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的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的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劳动工资统计是指对参加劳动的职工工资的总和而进行统计,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工作人员劳动报酬和用工变动情况的直接反映,是考核各类企业绩效的一项指标。但是,由于新的经济制度的发展,企业用工形式不断变化,现有的劳动工资统计制度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就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劳动工资统计制度;存在问题;改革方向

中图分类号:F24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前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比重开始出现巨大的变化,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数量不断减少,而私营企业的数量则飞速增加,企业用工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劳动工资统计的范围越来越广,这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不便和困难,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使其统计和监督功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难以实现,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重要性

首先,对于一般个人而言,劳动工资所得是其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是对个人能力的直接体现,通过劳动工资统计,可以对自身有一个充分地、正确地了解和认识,明确自身的定位,同时也可以激励个人去努力,去奋斗,积极提高个人能力,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

其次,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劳动工资统计所得的数据,可以清楚反映劳动力的用工成本,以及每个员工的个人能力和工作水平,便于企业对员工的管理的有效配置,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对于国家而言,劳动工资统计的数据可以作为许多社会保障政策的参考依据,如退休金的平均标准、城乡差异、下岗职工的工资标准及各地方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保标准等,可以使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更加科学合理,既保障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又节约了资金,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由此可见,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需要充分重视,认真对待,确保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现状

1.统计范围不够全面。现有的劳动工资统计主要针对的是统计范围内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即非私营企业,这在之前的应用中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企业注册类型不断出现,特别是私营独资、私营合伙、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增加,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企业数量在总体企业总量中所占比例相对减少,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减少,而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则异军突起,吸纳了大部分的城乡就业者,这就使得现有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不足越来越明显,其统计范围不够全面,数据信息不足,无法如实反映统计范围内员工的实际工资水平,许多劳动工资的数字从自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企业,而许许多多的个体经济的从业者的劳动报酬未能统计在内,从而造成工资统计结果的偏差。

2.统计方式落后。目前的劳动工资统计制度采用的仍然是人工调查的方法,对统计范围内的工资信息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然后通过层层上报的方式进行汇总和计算,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效率极其低下且数据失真。同时,由于许多企业出于种种考虑对劳动工资统计不够重视,或者故意隐瞒数据,缺乏有效的监督部门,使得漏报、错报、少报、漏填现象严重。同时,由于统计方法的不合理,造成统计人员的工作繁重,无形中降低了劳动工资统计的工作效率,导致数据失真现象发生。

3.统计指标设置不合理。在进行劳动工资统计时,其指标一般包括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平均人数以及职工的变动情况等。但是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用工性质多种多样,旧指标的实用性大大降低,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要求,同时,对于如失业问题和再就业问题没有设置相应的指标来进行统计,使得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实用性难以发挥。

4.统计质量难以保证。目前我国的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是一种定期性的行为,涉及单位众多,统计人员数量较少,使得统计工作的开展和实行起来越来越难,必须经过统计部门的再三催促才会上报,而且漏报现象十分严重,统计数据混乱,准确性和质量难以保证。

三、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改革方向

1.以抽样调查代替全面调查。运用统计学中的抽样调查法,代替现有的全面调查,可以有效减少统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其工作压力,减少人工出错的机率。同时,抽样调查也更适合现在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式的要求。当然,进行抽样调查时,要确保所选的样本在该地区具有代表性,从而使统计结果更加贴近事实,更加科学有效,而不会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

2.扩大统计范围。要打破旧有的统计制度的限定条款,扩大劳动工资统计的覆盖范围,重点关注私营独资、私营合伙、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劳动工资统计数据,使统计部门获得的资料和数据更加全面,更加真实有效,可以客观的反映社会从业人员的工资状况和就业分布状况,从而充分发挥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作用,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数据,推动社会的发展。

3.完善统计指标设置。在进行劳动工资统计前,要对统计区域内的发展状况进行细致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全新的、适合该区域的统计指标,对于不同区域的指标要进行分别设置。指标的种类也要根据不同的机关和单位进行分别设置,不能以偏概全,一个指标应用于多个不同领域。对于全新的企业和职工岗位,要增设相应的新指标,确保指标可以完整准确地覆盖统计区域的方方面面。

4.加强统计监督工作。由于统计工作的复杂性和极大的工作量,其管理难度也大大增加,漏报现象严重,统计人员本身的失误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就需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对统计工作的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防止漏报漏记现象的频繁发生;要加大惩罚力度,对于拒不上报、恶意瞒报或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格的处罚,必要时动用法律程序进行强制执行,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实施。

结语

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改革不仅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还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是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在对劳动工资统计制度进行改革时,国家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结合我国自身的实际,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劳动工资统计制度的改革方向进行控制和把握,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蔡三梅.浅谈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J].管理观察,2012(14):10-11.

[2]戴惠霞.浅析新形势下的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8):42.

[3]安耀泽,邵迎春.对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内蒙古统计,2001(5):46.

[4]马丽霞.劳动工资统计制度改革的问题初探[J].管理观察,2008(14):70-71.