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术出版的困境与出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面对多种因素导致下的学术出版困境,出版界应从增强出版精品的意识、建立学术出版的学术规范、培养和补充学术出版的编辑力量、建立健全针对性的学术出版考核制度等路径加以突围,进而探索学术出版的新局面。
关键词:学术出版;困境;出路;路径选择
近年来,我国学术图书出版的数量增长惊人,但是与数量剧增相伴的,并非是学术图书质量的同步提高和学术精品图书的不断辈出。相反,因为学术出版低门槛和学术研究大氛围的影响,学术图书出版正逐步滑入一个平庸化、功利化的危险通道,逐步丧失了其提振学术的导向功能。大量缺乏创新价值的研究,出于职称评聘、项目结题等现实需求而轻易地充斥于学术出版市场,不仅挤占了稀缺的出版资源,也稀释了很多出版物的学术价值。正如北京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所言:“这既是急功近利、沽名钓誉习气在学术思想类图书生产上的反映,也是劣币驱除良币、不奖励优异制度设计社会状态的缩影,是蔑视文化建设的必然结果。”①
一、学术出版的困境与自身不足
笔者认为造成学术出版“情况堪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存压力下的学术出版无法保证出版企业合理的利润
在当今这个责任感日渐式微、思想快餐化的时代,学术出版的市场号召力今非昔比:大多数学术著作由于受众相对固定,往往是小众的选择,故印数少;同时考虑该特定读者群的购买能力,图书定价相对图书成本而言往往偏低;加之学术图书市场占有率低,库存的压力大,出版企业的正常利润往往得不到保证。这无疑加大了出版企业的经营风险。
2. 学术规范的肆意践踏严重威胁到学术图书的生命力
与“不赚钱的优质学术图书”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资助书,这些“出书全不费功夫”“书成每为职称谋”的学术出版,往往鱼龙混杂,让利润成了出版什么书和不出版什么书的指挥棒。结果是出版社出书“不差钱”,想出书的人也“不差钱”,但出版的学术著作却“差了学术”。正如学者王焱所言:“无论阿猫阿狗,长三矮四,几乎所有人都在忙着写书、攒书、出书,这固然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民主化的大趋势,但无人倾听,无人阅读,写书出书也就变成了一种灾难。”②
同时,选题同质化、不符合学术规范,且内容乏善可陈、无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充斥学术出版市场。一些在课题基础上出版的图书,以结题为主要目的,内容比较粗糙。更为严重的是,低水平的相互抄袭、自我重复、学术造假也时有发生,学术出版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正不断受到挑战。
学术出版的编辑要扮演好各种角色:既是发现作者的“狩猎者”,又是对学术书稿进行批判性分析的“治疗师”。③但学术编辑面对时下的碎片化、快餐式阅读,面对严峻的经济考核指标,往往无所适从,进而角色迷失,或转换角色,追逐畅销书的策划与编辑,长期坚守学术出版的编辑可谓凤毛麟角。可悲可叹的是,许多学术编辑在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下,“没有时间思考”“没有职业的荣誉感”“成了出书机器,只当谋生的职业,而没有什么理想”。这既不利于学术出版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出版企业图书品牌的形成,更不利于我国的学术传承。
4. 学术出版评价标准体系的缺失
当前我国学术浮躁之风盛行,学术研究也不能独善其身。现行的学术评价体制和存在较多问题,偏离了对内容的审查和评价,更多地关注数量。研究人员争取项目时花费精力大,拿到项目后下的功夫少,导致不少论著“水分”大,缺乏含金量和独创性。而学术出版尚未形成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出版企业往往注重经济效益指标和发稿量指标,学术质量指标则被冷落,从而降低了学术著作的出版质量。这既有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有制度设计的原因。
二、学术出版的出路与路径选择
如何改变这一令出版人忧心的局面,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出版企业亟须增强学术著作的出版精品意识
优秀的出版企业,特别是大学出版社应有更多的担当与自觉,学术出版不宜以赚钱为第一要义。而且对学术出版而言,低水平重复没有意义,专业化比规模化更加重要。北大社张黎明总编讲过:学术出版的真正实力,不在于规模的扩张,而在于特色和水平。④
我们知晓的国外很多著名的出版社,像麦格劳希尔、爱思唯尔、圣智集团等,它们都以出版专业参考书著称。哈佛大学出版社一年出书虽不到百种,但它的图书品质相当不错。而反观国内,出版企业的考核大多重量不重质,逐利化趋势明显。出版企业片面追求短期的、眼前的市场效应,放弃了对学术著作严谨、创新的追求。更可忧的是,很多出版企业忽略了文化传承中出版人所应承担的人文精神,忽略了专业高度才是文化产业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源泉。
2.建立学术出版的学术规范迫在眉睫
学术出版处在出版业高端,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英在这一领域的原创成果、思想文化的贡献。这一类图书的出版,在学界和出版界都应有严格的评价和遴选机制。出版界以往对学术图书质量好坏的判定仅限于编校质量的客观考察上,而对其是否遵守学术规范并无考量,致使大量不符合学术规范的图书不断出现,败坏学术出版的形象与声誉。当然对此并非束手无策,我们可以努力对学术图书加强学术规范的审核,如依托大学,由业内专业研究者组成评审委员会,尝试事先进行专家匿名评审,通过专家评审的才予以出版;学术图书必须符合统一的学术出版规范要求,如附有翔实的参考文献和关键词检索等。对于不符合学术规范的作品,出版企业可以坚决予以退稿。
3.培养和补充学术出版的编辑力量
学术出版的繁荣,离不开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出版人的专业素养和价值导向,是为读者提供有益精神食粮的重要保障。而时下,许多长期从事学术出版的编辑,由于各方面的考虑,不再从事学术出版工作。这对出版企业而言,无疑是人才的流失,学术出版也因此成为无人问津的“黄花”。另一方面,学术编辑的学识水平和学术鉴赏力的提升也不是一时之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培养。聚沙成塔,方能成就勇于求知、求新又坚定信念、擅于学习的学术编辑。出版企业只有不断培养出一批学术编辑带头人,才能满足学术出版发展的需要,进而为学术出版的发展储备充足的人才。
4.建立健全针对性的学术出版考核制度
学术出版由于其局限的受众和重要的学术传承功能,而有别于常规的出版。基于经济绩效的考核管理方式,显然无法适应学术出版。要想保持学术出版的良性发展,激励机制必不可少。这种激励既包括物质激励,坚持按劳分配的机制,改变急功近利、唯码洋论英雄的考核体制;也包括对学术出版的认同和支持,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另外,出版单位还要鼓励学术图书的编辑多参加学术研讨会,聆听专家学者讲座,密切和学者的交往,加深对学者本人能力、贡献和价值取向的了解,并让学者认可编辑的同时也认可其出版单位,进而能自主策划并争取到优质的学术出版资源。
在消费时代,由于图书出版的经济功能被空前强化,由此引发了学术出版在商业利润和社会责任层面的双重挑战。笔者提出的一些突围之法是否有实效尚待检验,但笔者坚信,加强学术出版建设是文化企业义不容辞的担当!
(作者系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编辑)
注释:
① 庄建. 学术著作出版: 缘何“不差钱”却“差了学术”?[N]. 光明日报. 2012-03-19.
② 王焱. 社会思想的视角[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待出).
③ 吴耀华. 今天,我们该怎样当编辑?[N]. 光明日报. 2009-06-20.
④ 王旭坤. 关于学术出版的若干思考[J]. 中国出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