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1岁宝宝的思维地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1岁宝宝的思维地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为人父的爸爸看着熟睡的宝宝,又是怜爱又是嗔怪地说:“瞧,这小子!整天就知道吃喝拉撒,什么也不用烦心。真是没思考,没烦恼啊。”也许很多家长都和这位爸爸一样,觉得婴儿没有思维能力,处于一片空白状态吧。难道这是真的吗?

小小脑袋也有思维

其实宝宝在婴儿阶段就有思维能力了。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大约10个月左右,婴儿就开始用动作(抓、握、爬等)来解决问题。比如,他们把大人的手拉过来,把它指向他够不着的地方;或要大人的手打开放玩具的箱子;或爬过去找到藏在远处枕头下的玩具。这些都说明婴儿并不像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那样没有思维能力。因为思维活动常常是由一定的问题引起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可以说,解决问题是人类思维活动最一般的形式。因此判断孩子是否具有思维能力,一个重要的标准是:婴儿是否有目的地运用动作来解决问题。

宝宝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认识世界

从一个人思维的发展的顺序来看,婴儿阶段主要处于直觉行动思维。什么是直觉行动思维呢?爸爸妈妈肯定发现过宝宝有过这样的“脏行为”:不管手里拿着什么东西,能吃的还是不能吃的,都会塞进嘴巴,咬一咬,舔一舔,啃一啃。其实这是宝宝通过嘴巴的动作和感觉在认识这个复杂的大世界呢。宝宝还有一些“坏习惯”:喜欢用小手、小脚去搞“破坏”――把小狗熊的耳朵扯掉,把玩具汽车踩在脚下……其实这些也是宝宝通过自己的动作在认识世界、思考世界。婴儿在自己的动作中进行思维,这就是直觉行动思维。

著名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0-2岁的宝宝思维的发展阶段称为感知运动阶段。这是宝宝通过各种感觉和动作去征服他周围的整个世界的阶段,这是智力的萌芽期,是宝宝今后一生发展的基础。

他还将这个阶段,分为6个子阶段,我们的宝宝就是从呱呱坠地开始,沿着这个阶梯,一步一步爬上智慧人生的。1岁以内的宝宝处于前四个子阶段,它们分别是:

第一级(0~1个月)

宝宝――积极的练习者

宝宝出生时就有许多基本的活动。如宝宝一生下来就能吮吸妈妈的,就能紧紧地握住一样东西。宝宝不断地练习这些动作,还不断地将这些动作运用到其他地方,如开始吮吸自己的小手和婴儿床上的小玩具。

第二级(1~4个月)

宝宝――动作的创造家

宝宝经过前面的努力后,开始将不同的感觉和动作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动作。比如爸爸妈妈在谈话时,宝宝已经会将头转向说话的人,好像也要参加家庭讨论一样。有时,宝宝看到了颜色鲜艳或者好玩的东西时,开始试图抓起这个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可是手眼协调动作的开始。

第三级(4~10个月)

宝宝――不知疲倦的探索家

在这一阶段,宝宝协调视觉和抓握动作能力慢慢走向成熟。他开始抓弄身边所见的一切东西。在不停的探索中,他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会不断地重复一些动作,来满足自己的兴趣。不过这回有了小小的目的了,动作开始成为宝宝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比如,宝宝在摆弄时,无意中拉动了婴儿床上的线,悬在上面的风铃就唱起了“叮叮当当”的歌,这引起了宝宝的兴趣。于是宝宝不断地拉动风铃的线,让风铃唱个不停。这可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因为直觉行动思维开始萌芽了!

第四级(10~12个月)

宝宝――为目的而“不择手段”

他开始能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有意识地运用一定的动作。比如宝宝渴了,他会把妈妈的手拉过来,指向他的奶瓶的方向;他想要远处的一个玩具的时候,会努力地爬过去。这个阶段,更伟大的一个成就是:宝宝开始知道当一个玩具在眼前消失时,并不是永远没有了,而是被“藏”在某个地方了。所以,宝宝这时开始喜欢和爸爸妈妈躲猫猫,因为他知道爸爸妈妈并不是不见了,而是藏起来了。这是宝宝智力发展第一阶段的一大重要成就,是宝宝今后思维发展的基础。

如何培养小宝宝的思维能力?

由于1岁以内的宝宝是通过各种动作来进行思考的,因此宝宝的动作发展直接影响着他思维的发展。爸爸妈妈们可以通过增加宝宝动作的练习机会,使宝宝从开窍到熟练,从而能灵活运用各种动作来解决他面对的问题。

0~1个月

活动名称:握一握

准备:橡皮球、小积木、豆子、爸爸妈妈的大拇指。

玩法:把以上这些东西逐一塞进宝宝的手里,塞完一个,告诉宝宝:“现在你小手中握的是什么啊?”“哦,是××。”然后把东西挖出来,再塞第二个,继续告诉宝宝。当爸爸妈妈的大拇指塞进去时,感觉到宝宝握紧后,将宝宝的手往上抬3秒钟。可以反复练习。

分享:这是一项训练宝宝抓握反射的活动,这种反射是手的动作的雏形。

友情提醒:做完游戏后,一定要挖出宝宝手中所有的东西。

活动名称:摇摆船

准备:会发声的玩具。

玩法:爸爸盘腿而坐,让宝宝坐在爸爸身上。妈妈在前面用玩具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妈妈的身体和玩具左右摇摆,爸爸抱着宝宝跟着妈妈摇摆,一边摇一边唱:“摇摆船,真好玩;摇一摇,晃一晃。”

分享:这项活动能发展宝宝动作的平衡能力,也能训练宝宝的视线随着声音移动。

1~4个月

活动名称:趴趴熊

准备:会发声的玩具。

玩法:宝宝和爸爸妈妈面对面趴着。爸爸妈妈拿发声的玩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可上下左右移动玩具,让宝宝寻找。宝宝看到后,将玩具放在他够得着的地方,鼓励他去抓玩具。

分享:这能使宝宝练习趴卧、抬头的动作;这些是宝宝学会爬的前提。找玩具的过程,也是听觉、视觉与转头动作的协调过程。

友情提醒:如果宝宝不能自己将玩具抓起来也没关系,爸妈妈可以把玩具塞给宝宝。

活动名称:踢足球

准备:1个装有铃铛的空瓶或盒子,吊挂在婴儿床宝宝腿部的上方。

玩法:妈妈先拍打瓶子发出声音,吸引宝宝的注意。妈妈帮助宝宝抬腿,踢到瓶子,发出声音。最后让宝宝自己踢。一边踢,妈妈可以一边唱:“踢一踢,叮叮当;再一踢,当当叮。”

分享:训练宝宝的腿部肌肉;让宝宝认识动作和声音之间的关系。

4~10个月

活动名称:追宝瓶

准备:一个装有各种小物件(铃铛、积木、豆子、彩条等)的透明的可乐瓶。

玩法:让宝宝趴卧,把瓶子放在他眼前滚动,激起他向前爬并抓取的欲望。当宝宝抓到后,让他玩会儿,再把瓶滚远,让宝宝继续追瓶子。

分享:训练宝宝爬和有意识的抓取动作,并练习控制身体前进的方向。

友情提醒:宝宝抓不到瓶子而失去兴趣时,可以将瓶子向他滚近一点。

活动名称:蹬一蹬

准备:铁皮的饼干盒、塑胶板、木板。

玩法:让宝宝躺卧,妈妈抓起宝宝的两脚,使他的膝盖弯曲。妈妈用手轻轻推孩子的脚掌,诱使他推回来。然后换上以上的材料,让宝宝的脚蹬在板上。妈妈可以根据宝宝蹬腿的力度来适当地增加或减少推的力量。

分享:训练宝宝的大腿肌肉和蹬腿动作。不同材料的使用可以发展宝宝的触觉。

友情提醒:如果发觉宝宝的双脚发软,无法施力,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有可能宝宝的中枢神经有问题。

10~12个月

活动名称:钻隧道

准备:一个大纸板箱(装冰箱的盒子),前后开口,两侧也开几个洞。在洞口挂上铃铛和彩条做装饰。

玩法:让宝宝从一个洞口爬进去,妈妈可以趴在其他的一个洞口,叫宝宝的名字,“宝宝,到妈妈这儿来。”然后躲在洞后,让宝宝从这个洞口爬出来,找到妈妈。妈妈可以趴到其他的洞口,重复游戏。

分享:练习长距离爬的动作,帮助宝宝建立“客体永久性”概念。

友情提醒: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爬行能力,选择不同距离的洞口。当宝宝在找的过程中兴趣大减时,妈妈要不时地从洞中探出头来,告诉宝宝:“妈妈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