掌似虎……”中华民族在大融合的过程中,找到了“龙”这种图腾,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成为团结各民族的象征。自古至今,不论在我国少数民族还是在广大汉族地区,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地区,龙文化这种图腾遗存仍有深远的影响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结论

图腾与图腾崇拜是世界范围的原始风俗,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种和民族之中所表现的形式和内容大不相同,往往表现在对图腾的选择、对图腾崇拜的仪式及传说方面存在差异。图腾是以动物、植物和其它物象为主,而图腾崇拜则以部落或氏族为单位。对于现代社会的我们而言,不管是什么图腾以及什么形式的图腾崇拜,都是一种原始宗教意识的反映,都具有很深的迷信思想。尽管如此,图腾与图腾崇拜对当时的社会的确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具有很大的社会功能和时代意义。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科技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图腾与图腾崇拜的意义也就逐渐淡薄,以致最后从愚昧的图腾文化中挣扎出来。因此,在当今仍拥有图腾并崇拜图腾的民族里,其意识形态是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图腾与图腾祟拜的印迹将一直留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领域之内。

参考文献:

[1]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那木吉拉.蒙古、突厥语民族狼鹿神话传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3]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额尔登泰等.蒙古秘史[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

[5]高建群.向草原致敬[J].卫拉特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