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炼”中的古韵今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炼”中的古韵今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对鼓子秧歌教材中“磨韵动律”的分析,来论证元素教学中“时代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在“原始素材―课堂教材―舞台作品”这个民间舞蹈文化再创造过程当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元素教学 磨韵 提炼 时代性

鼓子秧歌是我最为钟爱的一门民间舞风格课。第一次看到《鼓舞声声》这个节目时深深地领略到了鼓子秧歌那独特的魅力以及那种东方特有的思维表现形态所形成的中华民间舞蹈的核心意向。然而这种审美意象在转化为教材和舞台作品时却无法大包大揽,囫囵地全都拿来就用,于是就产生了提炼这个过程。那么,提炼什么,怎么提炼,就成了核心问题,而本文的内容就是以这两个问题为出发点,来寻找在“原始素材——课堂教材——舞台作品”这个民间舞蹈文化再创造过程当中,什么是最关键的。

一、元素教学简述

我想一看到“古韵今风”这个词,大家一定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中国古典舞,因为在现在的民族民间舞中很少会用到“今、古”这种字眼,似乎一谈到民间舞,“今、古”就会被“原生态、学院派”给代替,而在我看来,这是个误区。民间舞一样具有时代性,一样有过去,现在,将来。在时间的长河中,民间舞的悠久远远胜过任何一个舞种,她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也将一直伴随着人类走向时空的彼岸。

元素教学法是由许淑媖教授为代表的民间舞教育者提出,并实践于中国民族民间舞系的一种教学方式和教材建立方式,那么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是民间舞的元素呢?许淑媖老师说:“追寻动的原理,捕捉‘根元素’”。潘志涛老师说:“从原生态民间舞素材中提取举一反三又神形兼备的艺术形象和动作态势。”而我认为:就是在“古”中取其精华,在“今”中显其精神,中心词:时代性。为什么需要元素教学法?因为原生态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的审美需求了,我们需要的是创新,需要的是从自然模仿到理性运用的转变,但民间舞的创新是以传承为基础的。因此,出现了元素、元素教学和元素教学法中的“提炼”。搜集,整理,加工,提炼,编组合,排剧目,都是因为:“今天的这一个,不是过去的翻版,也不能决定将来就是这一个。”

二、“磨韵”动律的提炼

(一)“磨韵”的由来

在我们现在所学习的鼓子秧歌教材中,有“磨韵”这样一个动律,它是鼓子秧歌教材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民间,广场上,农民老乡们跳的鼓子秧歌中根本就没有这个动律,它是由舞蹈学院民间舞系的老师们在对鼓子秧歌元素的整理时提炼出来的,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心态和气质,加强学生对鼓子秧歌的民族性、风格性在宏观上的把握。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动律的提炼是成功的,它充分地体现了元素教学法中“将原生态民间舞元素理性运用”这一理念,非常准确地找到了鼓子秧歌动作态势的核心内容,集“稳沉抻韧”于一体,举一反三又神形兼备。

(二)“磨韵”动律简析

磨韵,顾名思义,与磨有关,上下身有如上下两个磨盘,从腰部分开,启动时后背向左侧(左右均可)斜靠,同时双腿屈膝,重心同上身一起下沉,好象泰山压顶一般一泻而下。然后慢慢由左向右(正反均可)平移过去,过程要慢,要抻,要韧,这个动势称做磨拧,平移到位后慢慢直起上身,同时站直。这便是磨韵这个动律的基本过程和运动路线。虽然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但其中却包含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儒家文化。磨韵这个动律的提炼比较准确地抓住了融合天地,吐纳万物的东方精神境界这个核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是从动作出发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感应的程度,从而由外到内再到外地启发学生。

三、“提炼”当中的时代性

对于当代专业的舞蹈工作者来说,在对民间舞蹈元素的搜集整理时“提炼”显得越发重要了。提炼不是单纯的模仿,不是将任何的民间舞蹈动作直接拿来,搬进教室,搬上舞台;提炼也不是改变,不是对原生态民间舞蹈的变异。它应该是一个以传承为基础,以发展为内容,从根元素出发,延伸至动律动态的一个变化过程,时代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就拿“磨韵”的提炼来说:它没有脱离“稳沉抻韧”的基本特征,又同时具有外晃下晃拧、外晃上晃拧、内踅拧等几个主要动律的基本动态,从“以腰部为发力中心”这个基点出发,提取“手中拎鼓,沉稳如磨”的形象态势发展而来,最重要的是,它抓住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东西。

大系教材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建立的,过程艰辛曲折,为了搜集整理这些民间舞蹈素材,我们的前辈们上山下乡,走村串户,边疆地区一住就是好几个月,但整理出来后却发现那些原生态的民间舞蹈并不是全部都可以用作教材,于是,他们开始进行加工提炼,开始进行组合编排。建立起了汉藏蒙维朝五大民族的民间舞教材。在这套教材中有很多磨韵这样的动作或动律是由舞蹈前辈们自己提炼发展而来的。当然这个方法和做法有利也有弊,从当代学院派民间舞的教学形式和教材内容上来看,我们需要这种提炼而来的成分,因为它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更加完善地领会原生态民间舞古朴的风格和内涵,一方面可以更加规范地帮助我们掌握民间舞的风格。

但是在提炼这些动律动作元素的同时,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民间舞蹈是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现在可以在教室里学习到整套整套完整的教材,但原生态民间舞蹈的群众性、自娱性、即兴性等特性在我们这些从课堂走出来的民间舞蹈演员身上又能留存下多少呢?民间舞正在由百花齐放向一支独秀转变,我们身上共性在慢慢大于个性。对于这个问题,潘老师说:“教材的目的性最终是培养舞台上的演员,因此,舞台的需要就必然会影响到课堂教材的选择和提炼,元素的提炼也就必然带着时代的印迹。”

我们无法将原生态的民间舞蹈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我们需要找到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民间舞蹈素材,加以提炼,因此,对于元素提炼加工的过程中时代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时代在发展,时代对于舞台艺术的需求也在发展,六七十年代的人们看《东方红》会激动地热泪盈眶,但你现在让我们来看,似乎只能让我感受到当时人们的那种感情,而很难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这个时代,也无法从当代审美的角度去获得美的体验。这不是我们不接受前辈们的艺术理念和作品,而是我们对于美的享受的概念和评价发生了变化。《东方红》这个作品有不同的版本,当年的革命历史歌舞剧《东方红》集结了很多民间舞专家表演的舞蹈,无疑非常热情澎湃。在当时无可厚非地成为了舞台艺术作品展示时代审美特征的代表。但到了泱泱大歌中的舞蹈《东方红》,融合了现代审美元素后,更为契合时代精神,在舞蹈尾声中所有人抛开红绸,跪地大喝声中,民族当代奋进的精神激昂着每个人的身心。因此,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阐释,这便是“时代性”的作用的具体体现。元素教学也是同样如此,现存的教材只是我们对于民间舞蹈在一个阶段中的认知和延续,如果抛开时代对于民间舞蹈的需求的话,那么这套教材就没有什么实用意义了,正是因为这个时代赋予了我们这样的使命,我们才去搜集整理,教、学、编、演。因此,元素教学的发展一定要强调时代性,强调我们的教材必须具备满足当代审美需求的功能。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不是一个学校的事,而是所有投身民间舞蹈工作的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文舞相融: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师文选[A].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隆荫培.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朱正昌.舞蹈——齐鲁特色文化丛书[M].山东友谊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