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跟着林黛玉学写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跟着林黛玉学写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颇有意味的一部分,曹雪芹借黛玉之口,把自己作诗作文的经验毫不吝啬地倾吐了出来。联系中学写作的实际,这里面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汲取消化。下面试从黛玉的视角感悟一下写作的道理。

1.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明确深刻的立意,文章就如一盘散沙,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中学生作文要求“主题先行”,下笔之前先确立主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文章境界的高下自然要受到立意的制约。文章是表达思想、传达感情的,立意在中学生作文过程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至于词句结构,只是修饰性的事。比之于建筑,立意就好比完成主体工程,词句章法是添砖加瓦或外墙的修饰。因此,中学生作文应该在此多下工夫。训练文章的立意,首要的是准确深刻,且有独到之处。这一步做好了,其他环节可以说是纲举目张。文章之事,内容高于形式,如果形式制约了内容,完全可以突破形式的羁绊。

2.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想象力贫乏、题材单调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人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学习写作,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没有足够的阅读,写作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特别是中学生写作,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这种来自阅读的间接生活经验就显得尤其重要。阅读的标准是什么?一定是优秀作品,最好是经典作品。古人云:“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只有在和最高贵的灵魂打交道的过程中,只有接触到最优秀的作品,才能感悟到写作的甘苦得失。王维、杜甫、李白代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至高境界,王维的空灵幽远,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雄奇豪放,几乎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范式。入门要高,才能避俗。很多学生在“作文选”中打转,小小年纪就把眼睛放在技巧技法上,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往往误入歧途。同一水平的作文可以看,但千万不能把眼光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毕竟同龄人所能提供的东西是很有限的,一定要把眼界放宽,向最优秀的作家作品学习。

3.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

黛玉肯定了香菱的话,就代表黛玉有同样的看法。文章之道,有时确实玄而又玄,非道理能够说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形象思维的特征是非理性的,飘忽升腾,难以捉摸。有的可以意会,也可以言传;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特别是到了一定境界,恍兮惚兮,真是“妙处难与君说”。这时,就要用心体会文章妙处,用灵魂投入,让想象力介入,以便探得真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智慧的结晶,就会转化为写作的财富。尽其所能地去体会、去感知,登临险峰,方能领略无限风光。在有理无理之间轻松游走,在形象与理性之间作适当的嫁接转换,读懂读透,对写作会有很大帮助的。

4.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有了立意,不等于有了好文章,不然的话,文章之道,就太简单了。钱钟书先生曾打过比方,立意仅代表脑中有,文章最终要通过胳膊、手指,流于笔端,才算完成。“一路迢遥”,在流淌的过程中,要流失不少东西;所以作家总是认为,写出来的效果不如之前“想”得那么美好。言语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人思想容易开窍,但言语的领略绝非一日之功。要多读多悟,慢慢熏陶,终有一日会有改变。眼界开阔了,诗胆就“壮”了。这里面又涉及到了读的问题。写诗作文的文气需要通过长期的阅读来提升,仅有写作的实践,而忽视阅读的熏陶,同样难以提高写作水平,尤其是其中的表达水平。

5.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

初学者容易在技巧上用力,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技巧是容易看得见的,初学者最感兴趣;但为了技巧而技巧,往往会舍本逐末,穿凿附会也在所难免。巴金先生曾说:“文学的最高技巧在于无技巧。”这是至理名言。譬如盐和水的关系,盐溶解后人于饭菜,才是人们期待的一种境界,而并非要在菜上撒满盐的颗粒以证明盐的存在。中学生作文毕竟处于写作的初级阶段,适当地用点技巧技法,不是不可以,只是不必在此用力过度,那样是会本末倒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